最近因为短视频的红利逐渐消退,所以大家一致开始反思说要做品牌,于是 CMO又成了一根光鲜亮丽的老油条。
光鲜亮丽,是大家现在共同的看法,老油条是我自己的感悟。因为CMO必须是老油条,才可能做得好。
比方说,任何企业其实都有一个归属地,今天归属地的地头蛇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媒体广告,你要给我做一下,这任务自然而然就会交到CMO的头上。
那CMO该怎么办呢?
CMO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保证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态度一定要好,非常好,特别的好。
也许他给了你一根麻花,想要收你一根金条的价钱,但没关系,态度好是第一位的,否则你只剩下靠一根金条的钱买回一根麻花这一种命运了。
事实上,只要态度好,就有机会去争取到时间,而有时间就有过程。只要有交往的过程,就有机会找到改变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态度,那么刚刚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现在说回到第二点,CMO必须要有一个系统。
也就是说,CMO要有一个关于自己的从目标,到资源评估,再到具体操作执行的完整系统。
CMO必须有了这样的系统以后,才能够真正分辨对面的那个东西对我来说是麻花还是金条。
因为事实上,对别人来说是金条的东西,可能对我来说是麻花;而对别人来说是麻花的东西,可能对我来说是金条。
因为不同的品牌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对于不同的类型的品牌、不同发展阶段的品牌而言,麻花和油条是可以切换的。当然这个说法有一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想必你也能get到那个意思。
比如美妆类的产品就很少去投NBA或者足球赛的直播,道理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
针对老人的保健品也不会去投宝宝树或者妈妈网,其实道理也还是那个道理。
事实上夏普教授写了一本叫做《非传统营销》的书,具体的讲述了品牌大渗透的整个原理,像宝洁、欧莱雅等等,也都有自己关于品牌的体系化的工具。
所以有了体系优化的工具,我们就具备了一个评估系统,而这个系统就能帮助我们区分,外部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相对于我这个品牌而言,它是油条、麻花还是金条?
对于一个有态度同时又有系统评估能力的CMO来说,天下就没有难事了。
换句话说,现在来找你卖广告的地头蛇,如果他是没有能力的,只是一只地头虫,你当然可以毫不犹豫的拒绝。
但是如果他是有能力的,那就意味着他有机会撬动更多的对我们来说有意义的资源,而那些资源在他们眼里可能是油条,但到我这里可能就是金条。所以现在态度好就派上了用场!
我可以用我的评估系统去判断他能用他的能力帮我撬来什么样的金条,而那些金条对他而言,不过就是麻花儿或者是油条而已。
于是现在你就会发现,有能力的人的需求或者是希望总是很容易被满足的,因为他有能力撬动对我、对于品牌来说有意义的资源。
而这个目标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CMO相信,所有的事情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都有着通过不断的磨合,逐步优化方案的过程。
就算刚开始他给我们的是一个麻花,我们也有可能在此后的过程当中用好的态度和评估系统去开发出相应的金条的资源,最终实现双赢。
当然CMO也没那么容易当。因为即便是企业或者品牌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CMO也不是随便就能说了算。
所以如果内部有另外不同的声音在支持外部的地头蛇,那么CMO还必须再做回一个老油条,必须是油光水滑的那种。
因为事实上,这个时候在内部同样有三种选择。
第一,马上用一根金条的价格去买下麻花;
第二,现在他卖的是一个麻花,我不能第一时间拒绝,所以我决定先掏一根铜条的价格去买下1/4根麻花,然后争取时间慢慢去挖掘地头蛇背后的相应的能力,挖掘到他以为是麻花但在我看来却是金条的那些资源。这个时候既是对外部的妥协,也是对内部的妥协。
毕竟这个时候,内部的统一也需要一个过程。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讲,内部客户其实和外部客户一样重要。
第三,我们需要把一切还原,还原成一种平等的状态,甚至是我处在一个下位的状态,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所以对于一个CMO而言,其实真正最重要的是一个平常的心态。
想想我们刚刚第一条说到的态度,其实也是要一个“不把自己当人”的心态,更不能把自己当成有权力的人的那种心态。
如果我是一个乞丐,那在这世界上我能失去的只有枷锁,而我能得到的将是全世界。
当然,如果你仔细看了前面所有的逻辑,那么当然应该知道 CMO这条油光水滑的老油条,根本性的、最关键的素质,还是他的专业素养。
因为你得有一双眼睛,能够知道外部的麻花、油条、金条对于我这个品牌当下的阶段而言,它是金条、油条还是麻花?
所以优秀的CMO,关键是专业、专业、专业!他必须被油炸的刚刚好,金黄发亮,油光水滑。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