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部,在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当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成功未必是市场部的功劳,失败却是市场部的责任。
所以如果你是这个品牌公司的董事长,而且公司终于失败了,开始倒闭清算了,现在一群人站在你的面前等着你的怒火发泄过去。
当你看到的负责市场部的是一个刚来公司没几年的小姐姐,你就知道公司失败的责任绝对不可能让她来承担了。
毕竟如你这样老谋深算的董事长也知道,公司要是丢了一把扫帚,也许她可以承担责任,但公司真的倒闭了,让她承担责任,那真正的是情何以堪呐?
所以,当下的问题显而易见,现在这个市场部在公司的位置还不够重要。
事实上,在一个品牌公司当中,我们可以简单构建一个三角关系,那就是老板-销售-市场这样一个三角关系。至于研发生产等等相关的我们暂时不提。
在这样一个三角关系当中,老板负责战略,市场研究消费者,而销售负责客户和收钱。
我们知道,有很多的老板都想让自己的公司成为一个有品牌竞争力的公司,于是他们可能采取两种姿态。
一种姿态是中国人惯有的姿态,那就是找一个最有名的庙,然后买上最贵的三炷香,在佛祖面前点上,然后许下愿望说,“佛祖啊佛祖,如果你能让我的公司有了强大的市场部,有了强大的品牌,然后做到了行业的数一数二,那么我一定会回来给你重塑金身”。
好吧,这确实是一个最安全的路径。因为成功了才需要还愿,不成功,也不过再买三炷香继续许愿而已。相当漂亮的投入产出比嘛,哈哈哈~
当然,另一种真正躬身入局心态的老板明白,从现在开始,三角恋爱拉开了帷幕。在这样一个三角关系当中,市场部是新加入的,肯定是最弱的那一环。
所以接下来,给市场部什么样的权力,同时又用什么样的制度来限制老板自己的权力,来限制销售的权力。这样才能达到三权分立,最后成为一个有品牌竞争力的公司。
逻辑其实非常非常的简单,重点也非常清晰,那就是——躬身入局和限制老的权力,扶持新的权力。
这里面有很多办法,比方说把资源都调配到市场部,由他们进行统筹分配;比方说把公司内仅次于老板的二号人物派过去做市场部的老大;比方说给市场部人员更高的薪酬,更高的奖励等等,这些都是好办法。
但最不好的办法,就是想着怎么样从宝洁公司或者可口可乐公司去挖一个人过来,然后把市场的责任全部扔给他,大家在旁边看着。看他半年以后、一年以后、一年半以后,到底给公司什么样的价值,能不能对得起挖他花的几百万?如果这样想,前面大概率都是悬崖。
佛家讲贪嗔痴慢疑,上面所说的那种情况,其实就是除了市场部以外,其他的人都开启贪的模式,作壁上观,又怎能期待组织会有好的结果呢?
或者换句话说,我们要启动市场部的贪的模型,同时想办法控制老板和销售部的贪,最好有一个相对明白和浅显的规则,让三者之间的傲慢和猜疑降到最低。
说实话,最简单的关于合作的真理,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清楚,只是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不愿意去履行它罢了。
那么,市场部的贪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贪呢?
市场部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叫做自驱力。也就是他需要在自己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的驱动下去做事。
以对消费者的好奇心,利用想象力去洞察消费者,利用想象力去构思营销方案,构思那种充满了创造力的营销方案,最终创造行业内的营销奇迹。
当然他们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可以融合这个市场上最优质的消费者洞察的力量,营销策划的力量,营销传播的力量等等。
事实上向外部挖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它可以链接到外部的更好的营销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挖过来的这一个人的大脑,有多么强大的市场规划能力、营销洞察能力等等。
老牌的CEO都会说:“一个伟大的公司,真正伟大的是它的流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人。”
所以市场部选择有自驱力的人,同时从外部挖一些专业的人,建立属于市场部的系统流程框架,这时候才是打造品牌竞争力的正确途径。
有一个经典的面试案例,因为面试官头发是奶奶灰的,然后他在面试的时候经常问应试的大学生一个问题,你觉得我这个头发怎么样?
这时候会有三类的学生。
一类会说你的头发太帅了,它彰显着你在公司的地位,代表着你的成熟和睿智。这类这毕业生适合去做销售。
而另一类学生会说:”白头发好像是因为基因引起的,很多家族都会遗传,大概是因为基因……“这一类的学生可以去做研发。
当然还有一类学生适合去做市场。
因为他们的回答既不像适合做研发的学生的深究其根本原因,也不像适合做销售的同学那样,完全去讨取面试官的欢心。
而是既承认奶奶灰这样一种黑白相间的头发,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相对的衰老,是在整个社会人群当中会认为是过度付出的一种表现,同时又会关心面试官,在听到这种话以后的心理状态,尽量用一种更正向的方式去引导,比如说“这代表着公司业务蒸蒸日上,面试工作特别繁重”等等。
这就是市场人员所应该具备的潜质——主观上喜欢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但不会完全忘记客观事实。
最后,祝每一个希望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核心竞争力的老板们,都能够躬身入局,建立一个充满智慧又极具执行力的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