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谷、晒谷、谷子经济是当下的消费热点。所谓“谷子”,源自英语单词“Goods”,“商品”的意思,主要指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偶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购买“谷子”也被称为“吃谷”。
但之所以“谷子经济”越来越火,一个原因是:“谷子”正从以上定义的“狭义谷子”走向了“泛谷子”吧。比如:这几年以jELLYCAT为首的毛绒玩具的火爆,也是“谷子经济”。它和二次元的谷子本质都一样,都是:精神消费,买的就是一种彰显自我的情绪价值。
就此,说段我的“吃谷”经历:为什么我吃“碱水结”,不吃“山药”?
前几天,我很想给我的包买个毛绒挂饰。我走到一个卖 jELLYCAT、蒙奇奇(Monchhichi)等毛绒玩具品牌的集合店,一眼相中了一个小拇指大小、大地色系的棍子毛绒挂饰,特别配我的包!
再看吊牌,这个毛绒挂饰的品牌名是:本潮纲目。我赶紧现场查了查,它是个潮玩品牌,推出了“养生系列”的毛绒挂饰,我看到的这个是一根小山药,还有毛绒人参、金银花、茯苓等等养生食材。
于是,我决定不买它了!还是买 jELLYCAT吧。但是,店员和我说:jELLYCAT 刚到的碱水结、花生等毛绒挂饰,一上架没几天,就卖光了。
为什么这根“毛绒小山药”明明和我的包,在外形、颜色上如此般配,我却因为它是养生山药,决定不买了?我的思考是:挂饰这种“谷子”除了给你提供情绪价值,更重要的是:它邀请你走进一种文化体系里。
我本人就对“养生文化”不感兴趣,更不想给自己贴上“养生人士”的标签。但是,你看:jELLYCAT 的碱水结、咖啡豆、牛角包等,我却愿意把它挂在包上,因为这是我的生活方式。你说我咖啡成瘾:没问题,我就是咖啡成瘾。
特此说明:这不关乎谁的文化更优秀?只是jELLYCAT 展示的还是当下更大众的文化。咖啡豆、碱水结、牛角包等,是如今很多年轻人、中年人生活方式元素的最大公约数。所以,这也反映在销量上——碱水结、牛角包就是比山药棍、金银花卖得好。
这也对应着“谷子经济”里的“痛文化”。相较于默默“吃谷”,爱好者还喜欢“晒谷”,“谷子”是连接同好、满足社交需求的重要媒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痛文化”(“痛”是日语音译,本义是指奇怪与夸张),用喜爱的动漫元素对物品进行装饰,比如痛车、痛包、痛衣、痛鞋等。这些物品成为年轻人展现爱好的“行走橱窗”,可以在人群中一秒锁定同好,获得共鸣与认同。(源自:央视新闻《年轻人为何爱上“吃谷”?》)
想到了有次出差北京,在酒店大堂办理入住时,看到一位女士,不仅和我背的包都是GOYARD的大号托特包,居然连包上的挂饰也一模一样!都是jELLYCAT2024年中国龙年出的小龙!我们相视一笑。她问我:“你为什么买小龙?”我说:“我女儿属相是龙。出差时,就把这条‘‘小龙‘’带在身边吧。”她听着,不停地点头。我们并没有因为“撞包”、“撞挂饰”而尴尬,反而有种“你也总出差呀”的惺惺相惜(GOYARD的大号托特包在出差的人中,也较受欢迎)。
我想这也是一种“可以在人群中一秒锁定同好,获得共鸣与认同”的经历吧!这么看来,“泛谷子经济形态”是一种趋势,只要你这个品牌能提供情绪价值、有社交属性、最好还能有点收藏溢价(具备谷子的"硬通货"属性),都能被称为“泛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