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企业像做人,总归要摔跟头的。
不同的是:有人摔得早,有人摔得晚;有人摔得狠,有人摔得轻;有人摔倒再也爬不起来了,有人摔倒了爬起来拍拍土,继续大踏步往前走。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送给如今的老板和创业者,尤为妥帖。
大多人的创业就像青春期冲动,来自一种憧憬:有个“好产品”、有个“好想法”或者有个“好机会”,意气风发就冲上去干了。
当然大多数人没成,但有的人还真就成了。
尤其是头三四十年烈火烹油的经济增长下,脑袋随便拍,项目随便上,干成的可能性是真不小。干不成重整旗鼓再干,号称“连续创业者”,总归有一票能成。
还有句话说的好,凭运气挣的钱,还得凭实力赔回去。
很不幸,这几年就是“凭实力赔回去”的时候,俗称“裸泳时代”。
自己穿没穿泳裤,破了几个洞,别人看得见,自己心里也有数。
就像青春的梦想被现实击碎一样,这时候的企业表现,才是衡量它是否成熟、有无前景的关键。
做咨询这么多年,有两类企业老板或高管是不受老苗待见的:
第一种是喜欢抱怨大环境不好(是真的抱怨,而不是客观的不利要素);第二种是总强调“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像极了那些年轻时候受了点打击,就一个劲儿给自己找理由,或者变得世故圆滑的油腻中年。
二者还有个共同特征:喝了酒就喜欢回忆老子当年如何英勇,或企业当年如何赚钱,然后哀叹一通一去不复返。
魔咒也总在这些企业身上发生,抱怨大环境不好的总是每况愈下,强调“活下去”的总是活不下去。
2
遇到挫折,就说外部环境不好,遇到困境,就恐惧焦虑。这是人的本性,也是企业的本性。
如果这时候有人说,“今年很难,明年更难”,一定很多人附和。你说,工厂倒闭,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楼房烂尾了,人们不敢花钱了,就更能赢得点赞一片。
多年前,王兴神叨叨扯了一句:2019是过去十年最艰难的一年,却是以后十年最好的一年。
因为恰好赶上2020年疫情,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引用,被视为神预言。
而事实上,宏观层面,这几年经济依然每年增长,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之一。2024年,进出口都是历史最高,开放力度实际上是在扩大了,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我们在“跟世界脱轨”。
微观层面,市场的体感,2021年是最有信心的一年,外资投资总额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都大幅度增加。全民期待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反弹,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
而美团他们自己,从2019年到2024年,五年业绩成长了三倍多,每年百分之几十的高速增长,如今已经是营收3000多亿,市值9000多亿港币的巨无霸。利润则从19年的大幅度亏损到如今数钱数到手软,成为最赚钱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一面制造市场焦虑,一面自己快马加鞭,飞速发展,这逻辑是不是非常眼熟?
跟某爱国大V“一边网上骂美帝获取流量,一边在美帝买房”,是不是一样熟悉的味道?
人性就是这样,只要你擅长制造焦虑,不管事业焦虑、工作焦虑、教育焦虑还是健康焦虑,就能获取关注,就能获取流量。
只要你能够给人们的不如意找个外部理由,不管是骂美帝、骂资本还是抱怨政策、抱怨环境,不管你是司马南还是王兴,都能轻易俘获很多粉丝。
人们不但愿意跟别人共情焦虑,传播焦虑,还拒绝相信一切积极的信号。
这在心理学上叫“认知失调”。
他们不愿意相信如此艰难环境下仍有5%的经济增长,宁可相信数据在造假,他们不愿相信外贸创下了最新记录,认为是补贴扭曲市场。
去各个自媒体平台看看,凡是看衰的卖惨的,凡是说工厂停工的、相关部门造假的、房子烂尾停工的,统统火爆,是永恒的流量密码。
随波逐流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普通人很难成就卓越,一般的企业老板和高级职业经理也很难成为企业家。
3
市场是公平的:市场规律,不会因为你弱小而对你额外照顾,不会因为你强大而刻意逢迎。
不管你是行业巨无霸,还是微末的小品牌,只要你顺应了市场规律,都会从中受益。
市场也是残酷的:只要你违背了它,不管你的初心是多么的善意,资源是多么的强大,也会被狠狠抽上一记耳光。
营销专家路长全老师有句话:没有哪一个品牌强大到无法被挑战,也没有哪一家企业弱小到无法去竞争。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告别了人类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企业再靠着青春期的冲动去做市场,成功的几率比彩票中奖还要低。
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调整,消费者主权前所未有的增强,原来的广告驱动、渠道驱动都在失效。几乎所有行业的集中度都在增强,大企业在挤压小微企业为数不多的份额。
“凡是你有的,还要加给你让你多余;凡是你没有的,就所有的都给你夺取”。马太效应正在残忍的展示着獠牙。
没办法,咱中国老祖宗也说了,“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一个让人“悲伤”的消息是:这并不是特定的市场恶劣状况,而是市场的常态。很多人觉得难,不是因为环境真的恶劣,而是以前环境太好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形成的巨大风口,那不是常态,现在才是常态:经济平缓增长、消费主权代替渠道主权、消费泡沫减少、行业集中度增加、马太效应明显。
这才是真正考验一家企业的时期,需要你对市场充满热爱、充满敬畏之心,环境越差,越要有定力。
你首先考虑的不是企业怎么活下去,而是考虑你的企业还有什么价值?这个价值如何有效传递给你的用户?
如果没有价值,用户根本就不需要你,你的企业也不能解决什么社会问题。那就不是要不要活下去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4
新春伊始,就有两个事件成为市场的强心剂,一是《哪吒2》的电影票房超越《长津湖》和《战狼2》,成为了中国电影票房史的冠军,二是本土人工智能Deepseek强势登场,引发了圈内圈外、国际国内和舆论的大地震。
《哪吒2》超越了《战狼2》,标志着人们对自身、个性、家庭、情感的关注超越了以往的宏大叙事。同时也是立足中国文化IP的一大胜利,而这一胜利在24年的《黑神话.悟空》中就初露端倪。
其创下遥遥领先的票房纪录,更是消费市场重要的信号。不是消费者不消费了,是他们不选择你了,不是企业不行了,是你的企业不行了。
DS的轰动无疑更大,它可能改变了我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在科技上亦步亦趋的局面,虽然这个突破可能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
若干年后我们回头看,25年新春这两件事,一定会成为光芒四射的里程碑。
市场永远值得我们热爱,因为它基于自由交换的原则,是双赢的,是正和博弈。是推动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市场是企业家们绽放光芒的舞台,也是普通人获取财富最重要的途径。
当然,对于还没有适应新常态的大部分企业,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但马老师说的好:所有人的机会不是机会,所有人的问题才是机会。
按照规律办事,“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所有人都有机会。
经历了这一波洗礼,相信成熟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多:不内耗,不焦虑,不怨天不尤人,不被流量牵着走。相信市场规律,相信价值创造,相信“凡是发生,皆有利于我”。
对于那些还懵懂状态的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让自己成熟起来,让心性定下来。就像《魔童闹海》台词说的那样:
“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