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三角关系的成长问题

营销管理
于子桓
5天前

在公司内部至少有一个三角关系,由CEO、销售和市场构成了三角关系。


CEO负责生意的成长,靠的是战略。


销售负责的是客户的成长,靠的是执行力。


而市场负责的是顾客的成长,靠的是消费者洞察。


最近,deepseek一个横空出世之后,大家都在笑话某度,说他们的人工智能就是一个人工智障,同时也在笑话他过去的纵横四海的搜索业务,因为过于看重短期的盈利,而变成了一个蒙古大夫的集散地。


同样,大家还追溯到公司的内部,所以其实所有的员工都在研究领导,也就是CEO每天看什么书,走什么路,喝什么茶,听什么音乐。所以在一个三角关系当中,稳定地圈出了一片私域。


如果大家都把所有的智商情商用在私域内,那么这个三角关系确实是稳如磐石,稳如老狗的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而如果三角关系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眼光向外,为了各自的利益相关方的成长而努力的话,那么公司就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于销售部门而言,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常常都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第一任务的。


在平常的时候确实没什么大问题。但在市场颠覆、创新转折期就有大问题。


想一想,十几年前还叱咤风云的线下超市,今天倒闭了多少就知道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当大部分的超市都把自己的需求定义在找品牌方要钱,向顾客卖更高毛利、更高利润的产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通往地狱的道路上狂奔了。因为这些都不指向成长。


相反,客户想要成长,事实上是要取势、明道、优术的,而不是简单地靠优术去赚取更多的短期利润。


同样,对于市场的同学而言,教科书式的说法就是我们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在转折变化的时期,消费者的需求真的能帮助消费者成长吗?


就像今天有多少人在拥抱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帮自己成长。而又有多少人在谴责人工智能,说它违背道德伦常balabala。


就像火云邪神说的那样,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的生意唯成长不破。


所以,能够帮助顾客成长的生意一定是个好生意,只是并不容易做到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消费者就是要便宜,但事实上并不如此。比方说名创优品,他们本来卖的产品都是很便宜的东西。但是这几年他们给所有的产品加上了IP,然后价格可能翻了一番,但是它的生意却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增长。


所以今天的消费者需要购买产品的功能价值,其实更需要购买产品的情绪价值或者情感价值,因为顾客在成长。


或者说,顾客从来都在一个周期当中,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摆脱某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就像心理学上说,商品是顾客人格的延伸一样。


在今天这样一个产品无比丰富的大时代当中,追求实惠的顾客当然有,顾客追求实惠的时候也会有。当然,不会所有的人都追求实惠,顾客也不会在所有的时候都追求实惠,毕竟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


喝茶解渴之所以能变成茶文化,射箭之所以能从战斗的方式变成一种剑道、领悟人生的方式,都源于顾客成长的需要,顾客对情绪、情感和精神领域追求的呈现。


传统意义上,我们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说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这些说法我们已经耳熟能详。


但我们经常意识不到,在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信息被隔成无数的信息茧房的时代,顾客的成长呈现出多样性,也就是个性化的状态,这也让数字化营销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数字化营销只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用户交易上,而不是用户关系上,那么未来品牌也必将陷入生意停滞的状态而不能自拔。

事实上,现在很多品牌已经开始检讨自己,在流量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而忽略了用户满意度这方面的工作。


当我们从顾客的成长抽身出来,回到刚开始我们所说的三角关系当中以后,我们会发现CEO、销售和市场,如果我们能够更关注双方之间的满意度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需求满足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形成合力,帮助三角关系共同成长。


当然,这个满意度是建立在生意成长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其他。

当真正的生意碰到困难的时候,销售说市场不给力,市场说销售不给力,CEO说销售和市场都不给力。


所以,如果不能够在外部打胜仗,就只能回到办公室里面,拼一拼到底谁能赢了。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