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层面解释“内卷化”,聊聊摆脱内卷的方法

营销管理
单仁行
2021-04-17

1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后,停滞不前,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现在,内卷这个词越来越多的被人用在企业经营和竞争中,当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就会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这反映经济和产业上,就像很多制造业为了获得订单,大打价格战,无序竞争,还有巨头用不正当条件进行垄断。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内卷,从内卷中脱离? 


2


我们先来听听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观点。

“内卷”这个词这几年耳熟能详,这个词在使用当中逐渐被模糊了原来的含义。

“内卷”从英语“involution”翻译而来,用来描述“简单的自我重复”,“没有发展的增长”,“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没有实际效果的重复工作”等。

最近关于物流行业的内卷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当顺丰公布了年度业绩之后,大家在反思物流行业的内卷现象。

物流行业低于成本的非理性价格竞争,是不是会抵消物流行业的未来创新?

中国的快递主要用人来配送,而且借助数据的帮助,管理得很好,已经是争分夺秒的效率了。

当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在无人配送,智能配送方面有更多的创新,甚至逐渐替代人工进行更高效配送的时候,中国一味的通过压榨人工的效率,降低物流的质量去进行非理性的竞争就是一种典型的内卷。

快递行业的内卷,会让下一轮新技术和老技术竞争的时候,一开始处于劣势。

因为以人力配送为核心加上智能数字技术已经被极度优化,所以新无人配送技术显示不出绝对优势,快递公司就不会在新的技术开发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这种内卷可能带来的,就是企业对新技术的注意力发生了变化。

对各位企业经营者来说,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经营中的内卷现象。

什么是企业经营中的内卷现象?

企业内部报告原本是要充分表达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清晰的解决逻辑和切实的解决方案,包括实施的结果。

但是不少企业老总喜欢漂亮的PPT,于是年轻人喜欢用非常酷炫的形式去表达。

员工花太多的时间用在粉饰自己报告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关键的解决方案。

在人工成本越来越昂贵的今天,这种不产生实际的创新价值过度包装,会让企业失去竞争力。

还有,重过程轻结果的检查考核也是企业管理当中的内卷现象。

一些部门领导习惯于听报告,喜欢听员工汇报,将汇报材料当作工作成果,产生了“做得好不如说得好”,“会说就是能力,会讲就是业绩”的现象。

员工于是在报告上用心多、在干实事上用功少,那些不说话,愿意做事的员工就被这样的内卷淘汰了。

这种的管理内卷现象不容忽视。

上一级部门喜欢对下属团队考核、每一个管理部门都要求报数据、报指标,下属成了天天填报告的“表哥”“表姐”。

员工无法专心提高业务效能,却在加班加点填表格的现象并不少见。

同时,装模作样的加班、味同嚼蜡的宣讲等,都可以算得上是企业经营中的“内卷”现象。

如何破解经营中的“内卷”现象?

经营者必须具备强烈的务实精神,推动团队以结果为导向的过程管理,解决好“如何更有效”的问题,对员工的工作评判应重在实际成效、重在长远利益的考量。


3


那么,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是怎么认为的呢?

内卷是一个新名词,单仁老师刚刚讲了企业层面的内卷,我就和大家从国家内卷、个人内卷两个角度交来流一下。

一、中国近代的“内卷”

加州学派有个很重要的说法,叫做“内卷化”。

所谓内卷化,就是指一种经济发展、技术水平,都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的状态。

近代史中,清朝末年的开始衰败,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卷化,

清朝人口快速增长,从明朝的不到1亿,上升到4亿多,人口大量过剩,用现在的说法叫做:人口红利。

有便宜的劳动力,就有发展工业经济的内生动力。

但工业经济要发展起来,前提是能够出现节省劳动力的技术飞跃。

然而,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中国没能出现,清朝当年自豪的经济实力虽然占到世界的4成,但绝大部分都是原材料或者是皇族的私人财产。

这种情况导致了内有发展、进化的动力,但技术和经济都被锁死在很低水平上,这就是内卷化。

我们从两个人角度看清朝的内卷化有多严重。

第一个人是著名的马克思,他在《鸦片贸易史》这样写到:“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强力排斥世界体系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天国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第二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导编写了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海国图志》。

但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奏折却说:“彼之所恃,只在炮利船坚。

这就是当时清朝对世界的认知。

对比英国,上层有“光荣革命”的君主立宪,中层有《国富论》的自由市场经济启蒙和支持技术发明的专利法,基层有丰富的煤炭动力资源,还有纺织业快速发展导致的劳动力紧缺,推动了以蒸汽机、纺织业为标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农业文明要迈向工业文明,就是要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的“内循环”,从外部吸收政治、经济的制度和新技术。

八国联军坚船利炮打开的不只是清朝的国门、海关,还有心智、思想。

后面出现的洋务运动,再到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引进了英国、美国、俄国、德国不同的范式,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

有兴趣的话,大家具体可以看看《觉醒年代》,这种成功就是从内部觉醒,转型升级成功。

能从内部突破的是“生物”,从外部被打破的就只能是“食物”了。

清朝从外部被打破,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食物,新文化运动开启就是内部的突破,成为独立自强的“生物”!

1978年的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世贸,到我们现在的“双循环”,就是我们从内部去突破升级。

二、个人内卷

上面是从国家层面突破“内卷化”,个人的内卷化就像温水煮青蛙,让我们所做的工作、生活逐渐失去价值。

例如被动应付工作的内卷,工作圈、生活圈固化的内卷等等

个人如何突破内卷化?

我觉得有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1、脱离舒适区迎接挑战。

像深圳从去年开始先行示范区,在教育方面就做了点改变,推行小学的延时到6点免费课后服务,体育中考满分高出北上广等城市一大节,100米自由泳深圳满分1分20秒,广州是1分38秒,足足多了18秒,我儿子现在二年级练了游泳一年多的时间,上周比赛就几乎达到深圳满分标准。

2、多关注20%最有价值的人和事,前面的文章和大家分享过

3、加入高一级圈层,了解自己真正的竞争力。

4、提升精力和设定新的学习目标。

例如我常说的【从投资人格局看企业】,从更多角度和层次看企业、看自己。

还有我在课程里面说,巴菲特99.3%的财富来自50岁之后,所以2021年研究主题是【企业家如何中年更有精力】目标是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投资能力和精力,再赚他50年复利!

各位想突破内卷化,就要考虑你是想成为从内部突破的“生物”?还是被迫从外部打破的“食物”?

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