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加剧,利润微薄,应不应该趁早转行?

营销管理
单仁行
2024-12-05

01


临近年底,很多企业都在对明年的发展方向做规划,同时,很多机构也正在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作预测。

我也跟很多企业家去聊过,就像我在第五届湾区会长大会讲到关于《2025年的挑战与机会》,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修复和复苏阶段。

所以,这个时期怎么去寻找机会,怎么去制定公司未来的业务重心和发展方向,是不是要做一些调整,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02


当然,在沟通的时候,有的经营者比较悲观,对自己所在行业失去了兴趣,想要换个领域,换个方向去重新开展业务。

比如某位同学就跟我说,自己的行业太卷了,利润太微薄了,自己都想逃离这个行业。

这个同学主要是做机电设备,比如说电动机、减速机,他告诉我,现在生意做的很没意思,客单价比较低,可能两三千块钱一单,几百块钱一单也有,生意没有连续性,这个客户做完了,又要去找下一个客户。

而且,现在电机市场竞争很激烈,传统机电设备价格非常透明,已经形成了标准化。

其实,一讲到标准化,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跟大家聊聊什么叫做“标准化”?

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实现大的发展,增长的核心路径,就是深耕一个细分领域,然后在这个细分领域和品类上去形成自己的标准。

什么叫做标准?

就是从产品的材料、采购、生产、零配件、制造工艺、性能、技术指标各个方面,我都有一套可以固定和复制的完整体系,我每一个产品都是从这一套标准化体系中生产出来的,所有的流程一清二楚,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可以做到可控可见。

这样,产品的质量就有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企业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就有了后备保障。

特别是对于细分领域,或者是新兴领域来说,有了标准就相当于给行业和用户提供了一个标杆,我就有机会去形成自己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乃至国家标准进行推广。

所以,能够在一个品类上形成标准化的企业往往能获得最大的收益,比如说宁德时代,为什么宁德时代能成为新能源时代电池领域的全球第一?

其中一个核心就在于他在众多品类当中,率先把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从研发、到生产、到能量密度都形成了标准,成为了市场主流和首选。

微信图片_20241205123327.png

当然,跟着这套标准去做的企业也都有了不错的发展,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随着标准化而来的是什么?

是竞争,是价格战。

因为当一个行业里的主流产品形成了标准化,不管是行业老大,还是后续加入进来的玩家,大家都已经做到了标准化,也就是产品在使用以及性能上没有显著的差距。

就像电池,对用户来说,电池续航从350km提高到600km,这是质的变化,大家都会选择这样的电池,对车企来说,定价权掌握在电池厂商手里。

但是形成了标准化之后,大家都能做600km的电池,即使是把续航从600km提高到700km,用户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是对电池厂商来说,同样是续航的提升,利润空间就少了,甚至为了提升,企业还要去投入不小的成本做升级。

那么,行业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向成本导向的价格竞争,定价权就不掌握自己手里了,而是掌握在需求方手里。

这也是为什么宁德时代贵为全球第一,他今天还要去奋斗一百天,还要去调集资源做固态电池的研发。

当行业内都可以做到标准化,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都差不多的时候,宁德时代就必须要去摆脱标准化带来的“价低者得”的行业形势,重新去独辟蹊径,再去找到下一个非标化、定制化的品类机会。

这就像是一个循环,企业从细分领域看到行业机会和品类机会,然后树立自己的标准,打造自己一整套标准体系,获得最大的收益,然后行业会跟进学习,总会有竞争者加入进来去拉平利润空间,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那么,当所有人都向标准趋同的时候,打破标准化就成为了下一个机会。


03


所以,基于这样的逻辑,我劝这个同学,先不用着急放弃自己已经耕耘了十多年的机电领域。

因为企业的根基在这里,企业的原点能力在这里,包括老板的经验、资源、团队能力全都在这个领域,如果换到一个新的领域,如果是相关领域,这些过去的资源和能力就要折旧,可能勉强还能接受。

但如果是不相干的领域,跟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行业没有任何关联,跟企业原点能力没有交叉和延伸,那么,这就等于连根拔起再去到一个新领域再去扎根,重新去打磨原点能力,企业的增长就充满了未知。

何况今天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卷,可能我们看上去觉得很舒服很羡慕的那个行业,里面的人要吃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他可能自己都想跳出来不干了。

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扎根的领域,而是基于企业的原点能力以及市场需求,考虑新的目标对象,新的应用场景,也就是考虑怎么转轴

这就像打篮球一样,我们背对防守,我一只脚不动,作为支撑点,这其实就是原点能力,我另一只脚转动从而带动身体的方向去寻找投篮的机会,这其实就是去找新的品类机会,去找还没有标准化的应用和场景。

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保留的,比如说我的业务模式不变,产品核心的能力不变,但是,我们所选择的领域和切入点要变化。

也就是对一个企业来说,当我们能够在同一个产品或者是同一个品类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不同应用的用户类型,添加不同的场景,就可能增加更多的用户数量,就可能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当然,它必须要是立足产品背后的能力,从原点能力进行产品服务和品类的延伸。

所以,第一、首先要懂得细分特定的品类,也就是去细分你的业务,我们还能够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呢?

这背后就是我们能够把产品研发、制造出来的核心能力。

第二、是要懂得你的目标市场,也就是说,你要懂得在某一个品类上面有更好的技术,更好的功能,能够给别人带来更好的价值,也就是思考产品可以应用的场景究竟在哪里?

我们要去找到一些真正有需求的目标市场,找到特定的那些对象、场景、领域、人群去吻合它。‍

就像单仁牛商的学员树熊涂料,他们过去在家具涂料上非常知名,当今天家具市场比较乏力,价格竞争越来越来激烈的时候,他们发现有一家合作的涂料公司,这几年增长非常迅猛,因为他们给无人机做金属涂料。

那么,树熊有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原点能力,也就是耐腐蚀、耐黄变的技术能力延伸到金属,乃至金属、塑料、模具、机械各个领域和应用场景呢?

同样,单仁牛商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像上海杰出科技,他们是做PC板材生产、加工,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这上面。

他们就抓住了星空房这个应用场景的爆发,占据业内70%左右的市场份额,增长非常亮眼,当然,这个案例我还没有具体讲过,明天跟大家仔细聊一聊。

所以,我们很多企业在某一个行业积累了很多年,拥有很好的技术和能力的积累,生意也一直做得比较稳当。

但是,今天行业在发生变化,产品逐步形成了标准化和同质化,供要远大于求的时候,任何企业哪怕是第一名都会不可避免的陷入价格竞争中。

这是一个趋势性问题,而不是个体问题。

所以,这时候不要轻易考虑转不转行,想着树挪死,人挪活,而是基于企业的原点能力去延伸,在中国经济的恢复中,去寻找新的应用场景和品类机会。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