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为了上帝多笑,我一直都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思考并记录。
每个月,我都会把一些思考整理成文,好在说到做到,一次也没落下。
不管怎样,思考与记录这事,我会长期坚持下去。希望随手记下思考的人也越来越多,咱就继续吧。
You Raise Me Up!
01
感觉2025年互联网流量是已经到要到极限了,就那么大了蛋糕,用户上网时间要到极限了,互联网营销同样是要到极限了,应该是会有更多的人回归线下,互联网营销应该会愈发难做和同质化,效果也会是更差。
我觉得,2025年被大家遗忘很久的“品牌打造”应该会杀回来,很多公司被扔在角落的品牌部门很可能会被重新重视起来,品牌负责人的担子会再次挑起来!
02
去年小米汽车爆火,其实把我也给整抑郁了,好多过来咨询小米SU7爆火成功经验的,整得头挺大。
大多咨询的,基本就是前期不看好小米汽车能卖爆的那一批,因为按照他们多年汽车行业的经验,这基本不太可能。不过小米SU7在流量爆了之后,产品挺住了,口碑也挺住了,最终圆满成功,超额完成任务。
好了,看到小米在社媒爆了,坐不住了,到处去咨询想复刻一下。但按照我的观点,小米SU7的可复制性极差,因为小米把流量做到了极致、把话题做到了极致、把品牌IP做到了极致、把创始人IP做到了极致、把这么些年的粉丝经济做到了极致、更是把小米集团的品牌理念做到了极致,看似火爆只需要一场发布会,实则在营销和品牌层面是十几年的积累啊。
没有后面的品牌IP、创始人IP、粉丝经济这些,就算再有预算也很难把流量和话题做到极致。但咨询的人说我不听,你就要告诉我一些马上可用到的方法,整个一大无语。同样一个简单动作,在雷军那就是能把流量放大几十上百倍,你不关心后面的原因,却就是要盯着前面那个简单动作。
就像24年底崩盘的极越,据说高达70亿的亏损中市场营销费用占了近30亿,其中大多数还是在MCN、直播、达人、短视频上的社交营销费用,结果呢?好像一年销量就大概1.3万辆。30亿还学不到好的营销方法吗?不能够啊!
实话说,小米汽车的营销团队、投放团队可能执行实力上都不如很多新势力车企的,你非要去学还不如你的那些方法层面的东西,那只能祝好了。
03
这几年,社交电商的崛起确实让很多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是赚到了以前根本赚不到的钱。每到年底,看到像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这些平台的报告,总给人的感觉是:形势一片大好,所有指标都在增长,商家们开开心心一年又把钱挣了。
但我自己的感受是:抖音小红书让无数商家起死回生,脱颖而出,但更多的商家是苟延残喘,濒死边缘。而且未来的趋势是做不下去的商家会越来越多,虽然往里扎得会变多,但孤魂野鬼也会更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直以来抖音小红书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只要做抖音电商做小红书种草,企业就能好起来。不管你相不相信,很多企业就是这么想的。你看大家的25年规划,看不到有什么品牌策略,看不到有什么营销策划,全部是直播打法、短视频规划、投放预算、投放节奏、商品卡优化等等......
当你的产品就那样,品牌力就那样,营销规划就那样,且整天盯着的都是那些七零八乱的执行时,基本能看得到头。
04
就在今年1月初,抖音电商就针对中小商家推出九条扶持措施:1)近百类目商品免佣;2)异常推广费自动返还政策;3)升级流量机制,提高流量推荐的精准度;4)重视降低退货率;5)提升商家运营体验;6)严打恶性竞争;7)设立“小商家帮扶基金”;8)降低运费险与保证金;9)强化商家沟通,提高商家满意度与服务体验感知度。
嗯,整体看下来虽然没有特别亮眼的举措,就是那种让人拍大腿的,但是也挺好,核心看得出来是想要提升商家体验,从各方面帮助商家降低经营成本。
看来,抖音也是知道咱们商家在平台上各种经营成本高啊,不过,最高的还是在营销投放成本啊,也得降降。
05
如果你用抖音直播的逻辑去做小红书直播,那估计会走不少弯路。
整体看下来,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抖音上做直播带货,没那么依靠内容生产,甚至有的主播是纯直播,基本没有内容更新;而小红书你做直播带货的根本就要做好内容输出,要不断生产优质原创内容。
另外,抖音直播上来就是干,促销为主,种草不多。但小红书不一样,核心就是种草,就是产品特性和体验的塑造,优惠促销的关注度反而没那么高,先有内容,后有直播。为什么小红书达人很少日播的,可不就是忙着提前种草产品了。
最后,抖音直播的核心是价格力,追求低价,拉爆销量,退货率还挺高。而小红书,销量没那么高,但追求的是高客单价,高复购率,以及低退货率,这打法就完全不一样。
当然,最核心的是抖音直播比较简单粗暴,核心就是卖货,三二一上链接。小红书直播带货则需要的是做自己,做内容,分享真实的体验和个人态度。抖音直播间是个商店,小红书直播间是个朋友的聚会。
06
所有好文案的表达,都是有感而发的。
这个“感”不是所谓的灵感,而是感触,对所有真实生活的感触。
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文案这行门槛很低,大神在民间。特别是在翻热门评论区的时候,那真的是好文案扎推,要洞察有洞察,要表达有表达。
但是专业的文案和普通人的差距又在哪?没有多高大上的差距,我觉得就两个字——“职业”。普通人的好文案更多是灵光一闪,突然蹦出来的。但如果成了职业,就不能寄希望于碰运气,最大的区别就是能持续的稳定输出,上限不一定封神,但下限一定能过关。
所以文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下限。
07
前些天,看到牛津大学出版社从庞大数据库里的许多候选词中,选择了“脑腐”(brain rot)成为2024年的年度词汇。
不得不说,牛津是真的很直接啊,直戳现代人精神状态的脆弱,是一点儿没留情面。所谓脑腐(brain rot),现在的意思是一个人精神或智力状态被认为出现了衰退,形容因过度浏览网上低质量内容而导致的精神负面影响。在当下过度碎片化、低质量内容的侵蚀下,人的智力和思考力正在被悄然削弱。
不过咱这边对此的年度词就显得轻松多了,叫“抽象”。当一个人在网络上看到太多乱七八糟,毫无意义的信息,却难以梳理出其中逻辑时,只能以一个“抽象”概括。
我不知道脑腐等不等于抽象,抽象又是不是脑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社交媒体真的犹如深渊,奶头效应越来越明显,它不仅裹挟了时间,更裹挟了情绪和脑子。
08
记得哪个作家说:你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
嗯,说得就很对啊。
不然还能咋样呢,说又说不过,干也干不过,也就只能鄙视了。
谁让咱们鄙视的永远是比自己厉害的人。
让都让了,接着让吧,也接着鄙视。
09
不过鄙视归鄙视,人总得向前看,也必须向前看,很多当时觉得过不去得坎,多少年后回头看其实就是各小插曲而已。
大学毕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觉得人生基本完了;工作时偶尔迟到一下,觉得天都塌了;被裁员后一时没有好的去处,又觉得完蛋了......结果呢?到现在我们依旧也是活得好好的,曾经那些动不动让我们辗转反侧的事,好像最终也没怎么样。
人一生的容错率其实还真是挺高的,错只是把你带到了另外一条可能通向成功的路,而曾经对的路也未必一定是会最终走向成功。所以说,尽量别内耗,少一些焦虑,往前多走走,前面虽然也会有挫折,但依旧存在美好。
从来没有不请自来的幸运,只有有备而来的努力!
以上,就是2025年1月我的一些思考!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兰姆
脑子是个好东西,不用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