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策略人必备的系统思维,到底是什么?

职业指南
策略人藏锋
2小时前

当我们说系统思维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说什么?

因为系统思考,所以接近本质。当我们说系统思维的时候,其实想要的是问题的最优解。

系统思维是更快找到核心,更快找到切入点,也是更快拉起框架的思维方式。高阶的策略人,他们的“凭直觉”决策,总能快狠准,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策略人强调系统思维,是因为需要给方向。

策略就是找方向,做的就是分析环境、考虑要素、提供方向、衔接执行,这些都需要系统思维来运作。

系统思维在复杂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极强的逻辑力,是一语中的,是有条有理,是冰山之下的暗流涌动。

我们将系统思维主要拆解成七大思维:全局思维、终局思维、反二元化思维、反简单归因思维、动态思维、象限思维、谦逊思维。


一、全局思维


全局观就是大局观,全局是相对局部而言,关注整体效益而非陷入单点的成败得失。全局思维需要关注部分,但更要心怀整体,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策略人的全局思维,是要超越细节和局部,是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提升整体效益。我们讲全案,就是要有全局观,要做到协调与平衡,然后形成合力。整体优先,均衡要素,考虑长期影响,而非短期效应。

品牌的全局思维,既要重视价值也要关注成本,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要兼顾,用户成本和企业成本要衡量。既要关注短期,也要考虑长期,首先要活下去,然后才能活得好。

过于极端的偏科,只会把路走得越来越窄。美妆赛道重营销,但绝不能轻产品,不然永远陷入到高价获新客的恶性循环中。重销量,但不能轻定位,不然会陷入到低价的灵魂印记中无法自拔。

病态的以价换量不可取,看似局部获胜实则整体溃败。


二、终局思维


我们公司立项有经典的灵魂三问:做这件最终能拿到什么结果?这个结果真正有意义吗?成功的概率如何?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资源有限,以终为始就是节省成本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好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不盲目行动,就相当于为成功再添了一块垫脚石。

我们在立项时也测试了一些项目,在环境变化和执行过程中发现和最终目标相差甚远,于是果断放弃,转而将资源聚焦到更有意义的项目。不用纠结,想得差不多就干,发现意义不大就果断放弃。

终局思维决定开局战略,开局战略影响最终战局。长期主义首先是避免短视行为。


三、反二元化思维


很多人习惯性将事情“非黑即白”化,用好与坏、成与败、对与错、强与弱等来进行强行对立。用非此即彼、歇斯底里的极端方式来论证自己的合理性,从而忽视了事情的复杂性、联系性和多样性。

二元化思维是一种将事物简单地划分为两个对立面的思维方式,通常忽视了事物的复杂性和中间状态。这是一种偷懒思维和情绪化思维,前者是因为可以不用思考妄下结论,后者是带入情绪先入为主刻板印象。

策略人要克服二元化思维,一是要自省,自己是不是绝对化了。二是要追问,自己是不是为了说服而说服。三是要开放,保持宽容心态和秉持多元化思维。四是要有同理心,能真正意义上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共情他人。

切勿过度简化,陷入僵化思维。不要带着偏见思考,可以有情绪,但不要情绪化。


四、反简单归因思维


一件事做成,因素有很多,有的解决了主要矛盾,而有的解决的却是次要矛盾。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所处位置决定了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所以出现了很多“归因大师”,把利于自身利益的原因不断放大,以此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这种现象非常能理解,但心里要门儿清。

简单归因思维是将结果归于单一或更明显的原因的思维方式,从而忽略了其他因素,这是一种一叶障目盲人摸象的行为。

比如2024年9月新势力能源车是理想、问界和零跑,有人就将这三个品牌的胜利简单归结于是增程的胜利,其实零跑销量占比最大的是纯电。

有汽车博主为了吸引眼球,就把小定(意向金,金额很少、可退、可退的周期还很长)当成销量写成标题党。毕竟小定到大定,到最终订车都是一个漏斗逻辑。

又比如大家说的智驾第一梯队是华为和小鹏,然后问界销量很猛,就简单认为是智驾成为头部决策要素,而忽略掉华为在国人心中的品牌力。有些人认为产品卖得不好简单归结于营销做得不好,没有投放预算。

简单归因或者说片面归因,就是找单点和找倾向。单点可能是认知所制,倾向则更多的是位置所限。我们无法相信我们看不到的事实,我们也叫不醒装睡的人。

“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不少人的第一桶金,其实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很多人把赚不到钱简单归结于环境不好,当然这个有很大影响,但环境好的时候,这些人也没赚到钱。有人归结于背景不好资源不强,但同样的基础的情况下,也可能千差万别。

就像一个人吃了7个包子饱了,就归结于是因为第7个包子,早知道不吃前面那6个了。

有人相信事在人为,逆流而上,有人抱怨周遭环境,自怨自艾。


五、动态思维


以前变化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成了生活本身,商业环境同样如此。

策略人要把握两条线,一是本质线,二是动态线。本质线是规律是基本不变的,动态线是环境是时刻更新的。动态线是完善本质线,那些固步自封的人是找不到本质的。

我身边出现两种现象,一是10年工作经验,是2年工作经验,然后重复用了8年。最终很难走出自己的瓶颈,因为过往在舒适圈久了。这种思维方式强调持续学习、快速反应和创新,而不是固守僵化的观念或方法。

有些人有点本事,但是不多,有些人后劲很大,长江后浪推前浪。

六、象限思维


有些人总能“化繁为简,高效决策”,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象限思维。

象限思维是定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分析的维度是什么,在象限的哪个部分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象限思维的核心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以图形直观化。

首先是定义问题,对问题进行追问,哪些是表面问题,哪些才是本质问题。

然后是分析问题,策略就是做选择,分析问题需要找到选择的逻辑,确定定性要素。

最后是解决问题,找到衡量要素之后,接下来需要落地衡量标准,相当于定量的部分。

我们下决策时,一般先会先找到衡量要素,也就是定性逻辑。然后找到这个要素的数据指标,相当于定量维度。最后,将二者各就各位,在象限图里确定适当位置,从而快速找到问题的出口。

因此,从策略分析实操的维度,象限思维可定义为:在遇到某个问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衡量要素(一般为两个),然后将要素进行量化,放在象限图里,直观表达选择的方向。

象限思维是一种立体思维,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而非单纯的

线性思维。

七、谦逊思维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渺小的时候,就开始变得伟大了。

我发现身边拿到结果的朋友,无一都是谦逊无比礼貌十足。真诚才是必杀技,跟他们交流真的没那么累,也是自己觉得最放松的时候。

大家有事说事,因为任何耍小聪明的行为,都很容易被看出,你也很难讨到什么好处。

从创富效率来说,谦逊和真诚就是两个极大的杠杆。有人表面谦逊,有人底层就是谦逊的,这个要看清楚,有的人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

这些人的逻辑就是,我说的不一定对,但肯定不会错。他们向专家请教时,还会班门弄斧,先卖弄一翻。


总结:


查理·芒格说了一句更精准的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事在,人为。建立自己的系统思维,大胆地怀疑自己,坚定地肯定自己。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每一个策略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大山。

要问山下路,顺问过来人。多跟前辈学习,其实很多前辈是真的乐意提携有聪明劲和执行力的小辈。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