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和几个电商老板沟通合作,他们小红书种草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有数据,有爆文,就是没销量。有个大健康品牌,去年花了百万,效果不如我们合作同类客户三分之一预算带来的销售额好。
作为小红书服务商,被大家问的最多的就是:现在小红书达人贵、流量差,到底要如何做出种草效果,才能引导某猫成交。
毕竟电商品牌,最重要的目的,是销售额,而不是阅读量。
大部分老板都被沉迷搞流量,结果流量也搞不好。营销的起点是产品,成交的起点是用户需要和信任,应该研究的是产品卖给谁,研究他们的消费决策路径,成交因素,用他们听得懂的话和他们沟通。图文短视频只是触达形式,内容目的是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提高信任值。
现在很多产品没有差异化,出路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全链路的内容降低获客成本,提高用户信任值,而不是PK价格。
成交不好时,很多人的思维就是继续优化达人筛选、标题、封面等,如何更好获取流量。但实际上,执行的结果,是由操盘团队的种草逻辑一开始就决定的。
操盘团队的小红书种草逻辑就2种:
一个是生意逻辑,一个是传播逻辑,而这2个逻辑是冲突的。
01 什么是传播逻辑?
就是小红书种草的结果,以前端数据为导向,点赞/评论/阅读量等。
在这样的结果导向下,优先考虑的是:
•什么样内容用户爱看;
•什么样话题有传播度;
•什么样的达人历史数据比较稳定,cpm比较低。
这样的内容,在意的是传播和覆盖人数,阅读成本,点击成本,指标里就是没有考虑产品销售额。
虽然也会洞察人群、场景,但是因为数据导向,在达人选择上可能就歪了。
就好像很多国企大领导,他们的目的是安全退休,所以你指望他们创新,拿结果,不可能的,创新意味着风险,有结果,不一定升迁,没结果,一定丢脸。
萌宠达人,和宠物日常vlog达人都覆盖到养宠用户,投放的数据也很好,但是这类达人即时成交都非常差,是人群洞察出问题了吗?
不是的,是因为结果导向出问题,当品牌要求爆文率,阅读量的时候,就决定了一线执行很容易找这样的账号。很多品牌嘴里说着要销售额,结果评判的指标是爆文率、阅读量、CPM,这怎么可能有GMV?
02 什么是生意逻辑?
种草的结果,以GMV为导向,优先考虑的是:
•什么样的内容能卖货;
•什么样的内容能提高成交;
•什么样的内容能凸显产品独特性和优势;
•猫店要如何运营最好流量承接。
很多品牌说,他们也在用小红星监测数据,这个不是用什么工具监测,而是投放思路,传播为导向哪怕是小红星监测,效果也不好。
生意逻辑的内容,在意的是产品有效种草,精准人群转化,从这个目的倒推找的达人,出的内容,都不会偏颇太大。
为什么这2种逻辑者天然冲突?
就像卖点提炼,不可能什么都要,核心卖点就1个。
在有限的预算,传播和转化只能2选1,不能指望数据又好,转化又高,这样的内容可遇不可求,甚至只有内容创作能力能牛的达人能够实现,但价格又很贵。
兴趣电商的逻辑,不可能是先曝光,以后转化,如果你没有好的内容让用户记住、转化,以后的时间,他只会被各种竞品曝光,早把你忘记。
传统的广告曝光,也是讲究高频,密集轰炸,曝光一次,然后就没了,都不可能有转化。
如果在兴趣电商玩密集轰炸,那就是很多品牌在抖音的玩法,最后不赚钱,甚至微利,前提是有足够的预算。
泛人群的达人,种草不能太直接,这样才会数据好,但转化差;
垂类的达人,内容重点在产品上,这样内容数据很难大爆,但转化好;
转化率低至0,哪怕人数再大,结果也趋向于无穷小。
和我们沟通的中小品牌,或者大牌新品,我们会实话实说,种草一定是生意逻辑,你不要和竞品pk传播,他们预算足,品牌力足,这种pk以卵击石,能影响购买决策的内容触达,才是有效。哪怕传播数据差,但是转化率高了,复购率高了,更容易带动GMV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