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工了,祝大家开工大吉!
25年会有更多品牌加码小红书做增长,老板们重要的不仅仅是执行的动作,还有对平台的认知。
尤其是品牌老板,不要觉得做内容,做增长,就是招人,发发文的事情,遇到不少老板,投放效果不好,都把精力放在了优化执行细节,这就是对于电商增长有基础性的错误认知。
今天,总结我们服务过程中常见到的问题,和大家分享容易中招的4个误区,以及小红书如此卷的情况下2个趋势:
01 误区
90%中小品牌做小红书种草时,面临浪费预算的4个认知陷阱。
误区1:种草=找KOL/KOC投放
很多老板上来就问我,你们投放有效果,找的什么类型达人,怎么找?每个月要投多少个?结合他们自己失败经验,甚至觉得小红书种草也不行,没效果了。
内容营销,内容只是一个传递形式,不管直播、图文、短视频都一样。产品的定位、定价、优劣势、人群、场景、痛点这些决定投放策略的核心,是必须老板要参与的,别指望员工把老板要做的事情都做了。
给老板的忠告:
执行的技巧,其实摸爬滚打一段时间都能学会,重要的是方向、策略、种草一定是做对了一系列的事情,而不是只把找达人、筛选达人、内容审核做好,这些做的再好,定价错了,可能最后高客单不好卖,或者低客单赚不到钱,都影响增长。
误区2:堆砌关键词=产品种草?
我们合作某母婴品牌,他们之前投放大量“苹果脸 宝宝面霜 敏感肌专用”类笔记,流量并不好。
用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而非同质化“产品说明书”。当“苹果脸”被过度商业化,平台会更倾向推荐“新生儿苹果脸护理经验”“敏宝妈妈自述避坑”等真实内容。
给老板的忠告:
关键词是药引,场景和情感才是药方。爆款内容要有痛点场景(如“凌晨3点湿疹宝宝哭闹”)+情绪共鸣(如“二胎妈妈的血泪经验”)+产品轻植入(如“专家建议XX成分”)。
误区3:爆文=爆单?流量≠成交
某猫粮新品牌,凭借萌宠内容屡获爆文,但销量惨淡,投越多,浪费越多。
底层逻辑:小红书内容必须与天猫用户的“购买决策链”深度结合。爆文数据,却完全没有通过产品打动用户,激发购买欲望,这样的内容再爆,都没有效果。
给老板的忠告:
内容团队必须同步看生意参谋数据,用产品转化的角度看待种草内容,不能只看爆文,否则爆了寂寞。
误区4:达人矩阵=铺量投流?
反常识结论:1个精准千粉KOL素人>10个泛流量万粉KOL!
某高客单,国外护肤品牌曾合作40个腰部达人,结果天猫店人群标签混乱:笔记内容和平价产品没啥区别,吸引24-30岁年轻白领,但实际购买人群是30-40岁女性。
给老板的忠告:
一定要内容为导向合作达人,只看数据高低合作,最后流量有了,人群不精准。
02 趋势
2025年小红书生态越来越卷,盲目的效果、卖点+人群种草转化效果只会越来越差。要在红海,看到蓝海机会,至少没那么卷。
趋势1:搜索流量进入“精准”时代
场景机会:会有越来越多传统大词(如“防晒霜”)被头部品牌垄断,但“通勤防晒”“军训防晒黑”等场景词才是中小品牌蓝海机会。
给老板的忠告:建立“三级关键词库”:
1级词:品类大词(防御性布局,如“洗发水”),
2级词:场景痛点词(主攻阵地,如“油头洗发水第二天就油”),
3级词:长尾需求词(奇兵突袭,如“哺乳期能用的控油洗发水”)。
趋势2:内容信任链从“种草”到“种心”
内容营销的本质是“降低用户决策成本”,而非“提高品牌曝光量”。用户不再相信“全网爆款”,但会为“可验证的证据链”买单。
给老板的忠告:构建“铁三角信任体系”:
1)客观证据(检测报告/实验视频),
2)主观体验(X天打卡实录),
3)第三方见证(专家解读/跨界测评)。
2025年,祝大家大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