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也要好好过年!2025年的机会在哪里?

消费者洞察
魏家东商业评论
3小时前

春节前几场朋友聚会,都会不约而同的谈到当下的经济、生活情况,越来越“卷”的生意,越来越难的生活,比如做电商的一个朋友说,平台相互竞争,拼低价,导致商家利润越来越低,且投放成本越来越高……

前段时间写了篇文章——《人生发财靠康波,你有没有抓住这一波?》,也多次在分享时感受到大家对当下环境的思考,最近几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活变得越来越难,经济增长的势头似乎减缓,找工作、创业、投资,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难?到底是周期性的问题,还是整个时代的变革让我们措手不及?

微信图片_20250205115053.jpg


1. 从世界工厂到内需社会:中国的转型之痛


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用“世界工厂”来概括。三四十年来,中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快速崛起,成为了世界工厂。这一模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GDP迅速攀升,制造业产值居世界首位,全球各国都依赖中国的生产能力,甚至将“中国制造”视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但,任何一个想要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最终都会面临相似的命运。经过三四十年的飞速发展,世界工厂的生产能力过剩,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颗定时炸弹。生产能力过剩,导致全球其他国家的生产体系萎缩,甚至引发了各国的“反全球化”运动。这种情况,早在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出现过,而今天轮到了中国。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依靠强大的制造业成为了全球的经济引擎。但随着日本经济的过度依赖出口、金融泡沫的膨胀以及内部社会结构的矛盾,最终进入了“失去的30年”。韩国在1990年代末,也因为过度依赖出口而遭遇了东亚金融危机,经历了痛苦的经济调整。

现在,中国正面临着与这两个国家相似的情境。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外部市场为导向,特别是对欧美市场的依赖。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中国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经济发展模式的“外循环”遭遇了瓶颈。


2. 内需不足:从世界工厂到消费社会的痛苦转型



当“外循环”受阻时,国家的经济就必须转向“内循环”,即依赖国内市场来推动经济增长。然而,这种转型并不简单,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曾经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日本和韩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从世界工厂向消费社会的转型,是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

(1)房地产泡沫和金融过度发达的困境

中国的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和金融行业。这两个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金融体系的过度膨胀,经济的脆弱性开始显现。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不仅打击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也使得大量家庭的财富缩水,消费信心受到重创。

(2)就业压力与人口老龄化

除了经济结构问题,另一大挑战是中国的就业市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每年大约有1000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这些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就业岗位已经大幅缩水,而新兴产业的吸纳能力有限,导致大量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中国的出生率在持续下降,老龄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老龄化不仅增加了社会保障的负担,也导致消费需求的萎缩。老人群体消费能力有限,而年轻人群体的消费信心也受到多重压力的影响。


3. 从外部冲击到内部调整:大变局的多重挑战


2024年,许多经济学家都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时刻”,从“世界工厂”到“内需社会”的转型将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涉及经济层面的调整,还涉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1)地方债务危机和政府应对

地方债务危机是中国当前经济中的一大隐患。许多地方政府依赖借贷来维持日常开支和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些债务并没有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爆发,导致社会整体负担加重,民众对未来的信心也开始动摇。

为应对这一危机,政府提出了诸如“大力发展内需”、实施“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政策。然而,政策的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转化。

(2)2025的机会在哪里?如何适应时代:企业和个人的转型之道

面对这样的时代大变局,企业和个人如何调整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 企业转型:适应内需,抓住新兴市场

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依赖外部市场的“世界工厂”模式,转向依赖国内市场的“内需驱动”模式。企业需要加强创新,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走出单纯低价竞争的泥潭。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抓住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机遇。

第一、2025年面向C端的企业,多关注并加入到以旧换新、消费券政策中;

第二、企业的业务流程、模式、产品,都可以思考AI重做一遍;

第三、品牌全球化出海时代,不仅仅是简单的跨境贸易,而是依托中国供应链能力、工程师红利,做全球化品牌,布局全球,甚至复制中国供应链能力进行全球落地。

  • 个人转型:提升自我能力,适应时代变革

对于个人而言,面对就业压力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无论是在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还是个人素质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进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4. 结语:放平心态,迎接时代挑战


从“世界工厂”到“内需社会”的转型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三四十年。在这段艰难的过渡期中,企业、政府和个人都必须积极应对,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时代。

正如美团王兴所说,“2019年可能是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来五到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同样,面对当前的困境,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相信这个时代的挑战将会带来新的机遇,适应时代变革的人,将会在未来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微信图片_20250205115104.webp

即使你的生意、生活再难,也要好好过年!慢下来,思考未来,康波周期中,新的一波马上就要来了。每个人,或者企业,处于逆境,如潜龙在渊,默默蓄力,不急于显露锋芒;若迎来顺境,似离弦之箭,乘势而上,全力冲刺。

最后,祝福大家,新春快乐,万“巳”如意!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