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快成文化荒漠了

消费者洞察
靠谱的阿星
4天前

周末路过本市一家比较高端的书店,就去待了一上午,虽然比不上旁边看漫展的吸引年轻人,但书店装修氛围很高级,而且有专门的咖啡店、儿童启蒙阅读区,还有小说阅读区,有座位有空调。

照理说,书店,是一个城市精神高地和知识灯塔。当然也需要兼顾商业售卖,如何选一些书来卖是比较有讲究的,差不多能够反应他们对于文化市场的理解,以及对于用户需求的满足。所以,看书店几乎也能够大体反映社会上人们的意识形态。

我肯定是希望书店承担更多社会功能,引导一个人趣味提升。

多年前我读大学就喜欢到崇文书城那里看书,一待一整天,那个时候历史,文学,哲学看了不少书,而且书没有封塑,可以随便看。

现在书店书是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防我这种“白嫖党”,99%书都封了塑,只能看书皮。这样也好,方便我随机做商品书店卖书的田野调查。

先说结论,之前有位知乎网友说,“现在的书店和图书馆几十万本书,没有一本值得一看”,我之前觉得这家伙肯定是用夸张手法,这回我无比沮丧发现这回竟然深有同感,从书店出来的时候非常悲哀!

准确的说,书店没有什么实用的,没有一门把人教明白的好书了,用武汉话说,都在闹影子。

比如在文学方面,整体感觉就是互联网热点以及舆论的一个延伸,最近上了董宇辉直播间热度高的李娟的小说阿勒泰几部曲摆在堆头最上面,其次就是余华的书,还有迟子建和麦家的书,莫言的书就只看到一本《生死疲劳》,可能是被网友喷的很厉害;再就是网络小说《法医秦明》,《鬼吹灯》之类。还有个专门的民国专区,卖的最多的主要是鲁迅,金庸,林语堂,张爱玲。

文学其实比哲学对一个人的思想影响更大,但是一旦你研究中国思想史或者马克思主义之后,你会发现中国近代以来知名作家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三观严重有问题。

甚至大部分知名的经典小说可以直接称之为软文,让人严重怀疑这些人是不是被收买了,只要你看完他们的书,抓住了他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受一些词藻的蛊惑,几乎没有办法能够喜欢的起来。

甚至有的大佬级别的作家他们都是批社会问题很坦诚并且很有倾向性,给的解决办法都是把人往死路或者邪路上带。

当然如果看的社会历史信息很少的,是很难看出他们有什么问题甚至会觉得他们是“良心”。这差不多应该是文学作家那个行业捞钱的潜规则。网上很多人骂方方,贾浅浅之类,其实还是要看圈子文化的聚集性。

再就是在商业这块那几乎就是资产阶级意志体现了,但是打工人未必能够明确这一点。我看到了很多,罗振宇推荐的以及他们得到作者群很多书都有,这些书基本上也只能当做资本家的“广告”问题来看,不可能讲到如何搞到钱的干货,也摆在非常项目位置,有专门的堆头。我也不建议大家去看受西方经济学影响的书,全部是忽悠,不可能学到任何有用的东西,我为这句话负责!

心理学书目仅次于文学书,樊登推荐很多书都在,还有一些是日本、美国翻译的一些心理学书,总之就是安抚小资情绪的书很多,心理学里面又分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之类的,一看就知道受众很多应该是女士为主。

因为很多家长是带小孩来学习的,顺便买学习资料,书店里面还设有手办区。

国内历来就是教辅机构养活书店,不过大体看了下大多是新编的辞典或者是现在教材解读为主。由于各个培训机构都是需要用教辅资料来卖钱的,所以也不可能有特别有针对性和提分的资料在市面上公开出售。

儿童童书其实也是比较容易出畅销书的,比如混子曰,赛雷三分钟等有一些漫画书,还有就是DK百科启蒙和迪士尼的读物为主,好不容易看到一点中国特色就是四大名著漫画和知识讲解了。

还有一些职场类书籍我主要看到的也是互联网热搜和流量为主,比如张雪峰,罗翔的书。

哲学专区我们以前能够看到几乎所有的西方哲学大家各种翻译原著,几乎现看不到,这个板块除了几本女性主义书以外,其他大家几乎可以忽略,和鸡汤心理学数量都没法比。其他国内古代书也看不到,毛选看不到一本。

唯一可能称得上亮点的是中医养生的书开始多了一些,专门放了一个书架,不过主要也只是限于科普,无法系统的典籍以及专业解读的书。

出来书店之后,看到年轻人在漫展出来,还是很热闹的,总算理解了他们为什么不去书店,以及庆幸他们没有进书店!

我确实也有很多年没有进书店了,没想到现在书店的书能够水到这个程度,要是认真去看书,脑袋里面一定全部是水。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个人觉得原因有三:

一是书店商业化了。这个是肯定的,现在主业已经不是卖书了,而是卖咖啡卖游乐场等空间,很多书店运营人员自己并不看书,他们选书基本上是根据互联网的热点走,已经迷失了书店要选经典书,实用书,好书了,主要选的是畅销书,而经典好书是需要眼光的,需要懂行的人才能筛选出来,外行只能看热闹。

二是出版社商业化了。很多书价格很高50到100元居多,主要卖的是版权,因为销售的是版权,而标价高平台出版社才有提成,而很多之前的好书由于版权已经过了有效期,已经价格很便宜,有的几分钱几块钱一大本,无利可图,干脆就绝版了。所以总体上看好书越来越少,消费者不知道以前有这些好书,然后很多作者就天下文章一大抄,导致很多书本身作者没下功夫,做出来肯定也没有什么营养,看了等于没有看,浪费时间不说,如果引导到其他路径忘记这些没用书也需要花费时间。

三是手机信息媒介发达,有很多干货或者知识付费内容都在网上,吸引了很多流量走,看书的人少。而那些一直在看书的读者和书友已经不进书店了,他们直接在电商平台上买书了,比如我过去几年买书主要是拼多多和孔夫子旧书网了,因为看了太多好书,再过来线下书店看书就能够明显对比出质量上的悬殊。

如果你知道什么防自学设计的话,要想学真东西最好选98年教育产业化之前的书看。以前书是真的要教会你,现在的书只想忽悠你。

文化产业威力确实无形的,副作用巨大,时间一长逐渐发展到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发现书店现在也逐渐陷入到一种肉眼可见的“文化荒漠”之中了。

这些书店以及书,好像是为广大学生,家长,中产似乎编制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茧房或者说一个“洗脑温室”,想想还是很惊悚的……

好在书店这种业态在教育产业化,文化商业化,知识经济化也在苟延残喘,现在看那些书店里面的书人越来越少了,要不真的得同情他们!

参与讨论

靠谱的阿星
已关注
  • 浏览

    261637

  • 文章

    88

靠谱的阿星(李星),外国哲学硕士,靠谱汇创始人,知名科技自媒体,互联网分析师,荣获2017钛媒体年度作者「最具人气奖」、2018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年度作家、搜狐号2018产业风云年度人气作者,欢迎加微V信即QQ:1598145405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