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出海 | 课件内容摘要

职业指南
劳拉有话说
2024-07-08

(这里有个视频)

如果要选一个热点话题,非“品牌出海”莫属。

出海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因为把产品卖到国外这件事情,中国企业一直都在做。只是随着政策、大环境和供需关系的不断变化,出海的模式和对企业自身能力的要求一直在迭代。

这个过程中,品牌出海是企业想要持续增长始终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这里有个视频)


首先,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有三条不同的路径——①OEM/ODM衍生出自有品牌通过亚马逊等多渠道布局走上品牌全球化之路;②贸易型商家从铺货向品牌转型升级;③OEM/ODM转型打造海外品牌, 先行布局海外线下门店,而后借助亚马逊驱动品牌全球化 。

选择哪一条道路是由企业所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的。品牌投入度和投入节奏,与企业的营收有公式可参考。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谨记价值是由需求决定,不是由供给决定的。企业早期爬坡可以跟随对手,学习标杆,但如果想要持续增长,品牌化就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为什么呢?因为

1、品牌是企业顶层设计的一种[管理工具]

2、品牌是公司业务战略的表达

3、品牌是有限资源下的取舍

品牌出海是一种选择,更是一场认知的比拼。

因为对品牌这件事的理解和决心不止是对企业中老板的挑战,可能更是对企业从上到下打法的冲击、洗礼、甚至重构。

用大白话讲——可能需要换个脑袋思考和工作。这一点我在之前的课里有所提及(都知道品牌重要,做不好是谁的问题?


于是,当企业出海从“可选项” 变成 “必选项”, 仅靠产品差或信息差的底层逻辑会越来越走不通,尤其现在AI的加入更会让这样的逻辑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很显然,只是把产品卖到国外显然是不够的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手机行业,因为基本上手机行业走完了相对完整的发展周期,在暂时未有更高纬的技术、材料等创新的突破下。

但所有的成功案例都不能直接照搬!!!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在变化。不过成功品牌在过程中的决策逻辑和掉过的“坑”是极其有价值的借鉴。

根据2022年的数据,年销售额超1000万美元的中国出海品牌或超2200个。这其中,我们如何平衡多个品牌之间的关系?如何避免兄弟相争?如何建设组织和分配资源?哪些应该共用?哪些应该区隔?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品牌价值体系的构建,清晰化品牌顶层框架。当然每一种框架都意味着有得、有失。

于是,我们在洞悉了三个明显趋势变化的前提下,可以从三个战术方向解题,从而解决品牌增长的四个KPI指标——市场渗透 + 认知 + 差异性 + 美誉。

解锁PPT内容点击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