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 |三个没人敢讲的职场真相

职业指南
劳拉有话说
2024-08-21

周末,之前的下属专门从外地赶来约饭。很感谢他对我的信任,在人生几个选择节点都会问我的意见,我能做的则是一方面帮他梳理现状,一方面提供多几个选择的维度。

站在打工人的角度,让自己具备老板视角或经营思维,确实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也就是不少职场书籍提倡的Smart Work,用品牌的语言翻译——从需求端分析,从客户需求出发。

真相一,用人的圈层:亲、忠、才

我之前写过一篇三个毕业生进入职场的下半场故事。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目标感,决定了之后职场道路的发展。

那么,从老板的角度看用人,可以归纳为亲、忠、才三层。看懂了下面的内容,也就知晓了作为努力奋斗的打工人如何在职场精准高效地升级打怪。

1)经营核心:亲+忠+才

2)业务辅佐:亲+忠+庸

3)恃才傲物:亲+逆+才

4)不肖子弟:亲+逆+庸

5)事业伙伴:疏+忠+才

6)耳目眼线:疏+忠+庸

7)防范对象:疏+逆+才

8)边缘人物:疏+逆+庸


真相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解决

这一点就不得不先讲下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事实上,很多人是不太能分清楚战略和战术的,因为很多时候只要跟着计划执行,或者领导吩咐的做就可以了,这也就注定了在职场中处于腿部,最多到腰部的岗位,因为这种做法是典型的聚焦How to do的战术工作。

但在大环境不确定,增长放缓,发展内敛的情况下,战略规划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企业里越往上的头部岗位走,这个能力也就越重要,因为你要抬头看路,还有这么多人要跟着你走呢。

简单说,战略是一系列的选择,让自己能赢。战术是做了这个选择后要怎么做。战略是立体的,是框架,战术是点状的,填充框架的细节。

所以企业里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员工给公司反馈的一些问题好像一直没被解决。本质上并不是老板看不到这些问题,而是在这个大框架中,是不是一定要解决?一定要现在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会不会有其他新问题产生?老板和员工的判断视角是不同的,而且提问题的人大多只会站在自己的单一岗位思考这个问题。

另一种常见情况是,品牌做了许多工作,述职时也量化了非常多的工作产出,如媒体曝光,视频拍摄,VI升级等等,但还是遭到了周边部门如销售部的吐槽,老板好像也对这些工作不知道怎么评价。

我尝试用下面的表格重新翻译品牌的工作,如果看懂也就理解了什么叫从客户需求出发工作,实现精准打击。

很简单的道理,你做的能不能给公司直接创造收益,是不是能解决老板最头痛的问题?

假设老板的痛点是——降低成本?

当我们用做战略的思维拆解一个具体工作的时候,也就更容易对齐目标,选择哪些工作应该做,哪些应该晚一些做,哪些是华而不实可以不做的,哪些是重要但不紧急的


真相三、为功劳买单,为苦劳喝彩

我屡屡会和团队讲的一句话就是——为功劳买单,为苦劳喝彩

企业经营是个商业行为,商业行为必然需要有结果。这时候能够拿到结果的人必然会得到更多的正向反馈。但这一点有不少小朋友绕不过弯,总会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时间,经常加班,凭什么最后奖金和晋升都没自己。

在这一点上,老板心里的OS是既要又要还要。既希望员工自身能力每天都指数级提升,又希望1小时用出3小时的效果,还希望员工可以自我激励。

于是,在”努力“这件事情上,就可以围绕三个维度Smart work.

总之,职场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单一用考试成绩衡量结果的,但抓住本质——识别谁是你的真正客户,做客户最需要,解决他痛点的事情,必然会获得正向反馈。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