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牌到新锐品牌,我们要修炼哪些内力?

营销管理
单仁行
2024-08-02

01


今天依托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短视频直播,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视播时代有了新的增长。

特别是过去很多不知名的白牌,今天有机会借助于全新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精准的人群定位,独特的细分赛道,蜕变成为新锐品牌。

当然,从白牌到品牌,不只是我把产品放到某个平台上卖好就行了,这也可能只是一时的网红爆款而已。

在8月8号,我受邀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品牌节”,同时,我也请到了白小T创始人张勇和央视品牌顾问李光斗,在当天下午参加我们“牛商品牌节”的分论坛,一起去聊聊视播时代的品牌机会。

今天先把我们一部分研究,以及对学员企业的走访调研跟大家分享,特别是从白牌成长为新锐品牌,需要修炼的四种“内力”。


02


第一种内力是商品力,也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第一道关卡。

具体来说,商品力是一种“合力”,由三个“分力”构成。

第一个分力,是打磨品牌产品体验的能力。

我们经常说要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必须构建良好的用户关系,让他们有不一样的获得感。

问题是怎么做?

这种不一样的获得感,其实来自于我们跟用户要经常保持“连接”和“对话”。

从白牌到品牌的一个标志,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用户反馈交流的机制,有着自己第一批忠实的用户。

一旦发现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不符,就必须马上调整,确保产品价值点恰好能满足用户的诉求。‍

这样的对话机制知易行难,重点是做到从公域转私域的用户沉淀。

这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习惯,今天的短视频直播平台都在建立自己的用户群,像视频号更是可以直接连通到企业客服,只有把公域用户转移到我们私域当中,用户才真正属于企业,我们才可以跟第一批种子用户建立起直接的反馈机制。

第二个分力,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也就是怎么卖,卖多少钱?

品牌的一个核心是溢价。

但对新锐品牌来说,在用户对品牌没有形成清晰认知的情况下,溢价是很难的。

从价格方面入手进行平替,更能在用户心中留下更深的第一印象。

这也考验我们对于产品的组合,什么是我们的体验款作为导流,用来吸引用户?什么是我们的主推款用来反复讲解,凸显我们的产品品质感?什么是我们的利润款用“定制化”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对新锐品牌来说,价格不能成为转化的阻碍。

第三个分力,是品类矩阵的构建能力。

我们不管是部署商城货架的时候,还是用内容和关键词去触达用户真实的场景的时候,品牌都不能从自己的角度思考,而是要代入消费者的纬度。

比如说那一类用户在什么场景下需要用到我们产品?

他在购买的时候,有没有可能产生连带的长尾需求?

围绕自己的王牌产品品类,要考虑建立场景下“互补”的产品矩阵,形成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目的就是让消费者浏览产品的时候,有清晰的场景感。

如果买家第一眼浏览,对产品定位不清,产生混淆感,很容易影响对品牌的认知,造成内部各个产品之间的互相蚕食。

这三个“分力”共同构成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形成的第一形象,是所有“内力”中核心的部分,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品牌都需要精细打磨这三种内力。


03


第二个内力,叫运营力。

今天的新锐品牌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平台,扎根于细分市场。

扎根细分市场,意味着市场不会太大,你想要回头客,那用户忠诚度就少不了。

同时,流量越来越贵,也是现在互联网的共识,我们还要实现品牌的精准触达。

这都需要“运营力”在背后做支撑。

运营分很多内容,但对于一个挖掘公域,扎根私域的新锐品牌来说,从不同渠道获取和转化流量的能力,是重中之重。

想要做到这点,知己知彼都很重要。

不管是抖音、快手、视频号,还是小红书、淘宝,我的传播内容和素材能不能迎合受众的利益?

我们触达用户之后做了哪些动作?用户留存率的数据是多少?

我们有没有定期与用户互动?有没有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维持客户驻留的手段?

更重要的,流量的转化成本能不能满足我们最低的门槛要求?

用户生命周期价值都在其中,不光是新锐品牌,对今天所有企业的运营来说,都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

比如说新老客户要分层运营,老客户的持续需求是什么?怎么维持住老客户,把更多的产品卖给他们?

新客户的需求是什么?需要怎么去留存?有没有多种购买选择?

精细化运营,就像是一个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生活指南的朋友。


04


第三个内力,是组织力。

任何品牌都是由人去打造的,没有一个科学、高效的组织,很难把人的力量运用到最大化。

组织力,就是支撑品牌建设的管理体系,从顶层设计到组织架构,从团队协同到资源整合。

这部分涵盖的内容特别多,我们在课程中会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在这我简单讲一下我们研究的几个特征。

第一,在起步阶段,不需要太多人,组织架构保持扁平,力求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但是框架路线在一开始就要打好,随着品牌不断成熟逐渐增加人员,也就是随着业绩增长,往里面逐步增加更多的角色。

第二,在业务爆发期,是进行专业化细分的最佳时期。

基于业务职能,岗位设置就要开始细化,和人员一一对应,不是一个团队负责所有的事,而是让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环节,考核不同的增长目标。

同时,有支持性的职能部门辅助业务推进,比如说有专业做内容的中台做支持,打破市场、销售、运营团队之间的隔阂。

第三、在业务进入成熟期之后,就进一步引入了异业合作团队,负责品牌合作、大客户定制这些成熟期品牌创新的措施。


05


最后一个要修炼的内力,就是产品的“数字化能力”了。

什么是产品的数字化能力?

就是精细的产品配置,精准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匹配能力,简单说,就是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或者千人千面的配置能力。

任何品牌的发展都无法完全脱离数字化手段而单独存在,我们有收集数据的能力和利用数据的系统、工具吗?

比如说外部数据,我们要能有效利用外部数据对品牌发展进行补充,比如广告投放渠道的ROI和曝光率、达人合作的转化率、用户画像和对应的标签、行业白皮书、品类对应的平台热门话题或者是搜索排行榜里的关键词。

对内部数据,我们要能追踪量化用户全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的指标,比如转化率、停留时长、留存情况,我们什么时候跟进的用户,用户的反馈是什么?他为什么选我,或者是为什么不选我?

这些数据意识和模型思维,是新锐品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阻碍,像单仁牛商“佳单”这样的数字营销管理系统,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


06


当然,如何打造一个好的新锐品牌,我们确实很难用一篇文章一概而论。

但追根溯源,至少目前那些正在向好发展的新锐品牌,无疑都养成了我们上面总结的四种能力。

好的组织架构是运营能力的基础;

好的运营力能把产品的价值呈现给更多的不同用户面前。

好的数字能力既是洞察和完善用户的标签和需求,也是覆盖企业自身的行为动作,检验我们在每个环节的结果,这是打造新锐品牌的“隐形”能力。

而商品力更强调找到合适的渠道触达用户,定一个好的价格和产品组合,核心是做用户沉淀,影响用户的心智。

今天的网红品牌层出不穷,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只有练好了这些“内力”,才能成长为真正的,有更大规模的“新锐品牌”。

同时,我也邀请大家参加8月8号的中国品牌节活动,特别是我们的牛商们,了解不同的创业者和大咖对于今天品牌成长的见解和经验,抓住视播时代的品牌机会。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