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专家不愿意公开的三大定位方法

营销方法
深蓝定位
2023-08-07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通常会站在自身角度,去考虑品牌个性、品牌主张、形象联想等感性层面的价值传递,以及性能、价格、配套服务等理性层面的价值传递,再加上渠道和终端的选择,从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运营体系。

所有这些营销行为,最终目的都是要让消费者买账。如果消费者不认可,那么企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

站在消费者角度,消费者如何判断一家企业值不值得信任,一个产品值不值得购买,一个品牌值不值得选择,核心依据就是对品牌的认知。通过日常对品牌的各种接触,从而成了一定认知,最终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但问题在于,二者很可能存在错位的情况。企业的营销努力和消费者的认知并不匹配,企业传递出的信息与消费者所感知到的不相同,此时整个消费过程就会变得充满风险,可能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出于随机目的进行购买,并不在企业的把握范围之内,这就导致企业经营会非常不确定。

那存不存在一种方式,能够在消费者认知和企业营销行为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二者有效衔接起来?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方式就是品牌定位。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根源来自定位,而企业所有的营销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定位,如果足够精准,那么这个品牌就会很顺利地被消费者认可,企业也可以大幅降低经营风险。

具体到应用层面,常用的定位的方法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领导者定位。领导者定位就是强调自己是这个品类的开创者、领导者,或者是在某一领域中销量遥遥领先。但领导者定位的使用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这个品类还处于前期市场导入阶段,那领导者定位的效果就会有限。

王老吉刚上市时的标语是“怕上火喝王老吉”。这是告诉消费者自己是可以防上火的草本饮料,其他产品都不能预防上火,把自己品类的核心特性讲了出来,直接和其他品类形成对立,从而教育消费者快速认识并接受这个品类。

但实际上王老吉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凉茶饮料开创者。但是在市场教育前期,如果王老吉一上来就宣传自己是中国凉茶开创者,那市场可能就无法快速做大。

因为这个品类刚刚兴起,还未发展成熟,消费者不清楚这是一个怎样的品类,喝了它有什么用。在还不了解凉茶是什么的情况下,单纯喊出“领导者”对于消费者而言意义并不大。

所以,领导者定位只在品类发展很成熟的时候才有用,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市场,不需要再教育消费者去接受这个品类,并且处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竞争的阶段,消费者才更愿意选择大品牌,更愿意去相信领导品牌。

第二种定位方法是比附定位,也称作关联定位。如果该品类中第一名的位置已经被占据并地位稳固,超越第一的机会不大,但第二的位置还空出,此时通过采用比附定位的方法,就可以从一众竞争对手当中跳出来,成为离行业老大最近的那个品牌,成为最贴近行业第一的行业第二。

比较典型的有青花郎。在酱香酒领域,行业绝对第一是茅台,但是谁是酱香酒中的第二,大家并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青花郎便通过比附茅台,让消费者记住中国有两大酱香白酒,一个是茅台,另一个则是青花郎。

如果这时候有企业学青花郎,宣称自己是中国三大酱香白酒之一,可能效果就远远差于两大酱香型白酒,如果再冒出来四大、五大,那就更没意义了,消费者很难同时记住这么多的品牌。

所以,比附定位通常是一个成长型品牌盯住一个大品牌,然后把自己做成两大品牌之一。类似案例还有蒙牛,早期的蒙牛瞄准了伊利,经常会向伊利致敬,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自己和伊利处于同一梯队,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接受了中国乳业前二的存在。

第三种定位方式叫做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比如公牛推出的安全插座,当公牛宣称自己是公牛安全插座的时候,相当于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把其他品牌都归入不安全的普通插座一类。

当简爱酸奶提出来裸酸奶概念的时候,同样等于重新为竞争对手定义,简爱裸酸奶中的“其他没了”,其实就是在暗示别的品牌都是有添加的,直接把竞争对手划入相反的阵营。

在电动车品牌中,台铃定位为跑得更远的电动车。这句话同样是在把其他电动车品牌定义为“跑得不够远”,这就是把竞争对手的弱势直接摆在消费者面前。所以,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可以马上将市场一分为二,最终强大自己,弱化对手。

以上三种定位方法,品牌要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情况以及自身产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相应的定位方法,跳出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从而在消费者心智中找到最佳位置。

本文根据陈向航老师课程录音整理)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