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样才能说服别人?
估计很多同学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的某一刻,特别希望知道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
事实上,在中国古老的智慧当中早就有答案了。
比方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或者有钱能使磨推鬼,说的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钱,那你就有足够的能力说服别人。
马克思说资本是什么呢?
“资本是感性的权力。”
所以钱就是感性的权力。
于是当我们在讨论到底怎样才能够说服别人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去掉权力因素。
现在假设我们是平等的,平等的两个人或者两群人试图说服对方,有什么办法吗?
第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不要想我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说服对方,首先要想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说服对方呢?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靠各种各样的证据、各种各样的技术、聪明才智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说服了对方,但其实真正的原因不过是对方愿意被我们说服。
所以我们想要说服对方,就是要解决:他为什么愿意被我们说服?
很多时候家长都以为自己讲了一个很好的道理,让孩子终于肯认真的学习了,但事实上不过是孩子在为父母学习而已。
直到某一天,当孩子长大说出那句让家长伤心欲绝的话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孩子真的只是在为父母而学习。这样一个说法虽然很普遍,但却太残酷了。
你能说服孩子为他自己而学习吗?
你能说服员工为他自己而工作吗?
能或者不能都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你为什么要说服孩子?你为什么要说服员工?
第一层的理由显然就是他们不乖,他们没有按照我期望的那样学习、工作,所以我要说服他。
所以当我们写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进行连续追问,比如说:
那么我对孩子或者我对员工的期望合理吗?
有可能是合理的,比如说他们只不过是社会上孩子或者员工的平均值而已,也有可能是不合理的,但不管结论是什么,我们可以继续向下追问:
他们为什么就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
他们为什么会表现得大大低于你的期望呢?因为你从来没有试图说服过他们表现的跟普通大众一样好吗?还是你已经说服过很多次,尝试过很多办法,只是在你持续努力的说服下,他们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呢?
事实上大概率都是在我们持续而坚定的说服过程当中,孩子或是员工终于变得离我们所期望的那个平均表现越来越远。
所以讽刺一点的说法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说服孩子或者是员工呢?
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说服他们,尽管他们的表现离我们的期望越来越远,但是我们除了去说服他们,其实并没有想过或者本身并没有什么更好的手段缩小现状和我们期望之间的差距。
所以你看,当我们问了几个问题以后,我们就发现我们最好是不要说服他们了。
或者说记住这一条——你永远只能说服那些愿意被你说服的人,所以你预先去想怎样去说服别人,还不如去想他为什么愿意被我说服呢?或者说他为什么愿意听我的呢?
当然这个答案不能是因为我有权力、因为我有钱,这个我们已经先排除在外了。
另外我们也必须严肃且认真的排除一些特殊的情况,比方说啊,你是他的梦中情人,这太特殊了,先把它排除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正好碰上了一个麻烦,而你刚好可以帮助他解决,解决当前的这个麻烦只是一种交换,当然也要排除在外。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西方有句老话叫“己所欲,施于人”,所以他之所以愿意被你说服,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以为他说服了你。
现在让我们好好想一想,怎么样把“我想说服他”转化成“他想说服我”,怎么样把“我期望他做什么”变成“我正在做他所期望的事儿”,很显然这种状态不可能成不了。
首先,我们必须去判断我和他的目标有可能达成一致吗?
有可能当前我们想要的、最长远的目标也许不一致,或者是最短期的目标不一致,但是也许在未来的时间长河当中的某一个节点上,我们可能取得一个一致的目标,只有当我们有一个一致的目标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把我想说服他变成他想说服我。
所以关键点,是找到共同和一致的某个阶段的目标。
比如说孩子可能希望星期天你陪他去动物园玩儿,这可能就是一个一致的目标,因为你其实也想陪她星期天去动物园玩。
或者说我和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年底我们想赚到更多的钱等等吧。
其实当我们把时间拉长,总有可能找到一个在某个时间节点上一致的目标,然后也许对于我们而言,就有机会开始把我说服你变成你说服我了。
当我们找到共同的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特别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我希望他做什么,那么我就开始像我希望的那样。换句话说,我以为我想说服他,而他也在以为他想说服我,所以我其实要让他知道我正在按照他所期望的那样表现,而这个时候情绪的对立就有可能被化解,就有可能真正的进入到双方皆有成就感的状态当中。
他会发现你正在被他说服中,说服者以为被说服对象正在改变的时候,也正是说服者可能改变的最佳时机。
这话听起来很绕口,其实就跟去菜市场里买菜一样,讨价还价的根本逻辑就是你让一步,我也让一步,说白了,我们的反应模式就是这么的简单、直接、草率,哈哈哈哈!
千万不要以为当我们拿出一个叫做说服的词儿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进入到完全理性思考的状态,事实上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是按照我们的习惯和反应模式滑到哪儿算哪儿。
要不然为啥开会的时候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情绪呢?
情绪就是非理性思考的伴随衍生品。
最后小结一下吧,如果我心里想着让去说服孩子或者说服员工,这个时候我应该马上停止下来,因为这代表着某种无能为力或者说偷工减料。因为事实上这可能是人世间所有沟通里面最无效的一种。
所以先记住,我从来都不想说服任何人,然后不停的告诉自己“来吧来吧,你们都过来说服我吧!”然后找一找我们共同的目标。
随后去想象他为了达成这样一个目标会怎样说服我呢?他希望我怎么样表现呢?然后我就按照这样的表现表现给他看,然后他就会进入到一个开放容易沟通的状态,最后他在说服我的过程当中被我说服了。
所以不妨试着对你的孩子、你的员工进行一下“被说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