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人更能成为顶尖策划师?

营销管理
老泡OG
4天前

策划岗位是典型的复合型工种,对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厚度的要求均比较高;想要成为顶级的策划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成年累月地沉下心来吸收和学习知识,以及不断在实战中摸爬滚打积累经验。

不过策划师在职场中护城河相对来说会比较高,”35岁定律”通常很难发生在策划人身上,因为策划跟律师/医生等吃资历的职业一样,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越老越妖。

对策划师来说,夯实基本功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步,如果地基不牢固则建不起高楼大厦;策划师的终极形态则是无招胜有招,老泡认为下面列举的这些基本功,是每一位策划师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中把这些基本功做到内化于心,才能达到无招胜有招打遍天下都不怕的境界。


微信图片_20250207112930.png


洞察是策划领域提及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所以放在开头着重讲解一下。个人理解洞察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发现事物背后真正的原因和道理,最终看清事物的本质;深度思考是过程,而洞察是结果。

推荐大家一个非常实用的洞察思考工具“5Why思考法”,使用5Why法时需要对一个问题连续多次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到最最根本的那个原因所在。

举个例子,你最近晚上睡觉经常失眠,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吃辅助睡眠的药物或听催眠的音乐。具备一定思维能力的你可能会想为什么晚上会失眠?原来是最近手上接了好几个大项目,导致睡觉时总想着工作的事情。找到原因之后,你制定的解决方案肯定会比直接吃安眠药强了许多。

可是事情并不能就这么结束,你还要继续追问自己:为什么晚上睡觉心里总放不下工作?原来是最近工作量的剧增打乱了过往熟悉的工作节奏,导致自己每天手忙脚乱工作效率也下降许多,总担心自己无法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现在你肯定知道了,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手忙脚乱工作效率低下?因为没有主动去梳理几个项目的时间节奏和工作任务,才会导致推进时的混乱。为什么没有梳理项目的节奏和任务清单?因为每天被各种不重要的小事打扰,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下解决失眠问题的方法就变得非常清晰了:首先,把不重要的工作交出去或者优先级往后排;然后,抽时间把项目的时间节奏和任务清单梳理清楚之后,再去推进相应的工作;工作思路清晰了就能消除工作带来的焦虑,也就从根源处彻底解决了失眠。


微信图片_20250207112939.png


在策划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了研究分析这件事情上,比如需要研究市场行情和趋势、研究竞争对手、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对项目进行复盘分析、以及还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分析出结论等。

因此研究分析的能力水平,直接能够决定策划人所能达到的职业高度,是每一位策划人必须苦练的基本功。一次高质量的研究分析,不仅能从别人的案例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还能在海量的资料和信息中找到规律发现共性,最终让自己的策划案事半功倍有效达成目标

开展任何一次研究分析任务时,都需要耐下心来去搜集和消化大量的资料,所以培养研究分析能力的前提是先拥有很强的信息资料搜集能力,两种能力的相辅相成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通常只有获得充分的信息输入之后才能有精准的输出,而能否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并条理清晰地将这些线索梳理出来,则直接考验策划师的敏锐性和经验程度。

总而言之,研究分析能力是一项在长期刻意练习中培养出来的高阶能力,我们日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洞察能力、思考能力、对事物的判断力等都是以研究分析能力为基础的;因此研究分析的能力,不仅仅是策划师需要掌握的的基本功,更是一项需要终身努力去提升的本领。


微信图片_20250207112945.png


策划师的核心产出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需要源源不断地进行脑力和信息的输出。

而能有优质输出的前提是要先有足够的输入,高质量的输入则非常考验策划师对知识的学习效率和对事物的领悟力;用更形象一点描述,就是说策划师要具备“吃杂草产白奶”的本事。

学习是一件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触的事情,在读书时期我们会发现,班上有少部分人学习比较轻松还总能保持名列前茅的成绩;很多人会把这种情况归结于智力上的差距,实际上学校里教的绝大部分知识,远没有达到需要拼天生智力的难度。

真正的差距在于学习方法的不同,比如同样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集中注意力带着思考和理解的学习方式,其效率远高于死记硬背不动脑筋的学习方式。

高效学习方法有很多,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有费曼学习法、刻意练习法、西蒙学习法、思维导图法、SQ3R阅读法、番茄学习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在付出相同时间的情况下,学到超出平均水平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实践运用把这套方法做到内化于心,就能成为受其他人羡慕的那个学习效率高的人。

另外学习能力不仅是指接收和理解信息的效率,也包括对舒适区以外的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度;一个人如果光是拥有聪慧的头脑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却因为懒惰等原因不愿意主动探索新鲜事物,不愿意学习舒适区以外的新知识,注定只能在原地踏步不前。


微信图片_20250207112951.png


想要把一件事有条不紊的梳理清楚,并简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掌握结构化思考和逻辑力是必不可少的;关于如何拥有结构思考力和逻辑力,这里介绍三个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科学高效地培养出该项本领。

首先介绍第一个方法叫“论证类比”,分别代表了“结论先行、以下统上、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这四个核心要领,:

结论先行是先总后分最直观的体现,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这样表达问题的方式可以让听众迅速get到我们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帮助听众跟着自己的思路去理解内容。我们的结论往往需要有充足的理由支撑才会更具说服力,并大大提升沟通效果和效率,这就是结构思考力中的以下统上。

大脑短期记忆通常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项目,如果表达者能够准确清晰地进行归类分组,会更容易让听众记住让思维会变得有头绪。每一组思想都需要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组织,这种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理解和观察事物的习惯也更容易记住,而时间逻辑、结构逻辑和重要性逻辑是生活工作中常见的逻辑顺序。

还有个结构化思考的黄金法则叫做“MECE”,这个法则在咨询公司被广泛运用,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翻译成中文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意思,相互独立意味着问题的细分在同一维度并有明确区分、不可重叠的,“完全穷尽”则意味着全面周密;它是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也是麦肯锡思维过程中的一条准则。

另外一个就是在逻辑论证中永远绕不开的“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论证是将一组具有相同特点的思想归类分组并概括结论,符合人类思考的的习惯让隐性的经验显性化;而演绎论证则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在于演绎推理过程中最后一步的结论,它的论证结构遵循”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这样的三段论。


微信图片_20250207112956.png


推进一个项目,特别是涉及跨部门跨团队的合作时,策划师非常适合承担统筹者的角色;因为做项目统筹需要站到一个更高的视野,对项目进行全局的思考和把控,而策划师通常是对项目情况了解最全面的那个人。

策划师想要在职场当中得到更高的突破,在专业技能之外,培养出统筹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让大家各司其职发挥所长。

制定详细的项目推进计划、推进事项和进度、时间节奏、注意事项等,以保证项目在计划时间内有效完成;把团队各成员的产出的东西,条理清晰地整合到一起,形成最终的方案或结果等。

上面这些工作不一定跟策划专业领域的事情有关,却都是统筹领导能力的体现,也是成为高阶策划人必须迈出的一步;这些能力和经验需要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地积累,始终把自己放在项目Owner的位置,最终成长为一位羽翼更为丰满、能力模型更加完整的策划师。


微信图片_20250207113000.png


很多营销操盘者沉醉于不断地设计策略和目标,而问到“当前的关键问题有哪些?通过什么方式达成目标?“等具体问题时,他们却没有想得很清楚或者压根答不上来。策略如果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听起来再惊艳、想法再创新,也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空中阁楼;最终可能白折腾一番,浪费企业大量的资源和财力。

比如近几年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大家花钱都变得很保守,尤其是奢侈品作为非必需品难以吸引新的消费者购买;这时维护好消费水平高的老顾客、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就变得尤为重要。

企业微信目前是很多品牌用来维护私域流量的工具,于是某奢侈品牌也决定发力企微、建立私域流量池,并要求每家店至少沉淀1万个企微私域顾客。

然而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用什么渠道或方式让顾客添加企微?顾客真的愿意跟品牌在企微沟通?企微能给顾客提供哪些增值服务或价值?企微能够提升老顾客的忠诚度吗?企微能否提升顾客复购率?其它竞争品牌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等等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没有经过实地调研和落地测试,就无法知道做企微私域能否真正帮助品牌走出销售困境,更无法判断每家店1万私域顾客的目标是否合理。

因此有效策略的第一条就是:不能单从业绩需求地角度,异想天开地设定看似美好的策略和目标;更要想清楚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通过什么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制定的策略能够顺利落地,设立的目标能够真正实现。


微信图片_20250207113006.png


无论是在乙方还是甲方,策划师经常会被要求充当讲稿者的角色;很多能力出众的策划人能把方案写的很完美,却受演说能力的局限,无法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输入给他人;这种人在职场上或生活中往往很容易吃亏,明明满腹才华和想法,却得不到他人客观的评价和认可。

演讲通常分为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的即兴演讲,以及在有备稿提前演练之后的框架性演讲,对策划人来说两种场景下的演讲能力都非常重要;首先最基础的是要能把准备的方案讲清楚,在这类演讲前会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因此只要能够克服心理上的紧张,通常演讲者不会表现的太差。

但在方案讲解的过程中或结束后问答环节,听众通常会问很多发散性的问题、以及事先无法预料到的问题;如果要回答这类问题,就非常考验策划人的即兴演讲能力,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思考怎么回答并有条不紊地说清楚。不过做好即兴演讲的前提是,本身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储备,这样无论遇到什么刁钻的问题都能够轻松应付。

一个人演说表达能力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后快速得到锻炼和提升, 现实生活中从不善言辞到成为优秀演说家的事迹比比皆是,美国总统林肯小时候家境贫寒不善交际,最终却当上了总统并成为了著名的演说家。

网络上爆红的北大才女刘媛媛,同样也是从小家境不好出生在河南农村,然后凭借自身坚韧的性格考上了北京大学,并在国内著名的演说节目《超级演说家》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登上冠军宝座,她的演讲和事迹鼓舞了很多人。

演说能力的重要性对策划师来说不言而喻,这项能力通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是可以有效得到提升的,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演说能力提升的方法,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

策划师需要掌握的这些能力模型,看起来有很多且高深,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可以获得提升。

前提是成为一个有心人,培养一种刻意练习的思考和行为习惯,就能够持续不断地提升。并且越是高阶的能力越需要长时间去积累,也越能够在动荡的局势下给自己搭建强大的护城河。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