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勃肯鞋出圈之路,只是因为丑,就能身价92亿美元?

营销管理
单仁行
2023-10-23

01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我们公司的小年轻都喜欢上了一款“丑”的很别致的鞋子。 

说它是凉鞋呢,又不像,是拖鞋呢,也不完全对。

同事告诉我,这叫“勃肯鞋”,最近在网上特别火,明星在穿、小红书、抖音天天种草,可以说风靡年轻群体和时尚圈。 

微信图片_20231023105740.jpg

我好奇去查了一下背后的公司,这一看不得了。

这个1774年就诞生的德国品牌,Birkenstock,历经249年的发展,今年9月在纽交所挂牌,市值超过了92亿美金。

纵观它的历史,爆火其实就是这几年的事。 

2014年的时候,勃肯鞋的营业额22.15亿,但随后开始增长,2022年达到了94.3亿,翻了四倍有余。 

根据英国时尚商业的报道,勃肯鞋和长裤、无缝健身套装成为英国2022年购买最多的三件时尚单品,并且席卷欧洲,登陆亚太。

这款动辄千元的丑鞋,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特别是年轻人?

这家有着249年历史的企业,是怎么突然塑造了勃肯鞋,一路杀进纽交所的呢?


02


勃肯鞋虽然丑,但它的爆火之路,有着一套非常明确的,从“定位、用户认知、迎合个性消费观”的营销逻辑线。

首先从它的定位来说:

勃肯鞋的身上有几个显著的标签。

第一个标签是舒服。

在勃肯鞋的各种介绍,品牌官网里,总会在最显眼的地方写上这么一句,我们专门给用户打造符合人体工学、贴合足弓的鞋履。

微信图片_20231023105742.jpg

勃肯鞋还在招股书上写道:人类本应该赤脚行走在自然、柔软的地面上,勃肯鞋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人都能按照自然的方式行走。

微信图片_20231023105746.png

为了宣传自己生产的鞋如何舒服,勃肯鞋甚至搬出了德国人的工匠精神。 

在招股书中写道,所有鞋的内底都是在德国生产,95%的鞋都是在德国组装,每双鞋需要投入50位工人,并且严格按照几百年积累的工艺来生产。 

微信图片_20231023105748.png

自己卖的不是鞋,而是一种行走自然的体验。 

用中文来解释,这就是讲了一个“天人合一、超脱自然”的品牌故事。 

这就像是一个欧洲老贵族,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端着咖啡不紧不慢的跟你说,我祖上是干嘛的,流传了多少代一样。 

说实话,如果一双鞋要经过50位工人的手工处理,还要用几百年以前的工艺,以目前的销量来算,那50位老师傅长8双手都不够用。

但在营销上,这就是用品牌故事加上德国制造的理念,来营造“稀缺性”。

249年的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背书,我总不能说我百年历史不是一战,就是二战吧。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勃肯鞋严格把控了自己的销售渠道。 

在招股书中明确记载了勃肯鞋的变化。

勃肯鞋从第三方分销,转变为自己直销和网络营销。

在美国市场取得突破后,品牌方直接收回了英、法、加、日、韩这些海外市场的分销权。 

2018年,第三方分销商的收入还占据公司总营收的三成,但2022年,这个数字降到了14%。 

微信图片_20231023105751.png

对于一个想要成为高端,甚至奢侈品的品牌来说,第三方也许可以帮你快速提升业绩,但你的定位,你的稀缺性就会被严重稀释。 

就像同为德国的某款鞋子,你永远不知道它在门店的标价,一到奥特莱斯之后会打上几折。 

“稀缺”的标准除了品牌故事之外,还要有渠道和模式的把关。 

勃肯鞋的第二个标签就是一个字,“丑”,而且出圈。 

如果仅仅是因为舒服,那么勃肯鞋是不可能出圈的。

舒服是一个感觉,是一个不确定的词性,有的人觉得很舒服,但也有人觉得平平无奇。

何况市面上讲自己穿着舒服的鞋太多了。 

所以,光靠一个中性的词汇去代表品牌,还远不够打破差异化,打动消费者。

微信图片_20231023105753.jpg

勃肯鞋主打的一个“丑”。 

这世界上,美的东西太多了,在大众都追求颜值的年代,勃肯鞋这种看上去很“丑”的鞋出现在大众眼前,大家肯定会眼前一黑。 

但是,短暂的眼前一黑不要紧,因为勃肯鞋会告诉你,丑怎么了?时尚名流们都喜欢穿我这款鞋。 

不是我有问题,而是你的认知有问题。

这就来到了勃肯鞋营销的第二层,通过营销造势和跨圈联名,来进行认知植入。


03

其实,勃肯鞋在2017年之前并没有对营销和市场有多重视。

谁喜欢穿我的鞋,认可我的产品,谁就来买,也没做什么细分。 

转变发生在2017年,勃肯鞋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和专业的咨询团队,开始尝试破圈。 

他们在2017年进军家居领域,还推出了护肤品,随后在巴黎时装男装周进行首秀,开始与各种设计师和时尚品牌进行合作联名,一步一步的进军时尚圈。 

微信图片_20231023105756.png

勃肯鞋开始借助于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时尚圈为自己背书。

这就是营造品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我说我有多厉害,你可能不信,但那些名流都在用,主流媒体为我站台,品牌就逐步形成了来自于外部的公信力。 

当然,因为起步太晚,勃肯鞋并没有拿到顶级的资源。 

但这样的举动引来了一位大鳄的目光。 

谁呢? 

2021年,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私募基金,路威凯腾基金(L Catterton),收购了勃肯鞋近70%的股份,成为勃肯鞋的主导者。 

有了LVMH的资源加持,才真正给了勃肯鞋一个进入奢侈品和时尚圈的机会。 

有时候,创业就是如此,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只是最基本的门槛,我们一定还需要伙伴,需要具备同样品质的贵人。

在LVMH的运作下,迪奥、华伦天奴、巴黎世家这些金字塔顶端的时尚品牌跟勃肯鞋进行频繁的联名合作,迪士尼、哈利波特这些家喻户晓的IP也向勃肯鞋投去了橄榄枝。 

在今年大热的电影《芭比》中,勃肯鞋多次“刷脸”,各路明星和KOL主动穿起勃肯鞋彰显自己的品味和个性。 

微信图片_20231023105758.jpg

有了这些大品牌和大明星的加持,勃肯鞋的流量开始爆火,它的“丑”也变成了另类的美,成为了年轻人不想被定义的个性化。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勃肯鞋刚好迎合了年轻群体对于消费观念的变化。


04

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审丑”呢?今天年轻人的消费观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在《丑的历史》这一本书中提到过:

“美是无聊的,因为美总是要遵循特定的规矩,比如说一个泥人,鼻子太长或者太短都不行。而丑可以是任意的,没有明确的界线,是无法预料的。” 

从社会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审丑”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反抗产物。 

丑,代表一种特立独行,代表人的一种求异心理,有时候丑所带来的讽刺,能形成一种批判的力量。 

古往今来,年轻人对待世界的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反叛性和个性化,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够与旧世界不同,或者与别人不一样 

就像硅谷八叛徒的反叛精神,乔布斯对于“different”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理念,苹果最著名的广告就叫做“different”,乔布斯说商业需要疯子,需要那群与众不同的人。 

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小众的那群人,但他们真的是反叛吗? 

只是与众不同而已。 

当小众的个性化逐步走入到大众生活之后,大众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确有这样的需求,所谓的“反叛、个性”反而成了主流。

微信图片_20231023105802.jpg

我也相信,未来的中国市场,中国年轻的消费群体,一定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更多与众不同的细分市场。


05

我们来回顾勃肯鞋的出圈之路,如果把它理解为单纯的猎奇、单纯的舒服,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真正让它出圈的,是找准了自己的目标市场,研究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再借助于精准的细分市场定位、严格的渠道控制、以及品牌营销的升级,才让小众成为大众,最终风靡全球。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