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不少B2B品牌营销人的关注点回到了“市场部的价值如何体现?”
虽说很忙很忙,宣传资料要做,官网要发布,社媒要更新,客户活动要组织,百度搜索不能停...但斗胆问一句,假如不做这些工作,公司业务会受很大的影响吗?”
这几乎是送命题,To be(B) or not to be(B)。
不好说,至少没有想象的影响那么大。
这时候我思考的话题变成了“B2B品牌营销人的工作中,最有价值的是哪一项?”
想来想去还是内容的传播(内容+传播)。
过去,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卖得好靠的是口碑。
后来卖酒的多了,变成“酒香也怕巷子深”,意思是好产品也需要吆喝。
现在,竞争进入白热化,吆喝也不管用了。在听到叫卖声之前,客户已经就被“截胡了”,文案花样越来越多,传播方式越来越卷。
大家用情感文化(比如表达瓶)包装,用品牌联名(比如酱香咖啡CP)跨界传播,挖空心思揣摩客户的心理,拼的是内容和创意。
B2B也一样,仅靠技术领先,靠客情关系不见得可行。信息太多,选择太多,不吆喝不行,吆喝了也不见得有用。一样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感性)和痛点(理性),针对性地把解决方案展现在眼前。如果目标客户有兴趣了解更多,销售机会就来了。
过去我们认为传播很重要,投放广告、SEM、做活动,搞视频号...现在看来,好内容同样重要。
如何写出让客户心动的内容?关键还是要时刻记住“客户是主角,企业只是向导(提供支持、服务)。”
首先要了解他们。
1. 洞察客户的需求与痛点
在B2B企业,每个人身在组织中,比起个人决策者考虑得更多。痛点既有来自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市场中,同时作为个体又兼有理性与感性两方面。
其中内部的、感性的诉求如果“向导”能感同身受,并可以把这份“苦闷”连源头的外部问题一并解决,说不定可以和客户建立紧密而深厚的联系,参与到他们自身以及所在企业的成长中。
以成长型科技企业CMO这一群体举例,做个简单的示意。
假如某家公司能够比同行对手更深入地看到“销售部门不认可市场部门的工作”,并在方案中能击中这个点,也许比“客户数据激活难“更能打动客户。
以上表格是一个可以随时细化的文档,随着产品的推出以及对客户深入的理解,持续更新。不但市场部门使用,还可以和产品、销售、产品、支持部门集思广益,优化完善。
2. 灵活用FABE创作内容
FAB的逻辑可以根据产品、行业特点和习惯的表达次序调整。
针对上面的举例,比如一家营销内容AIGC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内容创作工具,FABE是:
F: 可以根据PPT资料自动生成内容文案;选择传播渠道后能自动生成匹配的内容;一键发布,并根据打开率等数据定期测试调整内容…
A: 从PPT到千人千面的内容生成只需2分钟
B: 大大提升内容输出和投放速度,可量化效果
E: 某知名XX公司市场部门通过内容营销推广新产品,2个月内帮助销售获得XX条销售线索,签单XX条(约X百万美金),而市场部门只有两个人。
以上是个虚构产品,但也可想象,假如在研发期做了深入的客户诉求分析,内容写起来也就不难了。
3. 统筹内容与传播矩阵
有了内容素材,在不同渠道传播的时候就是根据受众画像裁切、优化及分发。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人的角色有点像影视剧作中的“剧本统筹”。
要知道,这可是个非常重要和厉害的创作角色。一部长篇剧作的故事提纲和内容框架都是由他来负责完成,然后请一些编剧将整个故事的细节和台词细化。
在B2B企业里,市场部门必须担当起内容统筹的角色。
无论是网站,公众号还是电话销售话术、产品一页纸介绍、白皮书等,都需要在同一时间是同一主题和基调。只有这样,传播的效率才高,被看到和记住的机会更大。
举个例子,比如说一家科技企业有不同的产品此次推出针对某场景的产品1,那么传播矩阵大致如下。
除了官网需要全部内容齐全之外,其他的场合只需要根据传播渠道的特点来针对性的调整。
比如社交媒体,里面又分公众号、视频号等,根据传播的内容特点制作以及剪辑。
不同的企业可根据客户旅程中所选择的触点(touch point)来统筹规划传播矩阵。
如果没有这张表格,每种渠道传播都要重新写内容,一是很难保证信息一致,另外工作效率低,也不容易引入工具实现快速优化。
总结来说,这三个方面三张表格就是B2B内容输出的逻辑:
客户洞察-->内容创编-->多触点传播
写到最后,有读者可能会疑问,你的例子都提到了AIGC,说明AI能帮忙做内容了呀,以后这工作会不会被取代?
我认为大可不必担心,AI在收集资料、输出千人千面上确实厉害,但内容方向、创意和统筹上还离不开专业的市场人。
引用在今年戛纳国际创意节上,NVIDIA CEO 黄仁勋谈生成式AI为创意产业来的新的变化的一段话:
“我们如今能够前所未有地通过AIGC来强化创作流程,可以生成文本、图像、3D、视频等任何形式的内容。但无限的内容并不意味着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必须要统筹AI来生成符合品牌价值观和基调的内容。”
“统筹”,也许正是B2B营销人在创新时代最核心和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