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而且能见到更好的,才是人生最真实的幸运

职业指南
于子桓
2023-08-24
周哲从小就学双簧管,也不知道是因为一直刻苦还是因为天赋不错,反正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

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以后才发现能人太多了,所以毕业以后回到了深市,进了一个二流的专业乐团。

当然,那时候年轻气盛,觉得也许自己还能在音乐上搏一搏,于是又读了一个研究生,并因此有机会进入到本市最一流的交响乐团当中,可惜却没办法当上双簧管的首席。

不过毕竟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学音乐的小朋友越来越多,所以上班之余再去教几个小朋友,其实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

随着年龄慢慢变大,在乐团里机会越来越少,周哲最后决定自己开一个工作室,这样可以教更多的小朋友。

与教小朋友的收入一比、乐团那边的收入也就不算什么了。于是也就慢慢淡出了一流的交响乐团,后来反而在一个三流的业余乐团里面当上了双簧管的首席。

日子不经意的就过去了,又过去了,又又过去了,工作室的生意一直都不错。学生一波接一波,有学的好的,也有学的一般的,但师生感情都还不错。

生活上也很顺利,房子、车子、女朋友啥也不缺,一切都是相当如意的状态。

前面三年因为不允许人群聚集,所以音乐会很少。今年放开以后,各种各样的音乐会都多了起来,于是自己所在的乐团也开始有了更多的表演任务,比如说这个月就要表演《黄河》和《梁祝》。

而且也不知道怎么整的,自己所在的这个三流乐团的团长居然请了一个很有名的指挥。请了一个很有名的指挥也就罢了,结果他还请来另外一个小有名气的钢琴手。

在演出前两天大家开始了像平时一样的摸鱼式的排练。

这一天上午的时候先排练的是《梁祝》。很显然专业指挥对大家的要求完全和以前业余指挥要求的不一样,所以周哲被点了好几次名,因为他总是一种在摸鱼的状态。甚至到最后,指挥已经开始让他换双簧管了,他说你也许该用一个金笛头效果才会更好一点

在整个三流乐团当中,周哲当然是音乐水准最高的那几个,所以按照以前摸鱼的经验,他也并没有怎么在意。虽然觉得略略有些不爽,但那又怎样呢?这样一个业余乐团的表演对他的生活而言,也算不了什么。毕竟他曾经有过一流专业乐团的经历,也见过好的指挥。

所以虽然不爽,但仍然继续摸鱼。

直到下午排练《黄河》的时候,那位钢琴手抬起来他的双手,当排练厅里那个破破烂烂几万块钱的钢琴上发出了黄河般咆哮的时候,周哲瞬间清醒了,他忽然有一种久违的感觉,觉得身上有鸡皮疙瘩起来了。

忽然他觉得指挥说的那些话好像不是要找茬儿,不是在无意义的发泄,而是确有所指。因为那架破旧的钢琴上发出的黄河的咆哮,让他意识到他身体里面久违的音乐情绪被点燃了。

他往四下扫了扫,看了看团里面的其他人,忽然发现本来集体摸鱼的,所有人好像一瞬间被敲了一棍子似的惊醒过来,而且每个人的眼睛里好像还有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

很显然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好久好久没有看到过更好的东西,就像那架破旧钢琴上奔腾咆哮的《黄河》。

或者准确一点的说,他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在自己身边看到和自己真正密切相关的更好的东西了。

他以前看到过的很好很好的东西,离现在的自己都太遥远了。与今天的自己、当下的自己、很近很近很密切相关的更好的东西,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碰到过了。

只有近在咫尺的,更好更美好的、更激情澎湃的、更热烈的情绪才能够点燃天天摸鱼的自己。

两天后的演出非常成功,导演甚至三次邀请周哲向观众致谢。因为凭他的那把并不值钱的双簧管却吹出了令人惊艳的美妙乐曲。

周哲甚至发现自己好像超越了当年在一流乐团里面状态。当然啦,毕竟现在自己是首席,而当年尽管在专业乐团当中,也不过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路人而已。

很久很久没有发过朋友圈了,那天演出一结束周哲迫不及待的发了一条朋友圈,因为见到了那个更好的、更美好的钢琴手从几万块钱的钢琴转到了上百万的施坦威上,又弹出来更好的更美好的《黄河》之后,他也终于见到了更好的、更美好的那个自己,那个自己,把熟悉的《梁祝》和《黄河》演绎到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状态。

他甚至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也有可能把《梁祝》和《黄河》演绎成今晚的这个样子,今后还能不能演绎成这个样子他也不确定。但是,毕竟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因为他既见到了更好的别人,也见到了更好的自己。

这样的自己也许还是进不了专业乐团去当首席,和那些专业乐团里面高级的选手或者和自己当年音乐学院里高级的选手比起来依然不如,但却是他自己身心合一所能达到的当下最美妙的高度,亦是最幸运的高度。

谁又能知道将来幸运会不会再一次光临呢?

生活当中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我们有时候随意为之,有时候也会向别人保证说“我会尽力而为”。在这种“尽力而为”和真正的“见到别人更美好并且见到自己更美好的幸运状态”相比而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尽力而为”是一种责任的状态,而幸运的状态是自由发挥,是激情澎湃,是任意驰骋信马由缰,你甚至都不知道被谁在指引着。

也许这就是李善友教授经常在他的课程中举例的日本剑道大师的故事——他来了,那个冥冥之中的他在指引着属于周哲的最幸运的状态

有的时候,我们会碰到三个变得更好——一个是更好的结果,一个是更好的过程,一个是更好的自己。

就像周哲参加的音乐会,有了更好的结果。

也有可能周哲自己过程当中表现的很好,周哲遇见更好的自己,但音乐会的结果并不好,因为毕竟一个乐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所以其实幸运和结果无关,但幸运有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

比如梅西,如果梅西没有拿下这一次的世界杯很显然作为结果的梅西可能完全会是另外一种状态,有点类似于罗伯特巴乔。但是在梅西足球生涯当中,他可能有过更好的过程,也有过更好的自己。夺冠的自己未必是自己最好的状态,也未必是对足球领悟的最佳状态。当然,也有可能是。

只是,结果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的重要。

就像周哲即便碰上了美好的自己,在随后的若干年里面,他自己的工作室就一定能赚更多的钱吗?也不见得。

幸运从来都是一个过程,是一种领悟,而不是结果。

从这样一种观点推演开,事实上就算没有能够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但凡在我心中只要想见到更美好的自己,甚至想见到更美好的他人,在我所从事这个领域内,依然保持着那个想法,可能就都是一种幸运。

音乐可能是纯粹的,可能是简单的,可能是没有掺和太多的权衡利弊的东西。所以在音乐的这个领域内,不管是别人的好还是自己的好,可能都可以简单的去评判。

但是在我们真正的生活当中,如果我们从事的是另外一些相对更复杂的工作,比如营销,比如金融,比如管理,那什么才是“想见到更好的别人,或者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许并不是那么容易说得清楚的。

或者说,其实也许大部分人每天都在想有这么一种更好的结果,但却未必真想要更美好的过程。毕竟这就是一个真正很实际的年代嘛。

现在网上有很多学习类的课程,但卖得最好的永远都是教确定性技法的课程。毕竟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在不确定的时代里面寻找确定性”。还有什么确定性比直接拿到确定性的结果更确定呢?

前两天成人版的TFBOYS在西安办了一场演唱会,据说,在西安几千年的历史上,只有安史之乱能和TFBOYS这一次带来的冲击相比拟。整个西安城都变成了TaoFen男孩城,所有的千玺迷、俊凯迷和王源迷们都不开心——不管是拿到了票冲进了现场的,还是守在体育场门外高歌应和的。

比起十年前,他们每一个人都变得比以前更好了,而歌迷们也都比十年前变得更好了。

但如果论失望的话,那最失望的应该是真正的团迷。因为据说在整个演唱过程当中,三个人都是直直的看着观众们,他们之间不再有眼神和肢体的交流。这恐怕才是让粉丝们伤心的不幸运,因为他们再也没办法看到更加美好的团队了,估计接下来团迷们连想都已经不敢再想了。真的好不幸运啊!

我有一个朋友是搞设计的,他设计出来的产品曾经得过很多次大奖。但是他被其他客户所称道的倒不是他最杰出的产品,而是他每一件设计出来的产品都相当的有规格,或者说他从来不让低于某个规格的产品从自己这里出去到客户那里。

于是有一天我就问他,他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倾向?

他淡淡的一笑说,“很简单,因为你经常能看到好的东西,所以你就不会容忍那些不好的东西从你的手里流出去。”

于是我就想起了当年中国做各种各样的小礼品的义乌市场,但是,就是这种看起来完全没有什么品质感的义乌市场,居然同时还在帮保时捷做他们的小礼品——不管是钥匙扣还是其他什么。如果你有机会看到那些产品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和义乌市场里面的那些东西完全一个天一个地。

原因就是,这些产品是那些真正见过好的产品的人在把握着它的质量,所以有没有见过真正的好东西,其实是影响我们工作水准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般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在出国的时候,可能就是让你能够勉强吃饱。如果他决定要改善一下,也许是加上一份牛排或者加上一份鱼,那已经是很好的了。但是真正的豪华奢侈的旅行团,也许他们都在吃龙虾。

那么,你让那些没有见过真正豪华奢侈的服务的人,怎么去想象把当前的一般的旅游做好呢?

好像有一句话在古董界里面很流行,就是那些能够很容易识别出古董的好坏高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就是“你见过真正好的东西以后,你就不会被那些假的所蒙骗了”。

这大概才是真正的“想而且能够见到最美好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幸运”的含义吧。

幸运是属于心的专利,一颗向上的心的专利。

这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这是个人工智能正在强势崛起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没办法回头的时代。

想当年礼崩乐坏的时候,可能还有人会提倡恢复周礼,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完全不可能回头去看那个所谓的好的别人、或者是曾经好的自己了。

现在我们只能往前看一看,看一看在新的技术加持下更好的别人和更好的自己。

我们要天天想、月月想、年年想,想着想着也许就见到了,也许就碰到了最美好的自己。

这就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真正的幸运。让我们一起幸运的想想吧!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