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IOT底层逻辑 从场景商业化说起

营销管理
张自炯
2021-07-14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日前落下帷幕。峰会在专家洞悉AI前沿,企业纷纷亮剑智能产品,百亿投资落地的同时,也为产学研用多方努力下的人工智能,再添新血液,新思路。

AI、5G赋能下的万物互联,改变着人类生活。当下,“联网”时代加速开启。各终端实现了上线。而“网联”时代的到来,将使得各终端及其网络实现一体化。

这就为IOT的场景商业化变现,打开了通道。

 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接触的“新物种”、“新模式”层出不穷。其中,物联网作为一种融合了通信网络,各类终端,由数据和智能算法,让多场景实现联动的新模式。趋势之下,万物互联已深入到人类工业生产、消费生活的各方面。

IoT Analytics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最终企业用户对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总支出达到1289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底将达到1598亿美元(约合1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说5G是一种基础的通信设施,那基于其之上的各类终端,正借力实现自身效能的最大化,并重新定义与同时代“小伙伴”们之间的关系——大家不再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协作,为物联网的场景搭建赋能。

      

微信图片_20210714230425.png

     

车联网、医联网是其中两个典型的万物互联落地场景。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谈及5G未来的应用场景时表示,未来5G应用场景的80%会在工业互联网,尤其是值得期待的是车联网和远程医疗。

本文特选择车联网,医联网两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场景一一与读者一起窥探物联网正发生着怎样的内部质变,又将如何重新定义人类新生活。


一、车联网:开启标准化“网联”出行时代


1 故事·有关品牌的困惑

笔者曾效力国内较早涉入“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搭建的共享出行企业。那时还进不了公司的决策层。不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公司BOSS很重视品牌公关工作,多次亲自拉上我们部门三人,在一个没有会议桌的会议室,围坐在一起开会。三人各抒己见。部门领导也是同样待遇。议题好像是关于新能源出行项目的定位和PR传播。很幸运,我当时提出的新的品牌名被公司采纳。但如今回看,这个项目并未得以很好的执行下去。

回想起来难忘,或许是在品牌公关岗位上,至今没再遇到同款老板。那些趾高气扬,而对品牌公关理解却浮于表层的总管们——也有不少成功的。因为互联网品牌,资本往往才是企业最终得以脱颖而出的最大驱动力。更何况之于极度烧钱的行业。恐怕有关品牌套路的困惑,会持续存在。

2 估值飙升的背后,是数字化与环保的驱动

当下,智能网联汽车的资本估值持续飙升。

分析原因不难发现,概念的发酵,往往也是资本聚集的一大因素。智能出行也不例外。

但细究起来,会发现有着深层次的内因:网联汽车与传统汽车虽然在整车制造上相互依赖,但彼此的盈利模式截然不同。智能驾驶汽车的软件终端,改变了传统汽车依靠整车销售,实现资金快速回笼的模式。

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的排期,也在催生新能源生态的繁荣。

2021年7月7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宣布,我国完成了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标准体系建设——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网联”标准化时代开启的象征。

实际上,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了对车联网发展的支持。不过,彼时行业也存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巨量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安全问题等诸多难题,车联网仍面临诸多挑战。

当下,软件终端让造车新势力们,拥有了持续的利润收入和与车主互动的能力。与此同时,企业则要从需求设计,方案论证,demo到整车研发全流程的产品设计及AI技术落地,进行自我人工智能的创新驱动变革。

软、硬件的打通,软件的持续升级,为车联网及其未来前景,带来无限想象空间。这跟前文分析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融合再延展,是驱动包括车联网在内的IOT生态快速繁衍的同一路径。


二、医联网:迎来管制期的存量爆发

1 故事·增量市场上的困局

2015年和一位欲入局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的创业者聊品牌。当初互联网医疗虽处于萌芽期,但也处于风口成长期,众多转行大企和创业者纷纷布局。大多企业的运营模式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各公办,民营医院业务,及医师,专家资源。

记得公司的口号,是要打造一站式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尽管当初公司业务只是体检,挂号,轻问诊等简单服务。

随着2017年,国家针对互联网诊疗加大规范管理,行业政策收紧。本来苦于医院资源和APP流量资源整合的增量市场企业者,纷纷陷入困局。朋友的互联网健康创业平台亦随之陷入困局。

一年后,管制之后的互联网医疗业又开始复苏。如今,在新冠疫情灰犀牛的负面作用下,医联网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这也是本文选择讨论医联网的原因之一。 

2 认知医联网,从顶层设计开始

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国家加大力度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医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分支,趋势之下,加快了进程步伐。

不同的是,医联网在结合5G、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之上,主要通过医共体和医联体等形式呈现。

2020年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与新浪5G联合发布《医联网产业开发建设及投资机会白皮书》的白皮书中,将医联网定义为:“将医疗、医药和医保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形成的移动医疗服务”。

不过,从商业角度分析,医联网模式的底层逻辑和商业模式涉及全产业链。是比较复杂的“联网”业态。除了技术,还牵涉顶层设计,信息安全,利益分配,资源有效管控等。是一项整体统筹,而又需要技术应用场景落地的业态。

医联网处于新基建概念范畴,它与民生有着更多的贴近。不仅市场广阔,前景无限,技术要求和质量管控,会伴随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所以,医联网相对于车联网等其他业态,似乎有更多更为复杂的考量因素。它更讲求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匹配度,讲求物联网技术在医联网产业中的资源管理与整合。


三、IOT商业应用的底层逻辑


生活在物联网时代,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万物互联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依此,方可推理出物联网商业应用的无限可能。

在不久前一篇有关元宇宙的文章里,笔者分析过分布式技术的应用。而IOT的底层逻辑,类似于区块链的哈希函数或者共识协议。

也可以说,它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等硬件设备和网络通道,融合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技术,通过约定的协议,将人、物,物、物互联,实现信息交换和人机交互。从而,呈现出一个万物互联的IOT。

虽然其核心依然是网络应用,但万物互联的价值,却在于端与端信息、数据交换所产生的场景共振。如此,便可融合更丰富的场景,产生更多元的商业模式。 

如今,以手机,平板,腕表,智能穿戴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以及更多将要出现的终端,为生活中的物联网提供人机交互的平台,让智能互联成为“消费升级”的终端应用。而智能终端的到来,则意味着5G应用的落地。

微信图片_20210714230434.jpg

市场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发布的调研数据则显示:在全球217亿活跃的联网设备中,将有117亿(54%)物联网设备在2020年底实现连接,这是物联网设备连接量首次突破50%;到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300亿个物联网设备,平均每人将有4个物联网设备。

基于对产业互联网的愿景想象,我们可以积极地预测,物联网不仅可以实现万物互联,还可以实现万商互联。这种跨场景的联动盈利模式,有待被开发。相信很快会有突破。

而当下,众多巨头业已早早布局新消费场景,探索新商业模式。并从AI算法、终端应用等底层逻辑上,以及AI之于人类社会利弊的架构思考等不同认知维度,布局自己的IOT商业场景。

5G赋能物联网的应用升级,而物联网,则赋能人类生产、消费活动的升级。现实之下,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机交互的体验式互联网时代已来,并为新商业模式的到来,打开一扇时代的窗。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