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offer」简历造假,对自己的危害有多大?

职业指南
瞎说职场
2021-01-11

好久没看《心动的offer2》了。

毕竟真爱丁辉跑路了,真的让我缺乏追下去的动力。

结果,有了新的瓜。

顶替丁辉的何旻哲,简历造假实锤。被君合清除了实习记录。

这事情太劲爆,作为HR从业者,我真真没有想到有人上电视造假。

所以到底简历造假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

道歉后,他还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很遗憾,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

王律师的回复很平和,但现实很残酷,对于绝大部分大公司来说,何同学基本上就告别大公司了。

大公司的 HR 不可能招他,否则 HR 就会听到员工的投诉:

你们招这种诚信有问题的人进公司,是认可他说话的价值观吗?

有人和我说,人人简历都造假,何旻哲只是不幸被抓到了。

真的是这样吗?


1 简历造假 vs 注水


吃瓜之余,我想问一句:

大家的简历里面是不是面面俱到,每个细节都真实且毫无遗漏呢?

先自我坦诚一下,我的简历里也不是100%真实。

是不是很意外,你一个浓眉大眼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简历居然也有水分?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LinkedIn Profile,其中漏了一段2周的履历。

2008年,在加入500强人力资源企业Randstad之前,我曾在一家保险理财机构短暂工作了2周。

我几乎是同时面的两家公司,Randstad的offer来得晚,我就去了第一家,但虽然晚,但是Randstad给的钱多,所以我就果断离职了。

这段经历太短,我没有放入简历中。

但这不属于简历造假。最多算是简历美化。

如果 HR 在面试中问到我,我可以大大方方的解释这段经历。

不仅如此,我每段工作经历都超过3年,我是一个很稳定的职场人,这一次短暂工作经历不会影响简历的成色。

那么,对企业和HR来说,简历造假的界限在哪里呢?


简历的花样有多少?


我们就以网络上对于何同学履历的曝光为例,给大家分析一下简历造假/美化的几个大类。

第一种:无中生有

这种造假真的是丧心病狂。

何同学简历中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是捏造了普华永道的经历。

他的校友爆料,他实习的公司是正中珠江,也有普华永道的HR网友爆料「系统里查不到他」。这是一个怎么洗也洗不掉的污点,也是100%的简历造假。

没有待过的公司,没有做过的岗位,没有拿到的头衔,这是最好查证的造假方式。

节目组的警觉性确实不够,也可能是没想到有人这么胆肥,上电视的节目都敢公然造假。

但最让我疑惑的是,何同学你来律所实习,伪造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履历,这是哪一出呢?

这就好比我去投简历参加《创造101》,然后伪造了一个我和李诞讲脱口秀的经历,真的有帮助吗?

事实上,在面试过程中,除了联合创始人肖律师之外,王律史律和梁律都表达了反对意见。梁律师直言:他兴趣特别广泛,对律师的热情不够。

真的是走了狗屎运了才能被大boss看中,选了进来。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是去了会计师事务所,那何同学也拿不到offer。因为他在普华永道的履历中还编了不少东西。

第二种做法:添油加醋

他在履历里列出的诸多所谓独立进行过的项目,包括独立完成应收账款,负责中小板IPO项目,已经被四大的从业者爆出,入职第一年的员工都不见得有资格做,更别说实习生了。

这种行为我称之为简历注水或者简历美化——没有到简历造假的地步,但很容易被专业的HR发现。

我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简历看起来特别专业。所以用一些专业词汇,让自己的活看起来特别高大上。比如:

智能高端数字通讯设备表面高分子化合物平面处理工程师——贴膜;

耐酸碱高温固化材料的近距离空间传输操作工程师——搬砖;

能理解,但这种做法并不算聪明,我也经常在面试中遇到这种情况,举个例子,有小伙伴写她负责某互联网平台的KOL招募。

我抛出了三个问题:

  1. 你在KOL招募项目中是什么角色?具体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2. 你在和KOL打交道时,发现有什么阻力?你是如何解决的?

  3. 如果让你总结这个项目中的三条核心经验,你会如何总结?

很快小伙伴就坦诚,她主要是加KOL微信,邀请他们加入。之后的对接都是其他同事负责的。

有经验的面试官会用结构化的提问去拆解我们简历中的每个项目。

  • 你在项目中担任什么角色?日常工作有哪些?

  • 项目难度在哪里?为什么做成功了?为什么失败了?

  • 如果再让你做一次这个项目,你会如何改善?

如果你没有做过这个项目,你很难编出细节来,很快就暴露了。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面试官不问,我是不是就逃过一劫呢?

真不是的。

比如说你编造了一次不存在的校园活动组织者的经历,但是HR不问,那说明 HR 根本不看重这段经历。

编了除了提心吊胆之外,没用。

以何旻哲同学的案例来说,律师们肯定不了解普华永道的工作机制,也无从问出有价值的问题。

但人律师根本不关注这段履历。

你放在简历也不能算加分。

相反,如果何旻哲编造的法律相关的经历。

那么专业如王律,能把细节都给你问一遍,问到何同学想哭。

第三种是瞒天过海

有些同学会隐藏自己的部分经历,比如跳槽太频繁,所以会隐藏部分特别短的工作经历。

但是隐瞒一段经历,得有两种办法。

1、让那段履历空着

HR对于空档期都是非常敏感的,我们会找到每一个空档期去问,为什么这段经历缺失,你是在家待业吗?为什么会裸辞呢?是辞职还是其他原因离职?

两句一问,你可能会后悔自己的操作了。

2、延长其他工作经历来遮掩

我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在两段外企经历中夹了一段很短的民企经历,本来外企人转型名企不顺利,很正常。但他为了简历好看把前一份工作延长了2个月。

但他并不知道企业给了offer之后,会安排专门的公司做背景调查,搞得他非常被动。


背景调查是干啥的?


之前提到,我的履历漏了一段很短的经历,如果面试官要追问这段经历,我一定会在面试阶段坦诚。

一方面无伤大雅,另一方面如果我坚持不说,背调查出来,面试就完了。

我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背景调查,简称背调。英文是Background Investigation。

一般在你接受了offer之后,企业会安排专业的第三方调查机构,来确认你在面试过程中讲的过往履历都是真实的。

其中包括:

  • 你没有违法犯罪记录;

  • 是否有影响应聘岗位的诉讼记录或官司在身;(当然,不是说不能打官司,也不是说不能做被告,但是企业需要了解这些信息来判断你是否合适入职,举个例子,你在金融行业如果有诈骗的诉讼官司,还想要进金融行业的关键岗位,那就是做梦。)

  • 教育经历是否真实,比如说大学学历是全日制还是成人自考。当然,西太平洋大学这种野鸡大学也算假的;

  • 工作经历的岗位是否准确;说自己是总监的,其实可能只是个经理;工作业绩是否像求职者自己所说是公司前列,还是业绩完不成被劝退;

  • 工作经历的入职和离职日期是否准确(一般来说,精准到月就行,主要是为了确认经历中没有被加塞)

这种背调,在金融、法律和财务等比较敏感的岗位上,是100%无法摆脱的。

何同学这次在全国人民面前造假被曝光,无论是想要留在法律圈还是想加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没戏了。

背调公司怎么调查呢?

首先背调公司会向你要一个原来公司上级和HR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去核对你的工作履历,包括且不限于入职时间,离职时间,工作时表现,是否因违规受过惩罚……

不仅如此,背调公司往往还会给你的上级来一个灵魂发问:如果有机会,你还会再愿意和这位同事共事吗?

当然,我们求职者也有对策,我们往往会提前和自己的上司和老同事打好招呼,让他们帮我们说说好话。

然而,背调公司收了钱,还是要办事的。

除了你给的联系方式之外,他们还会自己想办法找到你公司其他人尤其是HR的联系方式,来复核你的经历。再发现你的履历中有问题后,他们会含蓄的提醒你再提供更多证据。

如果你造假,你根本无法提供证据。


写在最后


有不少人会来问:我的履历中有部分造假部分,隐瞒了一段工作经历,或者拔高了自己在上家公司的岗位。

现在到了背调环节,我应该坦诚吗?还是赌一把?

我给的建议都是尽量坦诚。

如果企业需要人才,不是特别严重的造假,比如,漏掉了一段1个月就跑路的工作经历。很多时候,HR可以理解,不影响offer。

你在面试中坦诚了,大家还有的聊。

当然,也有可能,在你坦诚后,公司把问题上升到诚信问题而拒绝给offer,但至少不会上永久黑名单。

但如果背调中发现作假,那就是永久封杀了。

不仅如此,就算是背调没有发现,也有可能在工作中被发现。

我们入职前都签过承诺简历信息绝对真实的承诺书的。

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在那里。

今天倒下的是何同学,毁掉的是何同学的前程,但是对我们来说也同样需要小心。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