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保健市场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发展的拐点,对照欧美日韩营养保健品消费领先国家,以及中国正在面临的人口结构化调整周期,中国营养保健市场也随着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如何构建未来趋势的相关性是中国营养保健行业需高度重视的方向。
从2024年营养保健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传统的营养保健品牌正在经历严重的下降趋势,即便是以代工为主的营养保健品企业也难以幸免;另外一方面,发端于兴趣电商、电商品牌的新一代营养保健品牌,如诺特兰德、五个女博士、万益蓝(WONDERLAB)等借助新平台流量红利快速崛起,进入新一代消费者的购物筐。
“拿着旧地图难以找到新大陆”,随着人口结构的深度调整及人们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从疾病治疗到预防的转变必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未来,到底哪些细分品类有增长机会,结合国外品类趋势及中国营养保健消费内在驱动力总结中国营养保健正在呈现如下6大趋势品类,营养保健行业的企业及新一代创业者可以参考布局:
1. 精准营养(Personalized Nutrition)
精准营养行业正通过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实现从群体化到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定制。全球精准营养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84.7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6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7%。上下游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产业联盟,推动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精准营养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涵盖疾病管理、体重管理、运动营养和整体健康优化等。
精准营养整合了基因检测、肠道菌群分析、AI算法等技术,能够根据个人基因、生活方式和健康数据提供定制化营养建议。国内外市场竞争并存,国际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纷纷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其中如Viome利用微生物组学技术提供个性化营养建议,是行业的领先企业。23andMe以基因检测为基础,提供营养和健康建议,是基因组学领域的代表企业。ZOE通过分析个体的代谢反应,提供定制化饮食建议。Thorne结合基因检测和营养补充剂,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DayTwo专注于肠道微生物组分析,提供针对糖尿病和肥胖的个性化饮食建议。
目前国内营养保健品企业实质性参与运营较少,如LemonBox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主打“定制每日营养补充包”的品牌。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用户健康数据,结合AI算法和营养师团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补充剂方案。暂无真正意义上的通过科学检测,为个体定制营养解决方案的品牌。相信精准营养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需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持续投入,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挑战。
2. 情绪健康功能性食品
全球50%的消费者将情绪健康视为优先事项,且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饮食调整来改善心理状态。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消费者对缓解压力、焦虑的功能性食品需求持续上升。WHO预测2030年抑郁症成为全球疾病负担首位,消费者对减压助眠需求激增。
预计到2025年,中国情绪健康类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857亿元人民币。GABA、L-茶氨酸、辅酶Q10等成分成为情绪功能食品的关键原料,且新成分如白肉灵芝多糖等不断涌现。情绪功能食品不仅包括传统的零食、饮料,还涵盖了保健品、香薰等多元化产品。消费者偏好天然、植物性成分,推动情绪功能食品向低糖、低卡、高营养方向发展。
情绪健康功能性食品在国外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在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尝试,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调整,有关情绪健康食品的需求一定会存在较大的需求。国外相对成熟的企业与品牌如Nestle Health Science,作为全球领先的健康科学公司,推出了多种情绪改善补充剂,结合天然成分和先进技术;Otsuka Pharmaceutical,开发了针对情绪健康的膳食补充剂,重点关注焦虑和抑郁的缓解;光明乳业,推出“优格伴”,添加了姜黄、黑枸杞原汁及GABA,专为高压力人群设计;Viome,利用微生物组学技术开发个性化的情绪功能食品,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DayTwo,专注于肠道微生物组分析,开发有助于情绪调节的个性化饮食方案。
情绪功能食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对情绪健康的关注度和需求不断提升。品牌通过创新成分、多样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与情绪双重需求。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情绪功能食品有望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 老龄化健康干预
中国60岁以上人口2025年达3亿,日本超高龄社会经验可借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健康抗衰市场迅速崛起,消费者对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旺盛。未来,抗衰市场将从单一营养补充向个性化定制转变,通过基因检测、健康数据分析提供定制化方案。抗衰服务将涵盖基因检测、细胞治疗、营养管理、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形成一站式健康管理。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科技手段在老年健康管理中应用广泛;产品开发将聚焦细胞系统、益生菌和肠道、肌肉关节、女性卵巢四大方向,研发创新抗衰成分。
近年围绕抗衰及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功能护肤品及抗衰医美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NMN、胶原蛋白、玻尿酸、辅酶Q10等备受消费者青睐。未来通过线下体验营和健康讲座培养品牌忠诚度,结合线上电商平台推广,触达更多老年消费者。结合基因检测和健康数据,提供定制化的抗衰补充剂套餐或健康管理方案。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应用,如智能假肢、机器人等,推动智慧健康养老规范化发展。
老龄化健康干预功能保健与服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个性化服务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4. 女性全周期营养
女性对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从青春期、备孕、孕期、哺乳期到更年期,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营养需求。消费者对个性化营养补充剂的需求增加,品牌通过基因检测、健康数据分析等方式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线上销售成为女性健康食品的主要渠道,社交电商贡献了40%的增量,消费者购买决策周期显著缩短。68%的女性消费者会详细阅读成分表,对“0添加”“天然有机”等标签的关注度高于男性。燕窝、阿胶等传统滋补品通过包装和营销创新,吸引了更多年轻女性消费者。
目前,女性营养保健相对成熟,已经有专业企业与品牌深度运营,其中如汤臣倍健作为国内知名保健品品牌,提供多种针对女性不同年龄段的营养补充剂;GNC健安喜全球知名品牌,根据不同年龄段女性的需求,推出定制化营养包。善存(Centrum)以多种维生素复合配方为主,针对女性全周期提供营养支持。FANCL芳珂日本品牌,注重天然成分和科学配方,覆盖女性全生命周期的营养需求。LOSOKI乐斯可通过AI驱动的健康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动态营养干预系统,覆盖女性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及抗衰老阶段。美赞臣中国致力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营养解决方案,尤其在孕产期和婴幼儿营养领域具有优势。
未来,随着女性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政策支持的加强,女性全周期营养市场将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利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远程医疗技术,为女性提供全周期的健康监测与管理。更多品牌将通过个性化服务、成分创新和跨领域合作,满足女性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5. 跨境进口保健品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99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超3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4300亿元。电商渠道在保健品销售中的占比接近50%,其中淘宝/天猫、京东和抖音是主要平台。抖音全球购崛起,成为第三大跨境电商平台,2024年双十一大促期间,跨境保健品多个品牌销售额破亿。心脑血管营养品、口服美容、综合营养补充液、骨关节健康和肠胃健康产品等五大细分赛道占据跨境进口保健品市场的七成份额。82%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了解产品和品牌信息,社交媒体在消费者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Swisse在跨境保健品市场表现突出,2024年抖音全球购销售额达到1.5亿元;OLLY(美国)在抖音全球购的跨境保健品销售中表现优异,销售额破亿;OXYENERGY(新西兰)同样在抖音全球购中取得显著成绩。普丽普莱在跨境辅酶Q10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BIOMENTA在跨境胶原蛋白市场中表现突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益节在跨境氨糖市场中占据42%的市场份额。
进口保健品目前主要特征,线上渠道主导,跨境电商平台(如天猫国际、京东国际、抖音全球购)成为主要销售渠道;社交媒体营销,品牌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产品推广,消费者通过平台了解产品并下单;内容电商崛起,抖音等平台通过内容营销吸引消费者,推动跨境保健品销售;细分市场专业化,品牌在心脑血管、美容养颜、骨关节健康等细分领域深耕,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6. 传统滋补品与现代保健食品结合
传统滋补品市场2019年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传统滋补品与现代保健食品融合加速,传统滋补品如人参、阿胶、燕窝等,凭借其天然、无副作用的特点,仍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同时,现代保健食品通过科学配方和工艺创新,不断融入传统滋补成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便捷的双重需求。
消费群体年轻化,年轻一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即食化”、“零食化”、“高颜值化”的滋补产品,推动了传统滋补品的现代化转型。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升级,传统滋补品与现代保健食品结合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即食化与零食化,传统滋补品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转变为即食燕窝、花胶肽饮、人参巧克力等零食化产品,满足年轻人对便捷养生的需求。药食同源理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品牌将传统药食同源成分(如人参、枸杞、阿胶)与现代食品工艺结合,开发出功能性糖果、即饮饮料、养生茶等产品。科技赋能,利用纳米技术、冻干技术等提升滋补品的吸收率和便携性,例如方家铺子推出的纳米级花胶肽饮。
2025年营养保健市场的战略布局应聚焦于精准营养、情绪健康、老龄化干预、女性健康、抗衰市场等高潜力赛道。同时,企业需加速数字化转型,结合跨境电商、高端化产品开发、传统与现代保健食品融合等趋势,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抓住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