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要么被当做神话过度高估;要么不考虑资源、环境等特定原因,试图用一套公式解决所有问题。花了成百上千万的咨询费和时间成本,却只是做了排除法,最终草草收场。
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主次要矛盾都有差异。但同时,事物发展万变不离其宗,看似复杂的问题,也一定有本质规律。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研究了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品牌方法论。任何对话都是特定场景下的具体意义,如果放弃对背景的考察,对ta来说是灵魂解药,对你就是砒霜毒药。
在品牌从0-100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至少这12大类问题:
初创品牌——
1、如何找到独特销售卖点,形成购买理由?
2、如何引起顾客注意力,形成形象差异点?
3、2B企业、要素品牌,如何建立品牌形象?
上升期品牌——
4、如何找到优势诉求,建立用户心智的差异?
5、如何利用后发优势,打破领导品牌垄断?
6、如何有效扩品,增量而不稀释品牌资产?
领导品牌——
7、如何打造新品类?新品类如何成为领导品牌?
8、如何建立和评估系统的品牌形象?
9、企业老化或遭遇危机,如何复兴或年轻化?
集团品牌——
10、占领新市场,如何选择品牌架构?
而对所有企业来说,都需要面对——
11、如何建立品牌资产?关键步骤和方法?
12、如何评估品牌资产?如何评估品牌工作的成绩?
带着疑问,我们来回溯一下品牌的发展历程一、品牌是什么?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列维就提出了品牌概念,与产品划开了懵懂区隔。而直到1985年元旦,可口可乐百年诞辰之际,他的“自杀性”营销活动,引发了一场对品牌的海啸讨论。
.可口可乐的新配方.
化学工程师出身的CEO郭思达提出了一项“伟大”的计划——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推出新口味的可乐产品,用“新可乐”全面取代“经典可乐”。
这是他基于与百事可乐竞争的情况,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后的决定,是他的管理团队、市场分析人员以及广告人员反复分析讨论的结果。
然而新可乐上市后,遭到了消费者激烈对抗:大量消费者完全不接受新可乐的口味,认为新产品不是他们熟悉、认同的可乐,完全不是他们终生的“老朋友”
整整三个月,可口可乐公司管理层被成千上万的电话和成捆成堆的信件所困扰,媒体上也尽是愤怒的报道,最后演变成在可口可乐总部的示威游行。
甚至二战期间前线的美国士兵寄信给可口可乐公司表达:可口可乐是大家的老朋友,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美国人的护身符,是大众的偶像。
最终,损失惨重的可口可乐取消了新配方,改回原有配方。
在新可口可乐事件中,触发了三个问题:
1、谁拥有品牌?
是企业,还是企业和用户共同拥有
2、品牌是什么?
是产品,还是产品及象征和体验
3、品牌的价值?
是解决具体需求,还是同时解决心理需求
事实证明,对品牌的理解过于片面,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品牌的三维结构.
1986年美国帕克教授提出品牌具有三个维度:功能的(function)、象征的(symbolic)、体验的(experiential),即品牌的三维结构,从理论上明确了品牌与产品的根本不同:
产品只有一维空间,而品牌具有三维空间,且品牌在符号(象征)意义和体验意义上都具有独立且不同于产品的属性和价值。
因此我们在谈论品牌时,既在谈论有形有体的部分,也在讨论心中的印象和体验。两者就像肉体和灵魂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品牌生命体”。
二、为什么需要品牌?
“品牌既是进入市场的壁垒,也是进入市场的途径”
“工厂生产产品,顾客购买品牌。产品可以被竞争对手复制;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可以很快过时,成功的品牌却可以经久不衰。”
——品牌资产之父 戴维.阿克《管理品牌资产》
对传统行业来说,随着生产水平的提升,市场最终供大于求。当产品、渠道、营销资源越来越同质化,通过品牌建立壁垒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而对科技型企业来说,尽管科技创新也是壁垒,但只有科技服务于具体的人才有意义,而品牌正是链接人与科技的桥梁。
因此无论实用还是新颖,市场进化和竞争格局导致了品牌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唯一的区别是,不同发展阶段,品牌的认知和建设路径大相径庭。
相信没有企业和老板会说,不需要品牌,不做品牌。
但是否做得正确和科学,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品牌所处的发展阶段,二是品牌的品类
.品牌发展阶段:选择品牌发展阶梯.
阶段一:做品牌就是为了卖货,满足活下去和自己的产品不被模仿、生意不被人抢走的需求。比如中国最古老的品牌——茅台。茅台作为品牌,和一众其他酒拉开了差距。
阶段二:要活得更好,满足情感需求,这时候不光追求效益,还追求关系和溢价,和消费者做朋友、谈恋爱;比如化妆品、服装、奢侈品、IP,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心理满足。
阶段三:品牌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实现创始人、员工的理想追求,解决市场没有满足的需求;比如阿里巴巴、小米等,成为平台
每个阶段都有存在合理性,就像人类社会的演进。能否跨越式发展取决于内外因,最主要的内因来自企业掌门人的意愿和决心。有的企业在经历初级阶段后实现转型,有的企业在一开始就奔着高级阶段发展,没有对错,只有企业家的格局和野心。
.品牌的品类:影响塑造品牌的方式.
路径一:产品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品牌
路径二:产品品牌——新品类……
-产品品牌,顾名思义就是卖产品,为了解决具体需求而存在。消费者对功能及安全以外的其他属性不在意,或者没有那么在意。
比如日化用品中的洗洁精、洗衣粉,饮品中的纯净水/矿泉水。
本质上制造商的产能和渠道渗透率共同决定了市场占有率。产品实用、新颖价值越大,渠道渗透广度和效率越高,品牌就越能够成为市场主导品牌。
-形象品牌,消费者不仅仅需要功能价值,更需要品牌提供的情感和体验价值
比如时尚品类(服饰、箱包、珠宝)、奢侈品等,以及化妆品、护肤品、汽车、房子、酒水饮料等
品牌强度依托于品牌形象强大与否,品牌联想越清晰、有个性,越能占有市场。
同时品类也是演化的,跨越基础功能属性兼具礼品属性。比如面向年轻市场的保健品,中式滋补(燕窝、花椒)等,就被作为补偿产后心理压力和补身体的良品。
-传播品牌,基于媒体传播,通过知名度塑造出来的品牌。品牌本身的实力和传播效应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传播品牌往往能被快速塑造,但也会因为名不符实遭到反噬而快速倒塌,例如秦池酒和黄金搭档。
-1.0大众传播时代,央视、央广等全国性的广播电视媒体,诞生了娃哈哈、蒙牛、步步高。
-2.0分众传播时代,地方卫视,如湖南卫视,诞生了蒙牛优酸乳;分众、新潮等电梯广告,诞生了如铂爵旅拍、妙可蓝多、大卫拖把、ULIKE等品牌。
-3.0 圈层传播时代,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内容社交媒体。比如倚靠微信公众号红利崛起的HFP,靠小红书起盘的完美日记,以及许多抖品牌、快品牌。
尽管品类也是创造品牌的一种方法,但往往代价高昂,判断行业是否已经来到新品类拐点更为复杂,盲目造新品类可能会苦苦等待。所以绝大多数企业仍依赖于上述3种方式创造品牌。
三者关系:品牌分子式
-产品是品牌的里子,是品牌存在的基础,是企业解决用户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直线距离。如果产品不好用,满足不了需求,就没有生存空间。
-形象是品牌的面子,满足形象价值的品牌可以获得更高溢价,也更容易产生情感连接。
-而传播是放大器,不同媒体组合和媒介策略甚至能产生海啸般的连锁效应。
搞清楚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竞争格局,所属品类用户核心、次要需求,有了这些数据才能决定建设品牌的科学路径,而不是跟风入场。
四、品牌的底层逻辑
做品牌看起来十八班武艺,但还原到一个真相,就是用户需求
是自购自用,还是购买和使用者分离;是实用型消费,还是面子消费
无论是做产品、做形象还是做传播,都是围绕人,围绕人对特定品类的需求
在满足品类基本需求的同时,做出差异化和个性,并精炼概括形成可量贩传播的文字或视觉表达,持之以恒的持续传播,就形成了品牌效应。
(相关课程在市场部网营想学堂及“市场小君姐”视频号橱窗均有售)
通过国际公认的4大品牌理论模型,适配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
针对性介绍模型方法和工具,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之路,不迷茫!
对开篇提到的12大类问题均有思路和答案
五、课程介绍
课程都有哪些特色,适合什么人学习呢?
1、课程特色
-20章课程层层递进,打通品牌落地、管理、战略
-4位品牌大师:罗瑟瑞夫斯、大卫奥格威、艾里斯、戴维阿克穿越周期
-4大理论模块:USP独特销售卖点、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类、品牌资产管理,从传统到现代思维升级
-20+品牌模型和方法步骤,解决问题有着力点
-100+案例:覆盖互联网、消费品、传统新锐品牌,举一反三
-0-100,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最常见的选择问题
2、适合谁
-老板/CEO
-品牌经理/总监/品牌咨询从业者
-品牌策划/传播/设计从业者
-产品经理/电商运营同学
3、课程大纲(共20章,38节课)
————————————
课程参考书单:
- 罗素.瑞夫斯-《实效的广告:达彼思广告公司经营哲学》
- 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奥格威谈广告》
- 艾.里斯-《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商战22条商规》
- 《品牌的起源》《21世纪的定位-定位之父重新定义定位》
- 杰克.特劳特《新定位,定位战略的新进展》
- 戴维.阿克-《管理品牌资产》、《创建强势品牌》、《品牌领导》
- 凯文.凯勒-《战略品牌管理》
- 卢泰宏-《品牌思想简史》
-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
- 格雷格.马歇尔-《营销管理》
- 克劳德.霍普金斯-《科学的广告》
- 珍妮特.阿克-《品牌个性》
- WC park-《品牌崇拜》
- 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
- 关键-《品牌关键:探寻品牌的价值本源与规律》
- 赵新利-《中国品牌四十年》
- 唐十三-《品类十三率》
- 滕红琴-《广告策划一本通》
- 《可口可乐传》、《大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