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销售,
整体正在慢下来!!!
有的人仓皇出逃,有的人瘦身节食也难以为继,有的人却背道而驰销售如虎添翼。
道理何在?问题何在?
是医院需求少了呢。还是生产制造商多了呢!
亦或是销售花样升级你却死守陈年旧酒,醉了自己,却便宜了清醒的老王。
传统销售路径正在沦陷!赞成的,必定是良民,说明你关系不硬!
真想硬,往下看,咱换条裤子,让硬更明显点!
除了带金是附加值外,好像其它都说不上优势。人情大于项目本身依然是多数公司玩烂的获单法宝。不高明,但在特定的时期有效!
没成想医疗反腐深入且持续、医保DRG/DIP不断优化,衣食父母的利润正在被逐级挤压,能上新设备的唯一驱动力就是增加盈利。如果还有第二个乃至第三个理由,那依然是增加营收。无论背后的逻辑怎样挣扎,面上必须是这个理由。
为了增加营收这个理由。器械商请仔细研究下你的设备创收可行性。
为了这个理由,请增加一个销售的“借口”。你有没有把握,医院进了你的设备,你能让他快速变现,并收回成本!如果你不能,那么销售达成的概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按这个结论,请自查!
结果,一查吓一跳。嘿,TMD,果真如此!
卖了设备,不管收入的时代正在远去。不是需求少了,而是我们都想做个省事的中间商,倒下手,钱拿来。但现实是竞争者实在太多啦,没有哪个产品还敢说真正的独家,即使是所谓的独家,说句不好听的,也是避重就轻,自我陶醉三千年罢了。
医院对你的独家功能和技术并不买账,原因就是这个长得高富帅,同时又兼具中看不中用的高溢价的独家,可能并不能增加治疗效果,多数玩的都是个操作方便的梗!
真正的大创新,稀缺!微创新,多数在玩梗!
事实上,医疗器械销售,从增加院方营收的方向下手,大牌就一直没停过!
学术拉动势头不减
课代表,医疗器械大牌公司,一直在努力!
学术已经成为高值器械开发市场的基本配置。一方面方便基层代理拉近科室主任的关系,另一面也让有学术权威的专家,言传身教,在专业诊断治疗领域分享经验,器械则搭边贡献对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或者是成为某些疾病诊治的必备耗材。
圈子的作用是巨大的,经验更是医生成长的核心价值!用圈子获客,用经验传播作为合作的触手,用设备的价值作为圈子的补充。你很难表扬这个方法有多高明,但在拉近关系的过程中确实意义非凡。
但,缺点也很明显。有了联系,未必能促成价值。如果你认同这句话,就明白学术带动的缺点了。
就像两个人认识了很多年,但一直没合作做过什么事!你说关系不好吧,恰恰相反,确实不错,但你说关系好吧,又确实没有过成交!都是浅层社交,你好,我好,见面问候下,回头想不起来,这个哥们哪里好。最多是句,人不错。
但,我们做器械销售,需要成交。
我们的关系营销要向效果营销靠拢,实实在在的为对方送利益。但,绝对不是在灰色地域的交头接耳,而是要玩的明目张胆,并被大家鼓掌叫好!
学科建设拉动新秀崛起
学科建设,就是明目张胆且被院方双手欢迎的新型设备销售方式。
试想一下,院方的某个科室力量薄弱,人才队伍建设堪忧,科研立项更是想也不敢想的奢求。这个时候,你去和院方讲,我给你导入全面的科室建设团队,医教研一体化促进发展。如果你的胆子再大点,直接告诉院方1-2年后我给你做到成百上千万的营收。
饼要画,料备足,这饼就真有嚼头!
你说院方愿不愿意听!
愿不愿意和你坐下来谈!
答案是肯定的。你要让他付出的代价合理,或者更进一步说,你连这个代价都包了。作为回报,器械销售、搭车进院、周边科室开发顺带做了。我不说,你肯定比我这个作者更明白其中的玩法。
如果,你更为大胆、激进。可以试试,秋后算账,不成功包退的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前面的费用我都包了,包括近百万的设备投资,还有科室团队引进的费用,全包。如果年后达不到承诺,设备退回,费用自己买单。我不信,对于正迫于无解之门的院方来说谈不成。
换个思路,变个方法,可能就成为高增长营收策略。不要随波逐流,和某些人一起喊“比去年差多了,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啊”。你不变,那就是永远一年不如一年。
疼痛科是个带量的好项目
学科建设带动医疗设备与耗材销售就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尤其对于侧重基层医院开发的优秀器械商将成为一个标配能力。
你要的技术我有!你要的盈利方案我有!你要的前期投入我投!
你要的人才我来解决,自然你要的设备非我莫属!
那什么科室较适合这种开发策略呢? 我想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判。第一必须是国家大力倡导的;第二,患者人群必须广泛;第三,耗材与器械短期与长期需求量巨大。从这三个方面评判,以作者张大力本人的视角看,疼痛科是个不错的合作项目。当然作者本人也是中医疼痛科复制合作全国负责人,对这个科室非常地了解。
原因一,疼痛科从2009年才从国内诞生,县市基层医院多数都是空白。2023年国家卫健委又大力号召全国二甲以上的医院建设疼痛科,仅河北一地,一次性规划了14家医院作为省重点区域学科建设单位。
原因二,疼痛是除感冒外发病率较大的疾病,大病难治,小痛难消。同时包含的病种广泛。从躯体部位分,包含了头、面、颈、脊柱、臀、腿及四肢;从类型上分,可分为神经类、免疫类、退行类、运动损伤类等等;从科室病种包含上分,包括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免疫科、中医推拿科、骨科的部分病种;从疾病名称上包含了诸如常见的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症痛、椎间盘突出、颈源性头晕、骨性关节炎、滑囊炎、网球肘、腱鞘炎、筋膜炎、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纤维肌痛症、妇科疼痛、术后疼痛、癌痛等。
原因三,疼痛科既包括治疗又包括康复,可衍生的科室有推拿科、康复科、运动康复科、中风康复科等等。单从名称你就知道,需求的设备数量极大。这个科室即可中医治疗,又可西医手术治疗,尤其是微创手术也是必备手段,如果床位够多,设备上全,需要以千万级的规模做筹划。
常规的医疗设备有:臭氧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内热针治疗仪、红光治疗仪、红外线成像设备、肌骨超声、椎间孔镜手术系统、射频消融系统、步态分析调整、运动康复全套设备、整脊仪等。
常规需要的低值高频耗材有:揿针、水罐、药透贴片、射频刀、等离子刀、小针刀及各类针等。
常规需要的药品有:中药饮片、局部麻醉药品、中药成药、膏药、其他西药等。
这样看看,疼痛科是不是医疗器械集中消费的大哥大,只是目前这个大哥还没长大。需要往远看,等他成才的那一天,也是器械商投资高倍率回报的那一天。
看得准的人,都是做题高手。能算计,不丢人!
科室建设拉动医疗器械销售的路子真不错,真要去干,最好自己不投钱,又能拿下科室设备的供应权,有没有办法?当然有。
科室建设带量合作方式多
有需求,就有解决方法。
科室合作带量医疗器械销售,少投资,或者不投资开发的方法很多。设备供应商不仅可以在设备上获取利润,还可在科室建设中增加一笔持续稳定的收益。听起来挺美,能不能做到呢?作者还以中医疼痛科建设为例回答这个问题。
见利忘义,这是多数人的通病。
吃相不要太难看,基本都有人愿意和你同桌进餐!
给你方法前,要特别说明下,请保持你的吃相不是很难看。你吃大鱼大肉,也得给对方留个荤菜,最起码素菜是要有的。否则,下面的方法都不是方法,而是你点的快餐你自己干就得啦,不要说有大餐共享的好事。
带量方案一。设备商与疼痛科建设团队合作,医生集团负责院方的医教研一体化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给院方带出一个自己疼痛科团队。而设备商借助学科建设的名义,给医院提供相应的医疗设备与耗材,让科室把业务开展起来。至于设备付款可采用融资租赁三方代付、分段付款等多种形式。医生集团提医院的流水,设备商挣设备的钱,双方各取所需,都看好自己碗里的肉就好了。
带量方案二。疼痛科团队的专家费、工作室设立费等由设备商买单,而医院付出的代价则是高流水提扣(或者数额相等的分阶段付款),设备商从流水提扣中拿回设备投放的钱。相当于给医院提供设备,但钱从流水中慢慢提扣,有点分段付款的意思。这种操作适合疼痛科与康复科合并的医院为佳,因为一个配置高水准康复科的医院,设备总投资一定过千万。能不能提流水,笔者听到最多的都是难,但我告诉你,只要院方想做,就都不是事,甚至可以到市纪委备案,合规操作。
有大业务做,总比没业务做好。这个路子要求设备商实力足够强。
带量方案三。医院不提流水,但中医疼痛科医生集团的费用经过设备提供商发放。设备提供低值高频耗材供应,用耗材的利润给医生集团作为建设回报。当然,根据销量可以双方协商分配比例。细节操作,还可以做科研课题投放的方式做,在此不细讲。
带量方案四。医院仅提供基础医生团队,剩下什么也不投,市场、专家都交给医生集团做,但愿意出大比例的营收分成,以结果为合作导向。我们中医疼痛科医生集团的费用由第三方出,而设备商去招募第三方合作共同开发医院。
有难度,就有方法。
谁的方法更靠近院方的需求,更愿意以结果为导向,那他就离成功更近些。以上内容仅供医疗器械销售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