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准备个材料,刚好写到品牌矩阵的内容,也刚好出现了“东方某选”和“与辉某行”的事件——概括起来如下:
1、东方直播间前后画风突变;
2、与辉销售额超东方,后者股价下跌47%,市值蒸发超百亿;
3、东方”小时达“业务上线,已与17个前置仓建立合作;
4、东方自营产品2周年,开发节奏进入快车道,总数超400款
5、商家曝东方自营品拒绝”贴牌“
那咱们就聊两句。
董让孤立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让很多迷茫的人看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最终回归商业的博弈。
劳拉有话说,公众号:劳拉有话说 为什么这么多人支持董宇辉?
我在之前的文中提到所有的表象事件最后都要“回归商业的博弈”思考。
1、从老板的角度:无论哪个行业,老板们都需要做大营收,做大品牌,做多利润。
2、从执行的角度: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品牌矩阵”解决既要、又要、还要的诉求。多个品牌一起做,不同人群都覆盖了,高中低的多个产品都有了,规模好像也更大了。
3、从问题的角度:表面看品牌矩阵好像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里面的坑是企业资源要么被稀释,要么被内耗争抢,搞得老板无从决断,最后增长没上去,反而都成了老板的问题——老板决策不果断,老板给的支持不够,老板对不同业务厚此薄彼......
差异构建是品牌管理的骨架。
战术上大致有三类:
第一,开创新品类,提升品牌护城河,成为领导者;
第二,已有品类下,找到差异化;
第三,利用品牌矩阵,矩阵化管理和运营。
劳拉有话说,公众号:劳拉有话说
品牌要有卖点,更要有记忆点(英国管理学家雷切尔·劳斯新作推荐序)
上文中我讲过“差异构建是品牌管理的骨架,那么对于品牌矩阵,准确定义差异化就更加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有利于现有核心业务增长和竞争力;并确保新业务获得足够的重视和资源,并且有清晰的损益结构衡量各子品牌/业务的业绩。
于是,我们再来分析下东方和与辉的事件:
分析 | 支撑点 | |
老板 | 做大营收做大品牌做多利润 | 东方场均1000万+与辉场均2000万=场均3000万,比原来多出1/3 |
执行 | 战略:同一家公司的两个品牌矩阵:与辉供应链不独立,可以决定的是卖什么货和怎么卖产品:东方自营品,与辉选品价格:多SKU覆盖多价格挡位 | 新东方100%控股东方股东大会东方”小时达“,17个前置仓合作,东方自营品总数超400款 |
那么问题来了——老板的意图是
- “东方”布局长线业务,需要关注品牌建设,品控和物流。
- “与辉”的模式注定了在当下应该是更关注拓客和当下结果,也意味着在拿结果的前提下,具体执行方式有一定的空间。
结合现在的结果来看,这个品牌矩阵的布局还在路上,两个品牌间哪些资源要整合?哪些资源要单独建?两个品牌目前的定位是否会变化?
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回答,更需要老板的整合操盘,所以俞老板想退休也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