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要又快、又好、还不贵。太“卷”了,相信你也饱受折磨。
最近刚好看到了经济学延伸出来的“不可能三角”,仔细想想很有道理,说不定还能缓解焦虑。
便宜+好=花时间等;
便宜+快=品质一般;
快+好=贵。
比如:
员工素质高,上手快,一般要价比较高;
乙方又便宜又好,就是不能催;
代工厂又快又便宜,品质难保证;
专家快速解决棘手难题,价格一定不便宜。
又好又快的服务,需要充VIP
...
优质、快速、便宜三者同时满足只是小概率事件,两者取其一或其二才是常态。
老祖宗说的“欲速则不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正好是取舍与平衡的东方智慧。
优质、快速、便宜都想要,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后动态平衡就被打破。(动图如果没显示,点击一下或者刷新)
我们简单来聊聊企业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中的三角平衡。
1.企业战略中的三角权衡
快速扩张、卓越品质和成本控制之间不能三全其美。
1)快速扩张与高品质:
企业想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比如进入新市场或推出新产品),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不受影响。
这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比如增加人力、研发投入或加速供应链布局。比如某科技公司出海,在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本地化团队和基础设施,虽然烧钱,但赢得了良好的用户口碑。
2)高品质与低成本:
如果企业追求高品质的同时要保持低成本,那往往需要放慢扩张速度,通过长期优化来达到平衡。
比如某3C品牌通过多年的精益生产体系优化,逐渐将高品质的家电产品价格打下来了,但质量一如既往的好。
3)快速扩张与低成本:
选择快速扩张的企业如果还想控制成本,常常会在品质上妥协,比如选择更低成本的原材料或外包服务,但这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比如某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外包贴牌,导致产品质量受质疑,品牌形象受损,最终惨淡收场。
2. 品牌策略中的平衡取舍
品牌策略同样需要在“快”“好”“便宜”中做选择。从快速传播、建立高品质形象和低预算推广中平衡。
1)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高品质形象:
如果想迅速打响知名度又要维持品牌的高端定位,就需要投入高额预算来支持。
比如某高科技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投入大量的资金建体验店、邀请明星代言,举办大型新品发布会,迅速建立了知名度站稳了高端品牌的定位。
2)高品质形象与低预算推广:
想要打造高品质形象但预算有限,品牌需要更多时间“巧思妙想”扩大影响力,比如内容营销、社群运营等方式。
比如某工业品牌长期坚持专业科普内容,慢慢积累用户口碑,最终成为“隐形冠军”。
3)快速传播与低成本推广:
如果想低成本快速传播,往往会牺牲品牌形象。比如借助短视频或网红吸引流量,但缺乏统一的品牌调性,消费者印象不深。
比如某初创品牌靠低成本的爆款短视频迅速吸粉,但难以建立长期信任感,转化率和复购率偏低。
3. 产品策略的优先组合
产品GTM中的品质、低成本以及推出速度一样需要平衡与取舍。
1)高品质、快速推出产品:
那一定得投入更多资源,组建顶级团队、先进供应链,甚至直接外包给业内优质服务公司。
热门科技企业的产品想抢在竞争对手之前上市,背后就是一场“烧钱大战”。质量有了,速度有了,成本也大大提升。
2)高质量又低成本的产品:
通常需要拉长研发周期。通过持续优化和技术积累来降低成本。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打造品牌的“口碑之作”,慢工出细活,最终以高性价比赢得市场。
3)又想省钱又想快
就不得不在质量上做出妥协。比如缩减测试时间、使用标准化零部件和开源软件方案,虽然迅速抢占了市场,但后期面临着稳定性、产品品质等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因素中,“快速”、“便宜”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衡量的,而产品或服务的“优质”标准不好定,整体来说是比期望值更好。
对于初创类科技产品,客户对“好”的要求很模糊(常常是需求不清楚),可以使用敏捷开发(Agile)的思路,快速试错,不断迭代,说不定会超越客户原本的预期。
在消费类体验型产品,积极互动,洞察需求,说不定能打造超出客户期望值的产品及服务,这样才有可能带来复购并口碑传播。
4. 平衡取舍需要东西方智慧兼有
追求更快、更优质、更便宜一直是每家企业的目标,虽说不能都要,那该如何最大化优势?也许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出发:
1)明确优先级:
通过长远规划与阶段性目标分解,可以在不同阶段实现不同的优先级组合。比如初创期,产品概念设计阶段:目标明确,优先聚焦质量与成本;开发与测试阶段:敏捷迭代,平衡速度与质量;量产与迭代阶段: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与时间。
2)动态迭代:
敏捷开发与“渐进式改进”结合,将快速原型、用户反馈与质量优化融为一体。
3)通力协作:
企业内部通过提升团队的能力、明确职责分工并激励创新;外部通过上下游、生态伙伴分工协同,保证品质的同时,节约成本提升效率。
总结一下,快速、优质、便宜虽然难以兼得,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动态调整,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重点,同时注重长远的价值创造。
最后,正如老子所言:“以不争为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理性不盲从,放松心态,顺势而为也许是应对内卷困境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