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观察需求?这里有5个实用方法

消费者洞察
营销航班
2024-06-07

在做深度的内容产品时,有一个内功,就是观察需求。

这个能力不容易表达出来,也是因为跟我在一起长期修炼的小伙伴有这个需求,这一篇我就在公众号里写一篇分享。

你不一定能看得懂。如果看懂了,那说明你是很厉害的那一类人。

我总结一共有5个方法。

00


在讲方法之前,我需要先讲清楚两个基础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去观察,才能避免空中楼阁无法落地。

第一个基础认知,人是一个平衡体,所有的需求来源于冲突。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自我关系还是社会关系,学习和任务,人在平衡的状态下的舒适区,是没有新需求的,只有当冲突发生,才会有新的需求。

这一点在下文会展开具体讲。

第二个基础认知,人的冲突最多的是来自男女性别的天然差异而造成的冲突。从男女性别的差异里切入观察需求,是最容易,也是最小的切入点。同性别的差异很容易沟通调和,跨性别的差异不容易调和,这种跨性别的差异造成的需求,就需要一个中介进行实现调和冲突,这个中介有很多情况下,就可以做成内容产品的形态,这就是每一个做内容产品创造者的机会。

好,现在已经有了这两个基础认知,我们就可以讲解9个观察一般人容易忽略的需求的方法,如果刻意练习的话,可以锻炼出一种一般人没有的内功。


01 方法1:观察沟通方式的冲突


你想想,有多少冲突是因为沟通不到位,沟通不好导致的?你看看在畅销书榜里,常年就有关于如何说话,如何沟通这一类的书,这些书就是其中一种内容产品。

怎样观察呢?

我给你一个公式:冲突 = 男性喜欢直接 VS 女性重感受

直接沟通侧重于清晰、简洁地传达信息,追求效率和准确性。而注重感受的沟通模式下,要侧重于让对方体会到、感受到你想表达的、在时间上是有缓冲区的、在表达方式上是语言,表情,目光结合的,像艺术表演那样。

你看,男性更喜欢科技的,军事的题材的东西,女性更喜欢文艺片。

而我对于我们创作内容上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当一条很好的,由男性的风格创作出来的内容,你完全可以将它二次创作成女性风格的内容。在二次创作的时候将冲突点磨平。将侧重点倒过来。

比如,你看现在的数码测评,汽车测评,玩机车的就有很多女性博主了,以前可是男性的天下。

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但沟通语言则完全不同。在男性世界里流行的东西,很多都值得用女性视角重做一遍。在女性世界里流行的东西,很多都值得用男性视角做一遍。比如就有做姨妈巾的男性创业者,化妆品的公司很多老板就是男的。那么,做内容产品,也是可以的。


02 方法2:观察情感表达的冲突


在社会的文化氛围里,常常容许女性更多地表达情感,甚至爱哭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应该用的表现,受保护的。而男性的世界里,文化要求情感克制,至少不能哭,一哭就被称解释为软弱。

有非常之多这样的情感表达的冲突,需要一些合适的产品满足这样的需求。

而在情感的需求上,差异也很大。男性更偏向被尊重和自主性,而女性更偏向注重被关注和有安全感的关系。

那么,怎样观察这种需求呢?

也给你一条公式:冲突=女性强烈的情感 VS 男性克制的沉默或回避。

德华有一首歌《男人哭吧不是罪》,我见过最好的一个内容产品之一。

在情感表达的差异上,并不是直男是冷血的,也不是女生一哭就是柔弱的表现,这里面有很多可以用来创作的空间,需要被异性所理解。消除误解,就是这类内容产品最大的价值。


03 方法3:观察角色期望的冲突


社会角色这件事,被营销领域研究得很多了。角色即任务,社会原定的男性和女性既定的角色应该承担的任务,实际上是很教条化的。

比如照顾婴儿这件事,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奶爸做得比妈妈更好一些。我自己也算是一个例子。我家孩子婴儿期的时候,基本都是我才能读懂他们的需求,我太太带的时候娃娃哭搞不定还要经常问我怎么回事。

我朋友圈里也有不少很优秀的奶爸。

在下厨房这件事上,也是如此。

而在事业上,现在女性越来越强大了,有很多连接人的,要求同理心的工作,已经是女性更占优势一些。

所以,我们在做内容产品的时候,社会对角色期望的既定差异,可以看到很多冲突。

总结成一条公式就是:冲突 = 社会角色刻板规范 VS 天赋和兴趣

社会这个系统,如果你能超出角色常规反过来看问题,是很有意思的,能引发很多灵感。现在很多的穿越剧就是这种新产品,短视频里的无脑爽剧也有很多这类型的产品。

04 方法4:观察处事方式的冲突


在解决问题思维模式上,男性天性更倾向独行侠的方式,女性更倾向成群结对的方式。

在决策风格上,男性天性更偏向理性的逻辑和分析做决策,女性更偏向直觉和感性做决定。

在应对压力上,男性天性更倾向用立刻就行动干起来,女性更偏向找人絮絮叨叨的先把一肚子的话吐完,然后看找人帮忙减轻压力,分摊压力。

所以,你看这些差异,在很多场景下,是会有很多冲突的。比如当一个男的遇到需要女的处理方式才能搞得定,当一个女的遇到需要男的处理方式才能出结果的时候,就很有需求了。

往往,大多时候,其实都是单独面对的,没有人能帮助。

在这个时候,内容产品的需求就有了。

观察这种需求,用公式:冲突 = 独行 VS 结队,逻辑 VS 感觉,扛压 VS 分压。

那么,这些差异下的冲突,对于我们做深度内容,就有很好的点了,比如,当一个在逻辑性特别强的内容产品很成功,怎样将这个产品变成一个故事展示出来,变得更有感觉,就可以满足感性需求。

比如在营销上,介绍手机的性能参数常常无感,那么就用软件跑个分比一下,就很有感觉,就可以讲故事。比如手机的工艺加工实在无感,那么就讲一个"一块奥氏体钢板的艺术"这样的故事等等。

但不能反过来,就是不能把感性上做得很成功的内容产品变成逻辑的产品。除非能花很多时间和资源做实验证实在一些事上,相信直觉或感觉比逻辑要好,这样的内容产品就可以。比如像《直觉泵》《象与骑象人》这本书就是这类型的内容产品。

当不得不独立面对的场景下,将有很多内容消费的需求,比如说独立带娃做家庭主妇应对一切琐事,很多劳动价值不能被量化被忽视,很多恐惧没法跟外人说,甚至不被理解,这时需要有一个很能体会和理解的人站出来做嘴替共情,这样的内容能满足这种有苦说不出,有话不能倒的情况。

关于解压这种需求也是无法言语,没人分担,或有人分担但也压力也很大只能自己消化的时候,比如像那些手艺人花很长时间做一个产品的历程,像那些在老家重盖房子的视频,都很解压。


05 方法5:观察价值观和兴趣的冲突


玩不玩得到在一起,就很重要了。如果玩不到在一起又作不了主的被动,另一方就感觉到自己就是附属。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就会被冷落。

这时,积极的,有温度的内容好产品,实际上帮助两性双方找到能玩得到一起的,能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在实际上是有很多的,比如无性别的Oversize风格的服装,男女都可以使用的基础彩妆,无性别护肤产品等这些。

开发无性别的话题的内容,一定可以一定程度填满认知的鸿沟。这能给人带去幸福的感知力。

比如,传播科学的研究,为什么女人和男人其实一样好色。

比如,挖掘是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男女对立的观念。

比如,科普男人世界的游戏和女人世界里的游戏,不再是圈子里的秘密。

其实,价值观和兴趣这件事,真的得从文化上可以找原因,因为没有哪一个人不是文化牢笼里的产物。

所以,价值观和兴趣的冲突里,要观察到这些冲突下的需求,可以用一个公式:冲突 = 两性 VS 中性。

少谈主义,多从中性的角度看问题。特别是用内容串联起人际关系的创作者,制造两性对立,阶层对立博眼球,用偏激的内容激发情绪,都不能真正推进创作者与用户的关系,只有持续推进的关系,美好的事情才会双向奔赴。

只要你看到现在泛流量下的爆款逻辑造成的流量反噬和逆袭故事的昙花一现,你就懂得了,能够真正与用户形成真实关系的内容,一定是那些平和冲突,积极正派的内容才可以做到。

网络阶层现在已经足够撕裂了,作为内容创作者,可以不做流量的奴隶,而是做与用户发展出真实的良好的关系,像礼物一样出现在别人的生活里的那种关系。

做到这样,用户获得了积极能量的价值,而你们则升华了关系。

好,这一篇就写到这里,文章是课程式的干货,不一定能读懂,多交流。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