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陪孩子去兴趣班,经常去的那家星巴克又没有位置了。正好旁边有一家新开的咖啡馆,人少,看起来也挺清雅,于是赶紧入座。
正当我为自己的机智洋洋得意时,却发现凳子极不舒服(星巴克的已经是很不舒服了,这家估计也是模仿了)桌子摇摇摆摆…咖啡味道怎么说呢?小杯我没喝完….
下次估计不会再来,也肯定不会推荐给其他人…
和朋友说起这件事,我说“开在星巴克隔壁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他们应该是考察过人流量,发现了消费者对空间、服务不满的诉求。但是不是也要对齐一下产品和品质?这样才有回头客?”
朋友说“ 这算是平替吗?也许,是不是该放低期望值…”
呃,潜台词是因为价格低,所以请不要在意品质和服务体验。
我不太同意。
优衣库和迪卡侬被认为是某些大牌的平替,我正好也很喜欢,性价比高,设计感不输,品质还挺好。
这样的平替背后是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以及销售方式的进步,更是品牌宣传费用的节约,但最核心的还是产品品质依然优异。
在经济低迷,消费降级的当下,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品质不差但更适合自己的产品,这才是消费者想要的。
如果把平替作为商业策略,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点:
1. 价格有竞争力。无需多说,没有价格优势,消费者没必要冒险去尝试不熟悉的新品牌。低价背后是供应链、生产、服务效率的提升。
2. 品质也不能输。就像上面我提到的咖啡馆,流量有了,但消费者可能只给一次机会,假如不能靠产品把客户留住也是白费功夫。说平替产品可以不注重品质的,那还是对消费者“既要又要”的心理预估不足。
3. 去繁化简。不需要太多华而不实的功能。
4. 有让人惊喜的亮点或独特性。比如设计上更富有创意,产品更加符合小众的需求..模仿或抄袭是无法实现差异化的,与众不同会让消费者忽略成熟品牌附加的光环。
5. 更方便的购买与体验渠道。平替的另外一层意思包含着亲民,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很容易买到,使用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比如在官方自媒体销售,在社区开设体验店…更贴近消费者,是平替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样看来,做一个好的平替产品并不容易,仅仅是低段位的抄袭,留不住消费者的心,更别提长久的发展了。
再来说说大品牌,一般都具有规模效应,无论是供应链、生产流程以及品质控制都非常的成熟,在原创设计、产品研发上也投入了巨资。
但这些品牌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产品大众化,销售渠道相对传统,产品更新迭代速度较慢…
这样也为一些原创的平替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平替指的是功能、效果上的替代,而不是抄袭大品牌的仿品。
比如我给小朋友购买的独立设计师品牌onmygame,设计上就是针对瘦高的运动女生,吸汗性强,清雅的色系,价格比FILA便宜,品质上没输,甚至更好。在天猫上购买,非常方便。这样的运动平替,我认为是越多越好。
在企业服务上,国产品牌替代国外大厂的产品也是一点不差。
比如我服务过的一家物联网企业,他们花了时间深入了解客户的使用场景,更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研发速度和产品设计都超越了行业老大。同时因为在中国生产,有供应链优势,还选择性放弃冗余的产品功能,从而性价比更高。这样的国产替代,我认为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未来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他们只服务部分客户,功能上放弃大而全,突出特色,提供性价比高的品质产品,也许这才是平替的正确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