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跟你说乔布斯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改变了世界,我们基本上没有人会有异议。
但是如果我说我们每个人都在改变世界,你也许会笑一笑不表示反对,但你肯定在心里说“是的,也许你只是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一粒芝麻而已。”
有人把世界上的人才分成了六种层次。
第一类是像乔布斯这样的,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叫做位于最高层的精神层。
第二类被称之为觉醒者,也就是已经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身份的人,他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要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完成什么样的事业。
再向下一层,是直觉层,或者说潜意识层,定义是BVR也就是信念/价值/规则这一层。
前面的这三层可能有很多人是没有意识到的,因为有点虚,再向后又有另外实的三层人才。
分别是能力层的人才。也就是说,不管他成功或者是失败,他都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导致的。
然后是行动层的人才,也就是说成功或者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取决于我有没有努力的去行动。
还有一种就是环境型的人才,也就是成功或者是失败,主要原因是因为符合了环境或者是悖逆了环境。
我们先不去讨论把人才分成六个层次合理性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试图去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比方说,每一个人才其实都包括这六个方面。
就像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是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但是他改变世界的时候,依然需要去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则,或者说根据环境变化的趋势去改变世界,比如他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其实就是顺应着更多的群众的利益解放的逻辑。
如果你读过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你就知道事实上人类这2000年就是人文主义和个人主义兴起的大趋势,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改变世界和顺应世界其实是一体的两面,或者说你没办法任意的揉搓世界,想让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就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大概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如果你碰到了一个相对来说不太确定的新环境,比如改革开放,那这个时候邓小平会输出一个信念叫做“不光白猫黑猫,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后我们也把小平同志尊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你看,我们现在三个虚的层面上给小平同志相对明确的认识,他想改变世界,那他以什么样的身份去改变世界?他以什么样的BVR去改变世界?
当然了,我们还可以从具体的三个实的层面上去看小平同志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决定:比如说南巡讲话,那是一个行动;比如说拨乱反正,那是一种能力;三起三落,那应该和环境相关。
所以其实这样一个小模型是帮助我们自己成长了一个好方法,不必要再去介意我到底处在所谓的人才六层的哪一层。
事实上在任何一次挑战的面前,你都同时在六个层面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比如说今天疫情放开了。你囤不囤药?囤多少药?
然后如果阳了以后,过了一周你还是在咳嗽,你会不会去医院去做各种检查?
你会不会仔细的研究饭该怎么吃,什么时候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散步?什么时间睡觉?怎么样洗澡?你阳康以后再出门的时候你还戴不戴口罩?你到外面吃饭的时候要不要对餐具进行消毒?
你会去报名成为志愿者去那些人满为患的医疗机构做服务吗?或者你会更加努力的做好你自己的本职工作吗?
你会怎样向身边的人诉说疫情给你带来的困扰或者是对你的启发?你向身边的人、或者用你的视频号传达着什么样的情绪?
换句话说,其实每一天我们都在接受世界给我们的信息,并且在与世界的互动当中改变着世界。
如果你是一个品牌的营销操盘手,那么当你知道XBB病毒会对消化道产生影响并且导致腹泻的时候,你会不会把你的产品和这样一个事件进行热点挂钩,从而让自己产品获得更多的曝光呢?
标准的答案也许是:如果产品能够帮助到消费者我就会去做;如果产品说不清,不知道是不是能帮助到消费者,我就不去做。
在通常情况下,不公布出来的标准答案是:无论如何我也去得找一个人证明我能帮助到消费者,然后我赶紧去做。是不是其实有很多的产品都在做这样的事情?
因为做这样一个事情,在环境、行动和能力三个层面上可以很具象的向公司的领导或者是股东们证明我正在努力的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这个时候在BVR层面应该解读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是天经地义的”,然后在身份上也许是“我不过就是一个打工人而已”,至于在最高的那个层级上,也许是“先让我实现财务自由,然后我就去追求我想要的东西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辉瑞的CEO和他的团队们说的那句话:如果今年我们业绩指标没有完成,可能明后年我们就忘记了,但是如果在疫情肆虐的这些天里面,我们没有为人类作出贡献,那么我们会永远遗憾。
当然他们成功的开发出了疫苗帮助了几十亿人。说实在的,如果有人说这是剧本语言,是用来做宣传的,我可能也很难反驳。但是如果你真的已经做出了那样的事实,其实怎么说我反而觉得并不重要了。
只是如果我们做一组对照实验的话,有一组人叫做“我要财务自由,所以我去研发疫苗”,而另一组人说的是,“我不能忍受'我居然缺席了这样重要的能够挽救人类的时刻',所以我去研究疫苗”。
如果只是做一次实验,这两组人也许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但是如果各有1000组人,各自持有不同的想法,然后再去看他们的成功率的时候,也许就真的不一样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小模型有实的三个层面也有虚的三个层面的道理了。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坚持,那么这两种人的区别可能就更明显了。
当然这样一种说法,不是提倡大家去批评功利主义、不要赚钱,事实上就像在另外的文章里写的那样,功利的价值和精神的价值并不能完全分割开。
在这里想说的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意识到我们有六个方面,如果你比较明确的意识到实的方面,那么你就要有意识的去寻找自己虚的方面,试图去修正它。如果你经常在提虚的那些方面,那么你觉得有意思的去看你实的方面跟虚的是不是匹配的?
因为有的时候说归说、做归做,说多了其实连自己都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
所以真正可怕的其实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不知道我自己其实每一天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在实的三个层面和虚的三个层面,我们到底在怎样改变着这个世界。
比如当你下班的时候,你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你把办公室的灯关掉了吗?你把白板上的黑字儿擦干净了吗?
世界就从这一点点开始被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