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的一些思考!

职场情商
木木老贼
2022-06-30

01


很多搞文案培训的老师都会说:“文案不需要感觉,要什么感觉要什么灵感,学好了技巧后随时都能开写,不再头疼不再拖稿。”

我怀疑说这话的有没有真正写过文案,文案这活儿怎么会不需要感觉?那些厉害的文案大咖还有作家,都需要找感觉啊。

哪怕他们有很多的积累,哪怕是经验十足,哪怕是有惊艳的技巧,在有感觉时就是不一样。那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一飞冲天。


02


职场中我们经常需要找别人帮忙,不过很多人总是被拒绝,求助失败。为什么呢?

关键还是没有启动点,你想让别人帮忙,你就要把问题说得具体点,让别人能接得住,轻轻一推就能帮得了。

而不是把问题抛得太大,别人根本就无从下手,还怎么帮?试想一下,如果别人理解了你做了很多功课,只是一个小问题需要他帮一下,且他轻松就能做到,那他何乐而不为。

另外,心理学上有一个“富兰克林效应”,说我们总是愿意帮那些自己帮助过的人,甚至是主动去帮助。那这就好办了,循序渐进呗,先从找别人帮一个小忙开始。

03


别因为随便一个人批评你的文案而烦恼。

烦恼要用对地方!

因为当你转过身发现,你的目标人群也在批评时,那才是真正该烦恼的时候。

不必纠结于文案要打动所有人,而是关注那某一部分人。


04


文案人总是会焦虑于自己写不出东西的状态,没啥好焦虑的,又不是你一个。绝大多数文案人包括大神们大部分时候都写不出来,马上就能写出来的情况反而少见。且几乎没有文案是不拖稿的。

与其焦虑,更好的方法是开始写,让自己的思维动起来,状态慢慢饱满起来,不停的去写,大量阅读,然后继续写继续读,慢慢地灵感会一点一点来,再慢慢地会发现思路越来越清晰,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了,且能够顺畅的写出来了。

这就是正常写文案的过程,写不出太正常。


05


我很不喜欢一种形式的需求沟通,就是一个项目,甲方来一个不能做决策的人和乙方负责人开会沟通,完事后乙方负责人把事项传达给乙方执行的人......妥了,剩下执行的人一脸懵逼。

我觉得一个好的项目沟通会,甲方做决策的人和乙方真正做事的人一定要到场,特别是乙方做事的人要到场,该讨论的问题在会上全部讨论清楚,不明白的细节当场就提出来,这样的沟通才更有意义。

做实事,开沟通会,不要看头衔。职位不是边界,偏见才是。


06


其实很多新媒体人做内容,的确很有想法,选题也特别好,观点也很突出。

但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知识面太窄了,知识的吸收也不够深,经历也不够丰富,这就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太空洞,支撑不起来。

这种问题我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嘛,脑子跟不上脑子。

说白了,阅历不够,学习不够,积累不够,深度的思考不够,得加油了。


07


最近看到一句话很在理:“想干个大事”恰恰是失败的开始。

可不就是这样,事儿不是因为“想干个大事”成功的,而是认准目标,一步一个扎实脚印慢慢磨出来的。

嘴上总挂着干大事,心容易浮起来沉不下去,在乎面子多过在乎细节。而埋头钻进事里面去反而离成功更近。

高考作文题目不也说了,先有本手,才能妙手嘛。


08


很多人认为消费升级就是消费者开始喜欢买越来越贵越来越高档的东西,对应的,品牌就是应该做越来越贵、越来越奢侈的产品。

在我看来,这应该是条死胡同。

没有谁会单纯为了价格高低本身去买东西,背后一定是有其目的,哪怕是虚荣。而消费升级的背后是消费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追求产品实实在在的高价值高体验感。

也就是说,消费者确实可能会花更多钱买她认同的产品,但她更愿意花同样的价钱买到更优质的产品。所以,产品的竞争在于更好的质量、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性价比。


09


现在很多职场新人,不管是做策划,做文案,还是做营销的,大多有个“大毛病”,就是,不想做商业作品。喜欢天马行空,喜欢艺术造诣,追求奇思妙想。

这对于职业发展是个阻碍,这一行我不觉得它属于娱乐圈或是艺术圈,你要知道我们叫它广告圈。这意味着你要做的其实就是为品牌为产品赋能,抛开这些啥也不是。

有些你所认为的烂作品,可能就是很好的商业作品。土与不土,高级与不高级从来都不是判断一个作品好坏的标准。

什么时候你开始真正花心思在品牌和产品上,什么时候你才真正在做一个好作品。


10


这几个月有很多不好的事件在网络上发酵,我看见了很多奇葩言论,惊叹于世界之大,什么鸟都有。

我想引用曼德拉的一段话,“如果天总不亮,可以摸黑生活,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可以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可以蜷缩角落,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讥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你可以卑微如尘土但永远不要扭曲如蛆虫。”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