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哪些能力?

职业指南
王智远
5小时前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聊起他的职业困惑。


他说:已经做到了总监的位置,在大厂和创业公司都带过团队,但现在感觉自己到了发展的瓶颈期。


想再努努力,争取升职。打算去考个证,报几个和自己专业、行业相关的外部培训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他问我怎么看。


我说:再往上走的岗位,大佬看重的并不是专业技能。



什么是专业技能?干好本职工作要掌握的具体本事。


你是一名前端开发工程师,熟悉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还能熟练使用一些开发框架,这就是你的专业技能,也是你的核心能力。


但问题是,专业技能正面临一个挑战:AI让它逐渐出现了“平权化”的趋势。


什么是平权化?即使你不会某些专业技能,也可以借助AI完成相关工作。比如,AI可以辅助编程、设计图片,甚至能一步步带着你完成任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技能门槛,使得更多人能够进入相关领域。


当然,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反驳:人工智能研发、自然语言处理、Transformer等前沿领域的研究,难道不算专业技能吗?


当然算。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这些技能,可能已经处于更深层次、更具创新性的岗位上了。即便如此,这也不意味着它们不会被替代。


要知道,专业技能的本质是通过学习、实践积累形成的,它更看重你能不能实实在在地把事情做好,效率高不高。这是基本要求。


那么,为什么专业证书和一些培训堆不出影响力呢?


证书只能证明你学过啥知识,但在职场里,大家更看重你能把知识用到实际里,解决真问题。


你有SQL证书,说明你懂点技术,但能不能从其他部门拿到关键数据,并把分析结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不懂技术的人听,这才是真本事。


还有,现在AI已经能完成很多标准化的工作,比如Excel建模、写代码。这样一来,专业技能就没那么稀缺了。


相比之下,软实力反而变得更加重要。比如:怎么协调各方利益推动项目,怎么在混乱中做出决策。这些能力是别人学不来的优势。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专业证书是针对传统行业设计的,而新兴行业还没来得及标准化。


像AI伦理这种新领域,证书还没跟上。这时候,从用户投诉中找出产品问题的本质,这种能力比证书更有价值。


所以,深度逻辑是这样的:

专业技能只是一个入场券。真正的影响力,是要把这张入场券转化为「人与系统」互动的能力。说白了,证书只是路径,而非终点。


既然这样,在大佬和高层眼里,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从我第一份职场工作,到后来做自媒体,接触了不少老板。我发现,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沟通能力 。


什么叫沟通能力?很多人说会说话、情商高。其实,本质上是能把专业积累转化为战略价值,并让组织效率大幅提升的能力。


怎么理解呢?


高层之所以做到高层,除岗位本身赋予的隐形影响力外,他们大概有70%的时间都在用来说服别人和协调关系;高层、老板们最关心的,是平衡各方利益,而不是只在自己专业上、岗位上钻牛角尖。


比如:当公司要推动一个跨部门项目时,管理者要把技术语言转化成商业价值,让财务、市场这些非技术部门的人也能明白技术投入的意义和必要性。


这种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会沟通的人,往往能快速缩短时间成本、高效达成目标。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是不是这样?


此前,一个老板跟我说过组织沟通、说服的底层逻辑。他说:专业能力就像做决策的「原料」,沟通能力则是把原料加工成可执行方案的「工艺」。


如果你没有共情和说服的框架,不能用严谨的专业数据支持观点,也无法把利益相关的内容包装进去,那别人很难认可你。


什么是沟通?他有三段论:

第一段叫共情,第二段是专业,第三段是用你的语言艺术把共情、专业和利益装进去。


当然,这三者排序,因人而异。对方更看重利益,那你必须先谈利益; 如果对方更注重专业能力,那你得先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 如果对方更在意情感共鸣,那你得从共情入手。


写到这,问题来了:有的人说,我最烦沟通了,感觉平级之间根本尿不到一壶,这是什么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这事儿真不怪对方。


为什么这么说?


平级沟通中的困难,是因为组织内部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障碍。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平级沟通中常见的“自我价值放大效应”是一个重要原因;你总觉得自己特别重要,或者觉得对方更重要,于是,沟通变成了“谁更有价值”的较量。


这是第一个错误。这种心态下,很容易出现总道歉、一味顺着来的名场面,导致沟通无法有效进行。


第二点是,好多公司组织架构里,平级岗位职责经常有交叉,但权限又说不清楚,大家都不太清楚到底谁该主导,所以,沟通时容易变成一场暗中的权力斗争。


谁也不想越权指挥别人,又怕自己配合太多,最后责任全推到自己头上。所以,摆正位置后,首先要明确:这是谁牵头,谁来配合。


然后呢?我觉得不要单方面努力。


你一直单方面努力去沟通,时间长了,会感觉“情感账户”里欠了好多债,你的内心和对方内心都会很难受,最后大家会启动了防卫机制,把正常的沟通变成了一场尊严保卫战。


第三点,我认为,碰撞不等于情绪对抗。


平级沟通本来是不同专业视角的碰撞;技术岗的人更关注细节,运营岗的人看重效率,市场岗的人更强调用户体验;大家都喜欢从自己角度出发,沟通难免成为“鸡同鸭讲”。


大家都喜欢从自己角度出发,沟通难免成为“鸡同鸭讲”。


这里的关键是什么呢?统筹分配问题。说白了,要明确谁负责什么,把任务和目标分清楚。每个人明确自己干啥后,沟通才不会出现互相指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职场沟通也是一种持续的情绪劳动。要是沟通总是不顺利,时间长了会让人觉得特别累,甚至产生职业倦怠。


当你觉得“倦怠了”,大脑已经启动了保护机制。这时,最好不要强行沟通了,因为再沟通只会变成无效的消耗,甚至引发生理性排斥。


所以,我总结的沟通方法很简单:建立“价值对等、权责清晰、情感增值”。提前建立共同的认知框架,才能把沟通转化为价值共创的过程,如果你能做好沟通,资源整合能力自然也不会差。



与沟通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底什么是解决问题?


要解释清楚,确实很抽象。在我看来,公司里、具体岗位上的问题,可以分成三类:一,没有答案的问题;二,系统性问题;三,有答案但不明确。


什么是没有答案的?


最通俗的例子是:你发现部门里的伙伴士气不高,大家工作积极性不够。你很清楚这个问题存在,但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答案”来解决它。


为什么?因为士气低落的原因有很多:工作压力太大、团队氛围不好、管理方式出了问题等等。


对于这类没有答案的问题,我的做法是锻炼“审题能力”。这些问题像小绵羊一样,看起来存在,实际上没什么危害,也不需要立刻处理。


它们只是暂时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或者根本不是问题,而只是主观上觉得有问题,当前的认知无法触及深层次的真相,所以,这些问题要时间去沉淀,沉淀后,会以系统性方式存在。


什么是系统性的?这个你应该懂,靠自己干不了,得拉上好几个人,甚至好几个部门一起协作。


比如:温水煮青蛙。一开始局部异常,个别员工懈怠。但随着时间推移,消极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团队效能的断崖式下跌。


你说怎么办?实际上,系统问题很难解决。不过,我有一个心法,把它转化为有答案,且明确的。


怎么转呢?这里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问题究竟是谁想要去解决?是上层领导想要解决,还是员工自己渴望优化?


归根结底,解铃还须系铃人。谁觉得有问题,谁想要去解决,那这个问题就归谁。但这样一来,好像有点不公平,那些摆烂、躺平的人过得更轻松自在,而有责任感、上进心的人反而容易吃亏。


实际上,一个人要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反映出两个方面的情况:


  • 他本身不想去解决问题
  • 经验欠缺,能力还没到


高手都知道,解决问题要付出成本、代价,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解决,只要能够解决自己在乎的、属于自己的问题,就已经足够了。


还有一点,想去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说白了,集中精力去解决老板、领导真正关心的大问题。


自己琢磨琢磨,是不是这样?我多年的心得是:你没必要管一切,管住老板的期望,去做他看到的问题就可以了;对了,还有一个关键技巧:把老板的“感觉”变成“具体”的问题,这是一种引导的艺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三者(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背后最根本的东西是:性格 。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听起来有点虚。把它具体到职场中,到底什么是性格呢?


我觉得,性格有两个维度,一,领导希望你在遇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做事风格和反应;二,本能应该承担的角色和反应。


就像古代那些谋士,一个个都聪明绝顶,能提出各种精妙的策略,但为什么成不了一把手?因为他们心里都明白,出主意是最轻松、最简单的事,而做选择才是最艰难、最需要胆气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好谋无断”。


袁绍手下谋士集团也不差,官渡之战前,双方谋士都把对方的弱点、命脉看得清清楚楚。但袁绍这个人吧,平时注意很多细节,一到做选择的关键大事上就犯糊涂,总能在一堆策略里精确地选出错误的那个。


反观曹操,人家敢豁出去,赌上数万人直扑乌巢,关键是全军上下都愿意跟着他去拼命,这不是谁比谁聪明的问题,纯粹是性格的差距。


现在很多人总觉得智商高、情商高就能成功,甚至认为这是决定性的,真不是这样。


性格比智商重要百倍,能够成为一把手的最鲜明特点就是魄力。简单说,你要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还要有过硬的素质,有人管这叫赌性,有人说是勇气,但不管叫什么,这都是一种稀缺的品质。


所以,在职场上混,光会出主意没用。关键是,你有没有胆量在关键时刻做决定,有没有那个担当让大家愿意跟着你干。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谋士和领袖的区别就在这儿:

一个擅长分析问题,一个敢于解决问题;一个能指出方向,一个敢带队冲锋,这种性格特质,才是决定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以上是我关于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性格的理解。你可以对照看看哪块有用。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