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配”、“我不配”、“我不配”是现在年轻人的流行口头语。所以今天用了市场部不配、市场部不配、市场部不配这样一个表述。
当然,之所以在标题里再加上不配拥有市场部的,只想说他确实不完全是年轻人的口头禅的意思。因为年轻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更多的说的是你不配、你不配、你不配。
市场部存在的根本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因为有预算,或者说有权力,而另一个根本的理由是因为有战略,或者说有梦想。
所以配与不配的问题,其实就是在预算和战略,或者说权力和梦想之间展开的。
权力不用多说,预算也不用多说,大家心知肚明。所以真正要说的是战略和梦想。
汉密尔顿·赫尔默写了一本书叫做《战略7力:有效打造企业护城河》,在战略7力里面,他讲了7种力量,那么分别是:
第一个就是垄断资源;
第二个是流程优势;
第三个是转定位;
第四个是转换成本;
第五个是规模经济;
第六个是网络效应;
第七个是品牌效应。
我知道这几个词儿太抽象了,所以如果你想具体了解,去看一下这本书,或者找个人工智能给你说一说,都是可以的。
现在我们其实要讨论的是在这7种力量当中有些适合存量竞争的,而另一些是为了创造增量价值的。
所以,我们知道市场部配与不配的真正的核心,在于要不要创造增量价值,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所谓增量价值,如果我们从品类的角度去看,其实是两个维度,一个是用户数量,一个是用户价值。
是不是所有的用户都用我的品类了?然后在这所有的用户当中,有没有可能让更多的人用品类当中更高价值的细分品类?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品类升维到多品类,或者从背后每一个消费者的任务的角度去看问题。大家还记得克里斯坦森的焦糖布丁模型吗?
事实上,当我们从品类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只是为了方便我们自己,事实上我们得回到每一个具体用户的任务当中去看,他到底会选择什么样的不同的品类来完成他的任务,于是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一个从用户任务的角度去看,用多品类去创造更多价值的逻辑。同样首先让更多的用户去用。其次让更多的用户去用更高价值的品类。
所以探讨这些问题,就需要真正的从用户的视角看行业,看市场,而这正是市场部存在的基本功能。当我们从用户以及用户任务的角度,去分析增加用户数量或者用户价值的可能路径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也就是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市场都独吞了。因此你必须做出选择,而这选择当然和你的梦想相关,这时候可能会诠释为某种企业家的精神或者企业家的偏好。
于是企业家和市场部就变成了一对拍档,所以不管是不配拥有市场部的,还是市场部不配的。其实都与此相关。
一方面是企业家的梦想。一方面是增量的价值。
世事变幻无常,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曾经独领风骚的电视机,今天已经没多少眼睛注视;曾经叱咤风云的油车也碰到了更多的问题;曾经是皮肤要领导品牌的清凉油,现在只能在非洲继续做领导品牌。
现在打开你的手机上安装的人工智能,分别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2000年的全球百强榜的前20名是哪些公司?
然后再问,2023年财富500强的前20名的公司是哪些公司?
然后看一看他们分别有多少是美国公司、日本公司和中国公司之外的公司,再看一看他们各自行业的转换到底是什么?尤其是2023年,一些什么样的公司是以前没有进前20的。
更重要的,其实是看一看这些公司从战略激励的角度,他们都属于一些什么样的类型?他们正在经营存量经济,还是在经营增量价值?
最后看一看有哪些公司跌出了排行榜,他们为什么会跌出排行榜?
他们如果跌出排行榜,是因为缺乏市场部,缺乏对增量价值的追求,缺乏梦想,缺乏企业家精神。他们让出的市场被哪些人占据了呢?
事实上世界一直在变化,就算你有市场部,你也不可能真正把握变化。
但,有市场部的好处可能是在变化发生之后,你也许可能跟上变化。
当然不配拥有市场部的人除外。因为他们既没有梦想,也不关怀用户,那么他们就只能在权力和资源的博弈中渐行渐远,离开人民的视野。
再见了GE,一个时代的王者。
一个没有找到接班人的没落的帝国。
一个缺乏了梦想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