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和品牌,到底谁是强者,谁是弱者?

营销管理
于子桓
6天前

最近看到刘润的公众号在讨论,要不要保护强者的问题。

刘润觉得强者总是能够引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所以需要保护强者。

而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说弱者追求公平,强者追求效率,这和刘润的观点有某种不谋而合之处。

在今天的消费市场上,在抖音、拼多多这些数字化平台的大力赋能之下,现在的品牌不是更集中了,而是更分散了。

按照何亚彬老师的估算,洗护类品牌的数量,从原先的没有抖音时候的大约9千个,上升到现在的1万多个,增长率相当高。

所以在消费者、众多的小品牌和大品牌,这三方势力上,我们该怎样区分谁是强者,谁是弱者呢?

对了,还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方——销售终端,毕竟还有很多线下的销售终端和销售渠道存在。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历史常常是弱势一些的品牌,以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叫打造公平的名义去进攻强者。

比如说这个饮料到底应不应该是无糖的?比如说这家工厂到底该减少多少对环境的污染,该减少多少碳排放?实在不行就说它形成了垄断,妨碍了竞争,从而没办法保证弱者的公平。

在营销学上一直强调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或者以消费者的决策为中心来开展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我们把消费者当成弱者,他们总是追求公平,但我们也从来没有忽视过消费者的力量。

在某些关键时期,消费者有成为强者的素质,因为他们能够用脚投票,选择支持你或者离开你。

当然,很多时候消费者也会被渠道PUA或者品牌PUA,呈现出一种弱者的姿态。但千万不要被这种稳定时期的现象所蒙蔽。

因为按照中国人的说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众多强者的卧榻之侧,永远都有暂时虽然弱小但野心勃勃的小品牌在窥视着,希望能够找准机会,振臂一呼,以弱者追求公平的名义杀上这个世界的中心舞台,从而实现各领风骚几百年的宏愿。

事实上,如果我们去过非洲,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最简单的生态系统。

狮子吃瞪羚,瞪羚吃草,草吸收微生物分解的狮子和瞪羚的残骸,这是一个闭环。

我们看到的是稳定状态下,狮群当中狮王争霸,瞪羚当中强弱争锋。但事实上这个系统永远都有可能面临新的力量的介入,比如掌握了弓箭技术和枪炮技术的人。

所以强弱的对比至少有三个层次。

第一,系统内某一个物种,比如狮群当中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就像狮子王当中木法沙比刀疤更强,刀疤比辛巴更强,这是一种强弱的次序。这个时候强者追求效率,而弱者追求公平。

第二层,是这个系统当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强者和弱者。比方说是狮群更强,而瞪羚更弱。

第三层,是子系统外更大系统范围内的强弱区分。比如人更强,草原生态系统更弱。但是不管在什么层面上,强弱之间永远都有可能在某个关键点移位,因为每一个列为强者的系统内,也会有强弱之分。

子系统内的弱者常常以公平的名义,纠集起主系统的弱者一起向强者发起挑战,这就是生活的真谛,也是营销的真谛。

所以,如果你幸运的成为了强者,不要只是追求创新,而是要记住高举公平的名义去创新,或者叫为了追求弱者的公平而去创新。

这里面一个是术,一个是道。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才能真正的遵守道。

如果你不幸的的成为了强者,一定要记住只有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你才能够真正的追求道。

所以幸或者不幸,追求道或者不追求道,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强者拥有选择权,但常常忘记做选择。

弱者没有选择权,但经常被强者集团当中分化的那种次强者唤醒,忽然间拥有了次强者联合,而获得的关键期的选择权。

所以,弱者不必因为得不到公平而流泪,强者也不必因为没办法得到效率而伤心。

世界是一个经久不息的循环,就像有一本小说叫做《云球》里面说的那样,世界不过是另一群人所圈养的实验舱。

他们在外面焦急地期盼着我们有所突破,但是我们总是不停的来回循环,从来没有从历史的教训当中吸收教训,而是反反复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直到永远。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