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品牌 VS 用户品牌

品牌
劳拉有话说
2023-05-16

 最近和小伙伴讨论品牌策略的时候有不少观点碰撞,根本原因基本来自于对“渠道品牌”,亦或“用户品牌”的思考出发点。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讲,【用户品牌】是消费者直接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所属的品牌。比如苹果手机,再比如海底捞火锅(最近特别馋火锅),刷爆抖音的环球影城等等。【渠道品牌】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场所所属的品牌。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品牌不是此销售场所所有,比如亚马逊、京东、淘宝、7-11。但渠道品牌也会销售一些自有品牌的产品,比如7-11的餐饮。但自有品牌品类数量占所有销售品类的比例还是较低的。


         接着就衍生出一个关键问题,做MKT时策略如何制定?这里不就用户品牌赘述,想聊聊渠道品牌的诉求。结合我之前总结过的思考框架品牌要有卖点,更要有记忆点(英国管理学家雷切尔·劳斯新作推荐序)


         一、需求管理

      从用户角度,购买时绕不开希望渠道满足如下特点


  • 多:渠道本来就是汇集数量品种多样的销售场所,多意味着选择多。

  • 快:如果是一个线下的场所,跟消费者的地理位置的距离就很关键,即便利性或快捷,如7-11便利店。

  • 好:好品质是基本诉求。

  • 省:因为有规模效应,所以渠道方进货的价格可以比普通零售商低,销售的价格也可以比较低,对消费者来说就可以节省。 


        二、差异构建

       对于品牌方而言,如何在如此众多的渠道中脱颖而出?就是考验内功的时候了。个人观点还是认为差异化的内容定位和内容营销能力是基础。

       

      如果我们回顾发展路径,会发现由于国内市场的繁荣,互联网模式对消费的“催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让我们很容易就把做渠道品牌做成了搞流量,或者广告运作。不可否认广告的重要性,确实能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关注度,可以让市场产生尝试性购买,并在短期内迅速认识并尝试品牌,但品牌不仅仅只是这些,老用户的留存复购和不断拉新,如何平衡?如果是:“高知名度+低美誉度=臭名昭著”呢?这里我和团队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W男星,有流量,有粉丝,有高知名度,但这就=品牌吗?


      靠流量轰炸来塑造品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尤其是在消费比模式更加成熟的海外市场。随着DTC模式的成熟,让品牌方和用户之间的触点愈加扁平,高效。私域也好,KOC也好,本质上都是让用户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而且通过这种“接受”带来裂变的价值。


       三、价值溢价

       我是一直不太喜欢“品牌溢价”这个表述,因为从产品到成为品牌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只要找到每个发展阶段的价值,是都可以溢价的。那么价值如何找呢?我之前尝试画过一个模型,左边是思考模型,右边是内容模型。个人认为基本可以Cover一个品牌的发展路径。就渠道品牌而言,金字塔的地基尤为重要,而且可做的事情也很多。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衡和黏合渠道品牌和用户品牌之间的诉求。


640.png


      在这个模型下,如果是做用户品牌,则开始就要创造更高维度的品牌价值,比如,奢侈品,侧重打造稀缺和身份价值感等。一旦这种品牌和用户关系确立,降维打击也就轻而易举了。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