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三年,你可以认为它是疫情的三年,我也可以认为是数字化的三年。
从前几天造成全世界大火的 chatGPT这个角度看,如果把过去的三年当成是疫情的三年,我们可以说是浪费了三年的生命,如果把过去的三年当成是数字化的三年,那么就是默默积蓄择日迸发的三年。
人生不管是积蓄或者是浪费,其实都没有几个三年。就算把退休的年龄拉到65岁,就算像中国电子科技公司那样经常在清明节加个班儿应该也没几个三年可以浪费或者继续了。
所以人生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复个盘,回个眸,咂咂嘴,品个味儿。
回到2019年,数字化转型应该是大势所趋,所以当年的我们都是斗志昂扬的,都是激情澎湃的,都是抱着一颗去西部淘金的心,凌云壮志冲进数字化的世界里的。对于每个人而言,不捡上几百公斤的黄金那是绝对不算成功的。
与此相反,疫情总是来得那么的毫无征兆或者是突然袭击。
而疫情到底会造成多少的麻烦,不管是物理世界的,实体经济的,还是心理世界的,金融层面的,估计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
当然同样没有预料到的是,信心百倍的进入数字化世界里面淘金的我们,事实上三年以后的我们除了惊讶于chat GPT的伟大成就以外,如果回首看一看我们那三年的数字化的历程,居然会发现貌似我们的收获远比我们的期待少得多的多。
当然少和多从来都是相对的,虽然我们在物理的或者经济的世界里面,数字化给我们的收获少,但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面对数字化的收获却多或者是多得很。
就像疫情三年,虽然在物理世界和经济世界里面给我们的伤害多很多,但对于我们在心理世界或者是精神世界里的收益可能却少得很。
不管是对人心、人性,团队、社会,可能疫情三年真的让人感触良多,收获少少。
好吧,其实对于我们而言,最没办法确认的就是物理或者经济世界的收获少是浪费,还是精神世界的收获少是浪费。
物理经济世界的教训多是积蓄,还是精神世界的收获多是积蓄呢?估计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现在废话少说,还是回头来盘点一下三年的数字化的淘金之旅吧。
在数字化的大潮面前,有人是把过去完全的抛弃了,赤裸裸的跳进了大潮之中。因为可能大家都相信大潮当中全是虾蟹鱼鳖,随便捞一捞估计就能大赚特赚。
所以既然淘金,那就得破釜沉舟,勇猛精进,背水一战,不留后路。当然虽然很决绝,但能够真正赚得盆满钵满的可能也没有很多。原因也很简单,就在去年,不管是数字内容创业的爱奇艺、腾讯等等,还是电商创业的阿里、抖音等等都掀起了一波裁员潮,原因就是红利期消失了。
所以,最后淘金转变成了赤裸裸的红海拼杀。
即便是发展得最好的抖音,去年也传出了两大特点,第一叫很难赚钱,第二叫变化太快。
难赚钱当然是因为惨烈的流量竞争变化快,其实也是因为在抖音上淘金的人们锤炼能力快,产品概念兴起转变快,操作模式互相学习快,总之大家的快让这个生态变成了一个快得让你无法积累的生态,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共同规矩吧。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带着自己旧世界的身家进行数字化转型的。
这部分人倒是走出了不少的成功的套路,尤其是那些在旧世界里面是开店做营生的,比如良品铺子,比如Sasa化妆品。当然也有一些传统的品牌在数字世界里面拼搏了三年,然后其实也并没有打出什么新天下。
尽管大家都在努力的向花西子学习,向欧莱雅学习,但物理或者经济世界的收获也乏善可陈。
至于大家天天鼓吹的用数字化来改造自己整个公司的产业链,听起来非常有道理,而且你似乎都做的不错啊,但在真正的12月份疫情放开的那一个月的考试当中,大家都发现除了像阿里那样的互联网平台真的利用自己过去的数据预测到未来需求可能在什么地方、需求量会放大到什么程度之外,其他的大部分的和疫情相关的医药、保健品行业,都是消费者需要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货。
而等到消费者不需要的时候,又做出了一大堆货。
像三九这样及时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数字化中心的企业就不一样,999感冒灵是坚持到最后才断货、最早恢复供应的。杂牌厂家就更惨了,既没有足够的货源,恢复供应也困难且滞后。
甚至连那些终端,其实数据最多的终端,他们同样先赚了一波消费者的钱,然后又留下了一波积压卖不掉的库存,虽然不至于把赚到的钱全贴进去,但其实真是比起过去没有数字化的时代、没有数据的时代,在决策上并没有变得聪明多少。
牛鞭效应在数字化的今天依然明目张胆的在这个世界上横行,而管理者依然在号称数字化的今天无法应对。
当然牛鞭效应也有可能是能够极大的满足我们自己的虚荣心,所以才无法应对的,呵呵。
数字化的三年是营销概念如雨后春笋般膨胀发展的三年,也是英雄们如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的三年,也是英雄们昙花一现又迅速枯萎谢幕的三年。
而这一切的一切,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在追逐红利。
某一个时间段流量的红利,某一个时间段概念的红利,某一个时间段危机公关的红利,某一个时间段情绪爆炸的红利。
中国人本来就喜欢走捷径抄近路,数字化的三年是捷径派的大聚会、嘉年华。
尤其是前两年还有很多的投机资本也加入了这样一个大聚会和嘉年华。这更加导致解禁思维的蓬勃发展。
这大概也是过去的三年,数字化看起来对于至少一半人来说有点像竹篮打水一场空如闹剧般的原因吧。
三年后的今天再到我们对着横空出世的chatGPT大呼小叫的时候,我们对于数字化转型会不会有着不一样的认知呢?chatGPT是靠捷径思维,是靠投机的嘉年华成长出来的吗?还是靠长期的技术积累成长起来的呢。
事实上,学术和技术从来都是一个360度缓慢积累的过程。
其实就像一个气球均匀的向外膨胀,至于在哪一个点上会忽然出现一个绚烂的烟花,其实有着一定的随机性,就像众多的专家其实都没有预测到会是chatGPT成为人工智能的爆发点一样。
所以,如果在未来的三年里面,企业还想进行持续的数字化转型,那么接下来可能要考虑的就是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学术或者技术的积累之路。
毕竟关于冲进数字化的世界里面去捞一大票的捷径思维已经为大家验证过了,看起来似乎不太好用,所以还是回到企业本身去看数字化的学术或者是技术从哪里开始慢慢的积累、慢慢的积累、慢慢的积累,直到某一天那积累爆发成为一朵绚烂的烟花。
这个世界变化得确实很快,原因就是在数字化的诱惑面前,每一个人都想以快制胜,但事实上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可能都希望慢一点才是最好的享受吧,哈哈哈哈。
愿我们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好好享受这数字化的美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