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小说,叫什么名字我忘了,里面男主人公总是在中国跟德国之间跑来跑去,最后好像还被人一枪崩掉了。有一个关于主人公的细节描写,是他吃面条的时候特别的投入,吃得呼噜呼噜的,让人觉得特别特别的香。
他对那些所谓的贵族之间的礼节也不屑一顾,如果没记错的话,他应该也是挺有钱的,足以进入那种阶层,但是他就是不喜欢那种吃相,还是喜欢他吃面条的时候的那种吃相。
这种对面条充满了热情的吃相,有时候我们把它形容成民工式的吃相,看起来很粗鲁,但是却保留了原始的对食物的激情。
所以如果你是细节观察者,刚好观察到这样的细节的时候,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总习惯解决问题用模型,所以今天在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之前,也是先搬出一个小模型,我们就把它叫作68模型吧。
也就是6个人才的层级分布成一个8字形。数字8的上半圆三个要素分别是BVR、觉醒者和精神领袖;
而下半圆的从左到右分别是环境、行动和能力,然后他们按照8字形用一条线串起来,也就是能力连向左上方的BVR,而精神领袖又连回到环境。
关于这个模型可以参考另外一篇文章。
简单的说就是谢老师认为人才大概分为六个层级,是指:他们把事情做好或者做不好的时候,会认为问题出在哪个层面上。
比如说环境层,他会认为所有的决定性的因素都是因为外部环境引起的;
而行动层只是会归因于我自己到底努力不努力;
能力层会归因于我能力还没有达到;
而BVR我们可以认为他是归因于我的信念或者是价值和规则,这让我在实际工作当中自动做出了选择,有点类似于直觉或者是潜意识的层面;
而觉醒者是说我已经意识到我的角色和身份是什么,所以我自动做出了选择;
最后所谓的精神导师或者精神领袖就是说我总是想改变世界,所以我以这种方式进行选择。
模型的下半部分是我们意识里面可以清醒意识到的很实际的东西,有点类似于微信里经常说的干货,你可以直接模仿的;而模型的上面半圆是偏虚的,有点儿类似选择题,并不是任意时刻你都能意识到你已经做出了选择,也就是我们在微信文章里面经常读到的有点类似于心灵鸡汤的东西。
然后如果你把它一一对应以后,也许你会认为他可能不是完全像鸡汤那样一无是处了。
比如吃相,到底是应该保持对食物的热忱的激情吃相,还是保持对身份认同的吃相呢?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下,之所以有吃相这样一个概念的存在,是因为我知道我在吃饭,我知道我自己知道我在吃饭。
同时我们对身边的人也有信心,我们相信身边的人也知道我在吃饭,同时也相信身边的人知道我知道我在吃饭。
所以这个吃相就变成了为自己而吃饭还是吃给别人看。
就会涉及到我的信念到底是什么,我相信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什么样的规则?
比方说,过去父母会让孩子把饭碗都吃干净,一粒米也不能掉,那是某种规则,因为粮食太珍贵了。
现在也许是请客吃饭的时候浪费得越多越好,这样才显得有诚意,这就是不同的规则。
当然你的角色和身份对这样一个行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在第一层,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那你肯定不会追求那个贵族式的吃相。
如果你的身份是一个政治活动家、项目统筹者或者企业经营者,那么你可能吃饭的行为只是为你的身份去铺垫,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所以你可能会选择不一样的吃相。
当然也有可能你的角色或者是身份就是贵族,所以你会自然而然的采用那种吃法。
回到我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用普通的、对食物最充满热情的吃法的逻辑,至少是真实而不是虚伪的。
或者说目标不一样,选择不一样。
其实都是真实而不虚伪的,因为都在为他的目标而服务,之所以会产生争议,不过是因为对角色和身份的理解错位,从而错误的解读细节而已。
看,所以事实上是,可能你偷偷的去观察别人的细节,那么你就得先了解别人的目标是什么,他的角色或者是身份是什么。这样你才可能看得出他到底有什么样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这样也许才能够有所收获。
至于在公共表演的场合观察细节可能就不一定有效了,因为每个人可能都是好演员。
如果碰巧可以抓到了另外一些自然流露出来的行为,也许你可以透过细节看到了本质,这当然需要持续细心的观察才有机会。
至于精神领袖那种级别的,总是试图要改变世界的人,我估计观察细节都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的目标已经太明确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只剩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选择了。
不过这类人细节很多,所以观察了以后拿来当作聊天或者写文章的资本还是不错的,我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因为这样的文章实在是有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孔子。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子路,孔子经常跟子路说,你碰到事情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子路特别的勇猛总是路见不平就狭义相助,当然子路走到最后也是死在了战场上,而且据说是为了把自己的帽子扶正才中箭的。
所以子路之所以总是很冲动的,或者说很迅速的做出决定行动起来,其实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已经完全确定了,所以不需要任何犹豫。
在上面的选择已经明确的情况下行动,当然丝毫不拖泥带水,所以连生命最终的结局可能都是可以预测的。
当然孔子还有一个学生冉求,孔子总是让他遇事的时候要果断一点,不要犹豫不决,因为他总是过度思考想前想后,拿不出行动。
现在如果我们不从实际的行动层去分析问题的话,那也许只是因为他在虚的那个层面,比如BVR,或者角色和身份,或者他到底想怎样改变世界这些虚的选择方面还没有作出决定,也许就是一个人际活动家,会更注重在实际生活的真实当中获取最高的效率吧。
如果你也总是犹豫不决,那么你可以看看自己在虚的三个层面上做出了选择没有。
而如果也有人说你做事过于莽撞,那同样也可以看一看在虚的三个层面上是不是你已经确定无疑了,还需不需要再与时俱进做一些调整。
这样,如果有人偷偷观察你的话,你就不用担心有什么样的细节暴露了你的矛盾之处了,也许生活可以变得更简单一点。
当然,如果你想去观察别人的细节的时候,记得同样不要被自己的眼睛给骗了。
总之用好虚实结合的68模型世界,就没有什么能够让你犹豫的了,就没有什么让你看不清的了。
简单生活简单工作,从68模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