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点反常识的思考干货。
很多读者问我,是不是热爱一件事情才是把它做好的前提。热爱一个兴趣,才会坚持学习做出成绩,热爱手上的工作,才能把它做得专业,甚至做成未来的事业。
放在过去,我的答案是yes,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思考发生了变化。
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我认为不是热爱。
诚然,热爱能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我们冲击更高难度、更大挑战的时候提供精神支持,但光有精神力量并不足以支持我们走出困境。
这就好像打仗一样,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靠着一身孤胆冲上去很可能是送死。
这时再怎么喊口号,再怎么激励人心,作用都抵不上一个“援军到来”的信号。
大家如果研究战争史就会发现,历史上那种以少胜多的战斗没有一个是靠打鸡血赢的,靠的都是出色的战略思维,对局势冷静全面的分析,以及少数时候孤注一掷的勇气。
这些内在思考结合在一起,对外反映出来就是怎么调配援军,怎么调整战线,怎么抢占有利地形,怎么擒贼先擒王,甚至怎么战略性撤退。
但宣传的时候我们不会这么说,因为这些东西并不具备普适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有流量,不会爆。
相反,我们歌颂勇气,歌颂人性的光辉伟大,因为这种东西虽然不需要动脑,却更能调动大众情绪,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就够了。
热爱,跟这个很像。
它并不是成功的根本原因,却是普罗大众最容易理解的认知底线,于是成了众口铄金的风向标。
可现实中有太多人热爱一件事情,做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依然一事无成,空有一腔热爱,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这时你可能会说,不对啊,不是也有很多人坚持一件小事,最后把它做成大事业的例子吗?
但真实情况是,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因为热爱XX,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最终成功,走上人生巅峰,这种公式模板化的故事一万个人里面只有一个。
但媒体会抓住这个例子拼命宣传,剩下9999个失败的例子隐藏在黑暗里,不会让你看见。
所以我们自然以为热爱,坚持,就能把事情做好了。
这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引导。
写的人并没有思考这其中的逻辑必然性,听的人却以为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哦,原来我失败的原因是不够热爱。
等你真这么信了,亲自实践一阵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个天选之人,再热爱都没用。
问题出在哪里?
不是热爱本身有问题,而是热爱并不是促成我们做成一件事的充分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热爱只是锦上添花,并不是雪中送炭。甚至很多时候,热爱对于一件事成功与否的决定性,还比不上天赋。而真正让你做好一件事的动因不是热爱,而是正反馈。
什么是正反馈?
简单理解,就是付出必有回报。
我花了两周时间背英语单词,结果考试的时候正好考到了,于是我拿到了高分,这是正反馈。
我玩游戏苦练了几个小时的技术,终于打败了BOSS,拿到了期望已久的装备,这是正反馈。
我辛辛苦苦赶了两个通宵的方案,得到了老板和客户的赏识,项目按照我制定的计划顺利往下推进,这也是正反馈。
正反馈跟你有没有兴趣,是不是热爱这件事没有关系。热爱只是一种态度,而正反馈是一种奖励机制。
做任何事情,光靠态度是不可能长久的,唯有机制才能保证你在这条路上稳步成长。
这句话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来,最深刻的感悟。
一个人并不喜欢这件事,但通过做好这件事收获了足够的正反馈,依然能把它做得很好。
其实现实里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比如我认识一个做投资的基金经理,他对金融本身毫无兴趣,但他的投资业绩连续三年名列公司前茅。
如果不是因为要买房养家,他的梦想是写网络小说,而不是每天盯着各种指数。可这并不妨碍他把本职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像这样的人我身边还有很多,后来我对他们产生了兴趣。因为这跟我过往的认知不一样,于是我向他们请教心得,得到的答案出奇一致,一句话概括就是:
“虽然我对这个事情没什么兴趣,但为了某个目的,我会想办法把它做好。”
这个目的,就是正反馈。
辛苦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而这个回报会激励我们继续努力提升自己,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由此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成长轨道。
这才是促成我们把事情做专业,做精深的唯一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慢慢喜欢上自己做的这件事,也有可能全程对它无感,但这并不妨碍把它做好。
听上去有点割裂,但事实就是如此。
等你想清楚了这一点,就不必担心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件事,只要你有心把它做好,总是有办法的。
那怎么去做?三个关键词,规则,资源和风险。
01 什么是规则?
打个比方,比如你在A点,现在要去B点,那么从A点到B点一共有几条路,每一条路怎么走,用什么交通工具,每走一条路会产生什么结果,每条路上会碰到什么意外情况,哪条路是捷径,哪条路是绕远路,最适合你的路是哪一条。
这些都是你接下来要思考的东西。
由此及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目的,也就是“B点”。而我们开始动手前所处的位置,就是“A点”。
而从A到B的路径,就是做好这件事的规则。
想要把一件事做好,第一步绝对是锚定你的A点和B点各自在哪里。
A点没有搞清楚,叫做没有自知之明。
自己是个什么水平,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有多大能耐,最多能投入多少资源,能承担多大风险,这些事不搞清楚,很容易做到中间半途停滞。
B点没有想明白,叫做既定目标模糊。
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层次,有没有量化的指标,有没有清晰的评判标准,这些都是帮助你界定有没有成功的标志。
等到A点和B点都很清楚落地了,再来才是规划路径。
就像下棋一样,手上的棋子是选择马走日还是象飞田,是直接冲还是绕近道,你要有策略。
打个比方,做销售的A点和B点分别是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销售新手,A点就是你的现状:
初来乍到,手上没有任何熟客。
而B点是你接下来一周的小目标:
获得销售线索,建立客户档案。
新手刚来,就不要妄图一上来签成大单,反而要熟悉销售这一行的作业模式,跟着有经验的师傅观察和学习,最起码摸清楚一些行业套路。
比如三个大的销售工作模块:
获客,筛选和转化。
这其中每一个模块又能拆分成不同的子单元内容,比如获客就能拆分成获客渠道,获客话术,如何辨别客人的消费水平和人群类别,什么时候是最佳的获客时间等等。
落到你自己身上,你要先从哪里开始学起,需要花多少时间,掌握到什么程度能够开启下一步新模块的学习,这些就是你在熟悉这个行业的规则。
02 什么是资源?
做一件事你能够投入的所有东西,金钱,时间,人情,体力,甚至脑细胞等等,都是你的资源。
如果把规则当做一个生产系统,让你从A点抵达B点,那么资源就是支持这个系统运转的燃料。
而在所有资源里,有一种资源很特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打过一种斗地主,这种斗地主里有一类特殊的牌叫“癞子牌”。简而言之就是,这张牌在搭配其他牌的时候可以充当任意别的牌。
比如一局里面黑桃A是癞子牌,那么一张黑桃A和三张3合起来,就可以变成4张3。或者这张黑桃A和3、4、5、6合起来,可以变成“34567”的顺子。
癞子牌的特点,是非常灵活,遇到什么情况都能顶上。但它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单独打出去,一定要和别的牌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而在你做事的资源里,也有一种特殊的资源就像癞子牌一样。
热爱,就属于这种。
当你没钱的时候,可以因为热爱继续坚持下去。当你因为没有人帮你的时候,可以因为热爱再撑一会。
但光靠热爱,是没办法做好的。这跟谈恋爱一样,想要有情饮水饱,是绝不可能长久的。
热爱这个东西,一定要搭配一个什么别的资源一起,才能发挥锦上添花作用。比如热爱+天赋,热爱+金钱,热爱+人脉,都能组合出一条从A点到B点的康庄大道。
那这给到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
你要学会盘点和管理手上的资源。
面对一件事,哪些是事关成功的决定性资源,哪些只是锦上添花的“癞子牌”资源,一定要分清楚。
哪些资源是有时效性的,哪些资源是你能够完全掌控的,了解不同资源的特性才能物尽其用。
很多人错就错在把癞子牌的资源,当成根本性资源,最后一条路走到黑,导致了失败。
03 什么是风险?
风险,就是意外情况。
如同投资一样,通过前期的一系列分析,你找好了投资标的。通过自己的运筹帷幄,你拉来了不少的资源投入。但实际操作起来,前路上依然会有许多未知领域。
当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你有没有Plan B, 能不能控制住风险,考验的不光是你做事的韧性,更是你的智慧。
举个例子。
你是一个项目经理,负责把控整个项目的进展实施。
项目前期,方案做得顺风顺水,结果后面执行的时候开了天窗。供应商要给你的设计物料出了问题,可项目马上就要上线,重新做已经来不及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者,马上就会有预备方案。
比如找其他熟悉的供应商帮忙救火,或者用已经做好的设计图快速重新拼接一份物料,也可以将放置该物料的页面暂时隐藏起来,等到后续更新好再上线。
在不影响项目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想出各种办法把预期损耗降到最低,这就是风险管理。
那这种能力是怎么来的?
笨办法,把所有的坑都踩一遍,自然就会了。
基于已有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容易失败的地方,提前做好部署,给自己多留一个心眼,多留一点时间,多留一部分备用资源,才能防患于未然。
以上三点,规则,资源和风险,组成了做好一件事的通路。
掌握了规则,就设计好了事情从0到有的系统框架;搭配好资源,就组建了系统运转的必要条件;控制住风险,就能保证这个系统不出岔子,不掉链子,一切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如此这般,事情才能够做成。如果在这其中还有源源不断的热爱,那才是如虎添翼。热爱很好,但是你的热爱,需要有一点策略,不要白白浪费这份热爱。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