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万元一张画?惊吓的不止是“设圈人”

案例资讯
懂懂笔记
2021-04-16

近日,一位13岁的女生在“设圈”里“豪掷”数十万元买画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有网友惊呼05后的世界看不懂。

事件起因,是一位名为“芙芙”的未成年女生,半年时间花掉家长70万元在“设圈”约“画师”画所谓“人设图”。其中,最贵的一张“人设图”价钱高达7万元。事后,家长发现女生约稿的事情并与画师交涉,事件最终以画师妥协并退款告终。

最近几年,在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等领域,未成年擅自挪用家长钱款“出手阔绰”的事层出不穷。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限制未成年的网络消费。即便如此,“熊孩子”线上消费的行为,仍然是屡限不止。这一次在游戏圈之外的事件,也让“设圈”等更多圈子浮出水面,其中未成年消费问题所牵涉出的一系列疑问,也引发了更多互联网创业圈层的探讨。

家长为“熊孩子”退货不罕见

事实上,除了“设圈”事件之外,未成年线上消费后被家长发现并要求商家退货、追讨钱款的现象,一直以来并不罕见。

在国内某电商运营者论坛上,懂懂笔记发现有好几位电商经营者询问,未成年网购后家长要求退货、退款,作为商家能否回绝。

“如果只是偶尔一单,我觉得问题不大,退就是了,可一个月遇到了两、三次太烦了。”一位昵称为“虾米”的汉服商家表示,她在淘宝经营汉服,由于汉服面向的都年轻群体,遇上“熊孩子”买家的几率也较大。

仅在三月份,她便已经遇到四位未成年买家利用家长的电商账号,下单、购买汉服。在商品到货后,家长发现了孩子悄悄利用其账号购物的行为,随即找到作为商家的她,要求退货退款。

“对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下单的是未成年人,家长不知情,所以要退货退款。”起初,虾米对于尚未拆封、清洗,不影响二次销售的订单都进行了退货退款的处理,“但有的订单,已经到货好几周,汉服已经清洗过了无法二次销售,对方也要求退货。”

对于类似的情况,她也遵照商品无法二次销售的原则,回绝了家长退款退货的要求。然而,原本好声好气、态度还算诚恳的家长听闻后立马“变了脸”,义正言辞地“警告”虾米,出售商品给未成年人是违规、甚至犯法的行为。

“说是如果不给退货、退款,就要通过平台举报,甚至走法律程序,真的太吓人了。”遇到“难缠”的家长,无奈之下她只能是自认倒霉,同意退货、退款。至于商品的运费,则协商由购买方负责。

如果说虾米的遭遇足够憋屈的话,那么以下的商家,就只能用“倒霉”形容了。

在豆瓣上,懂懂笔记看到一位闲鱼卖家“吐槽”其出售未拆封闲置书籍经历的遭遇,由于商品是由未成年拍下,家长发现之后要求其退货退款。对方提出“孩子只有10岁,受法律保护”的理由,宣称只负责商品退回时的运费,不负责卖家发出时损失的运费,最终因为八元的运费,双方甚至闹上了官方“小法庭”、并进行裁决。

最终,该卖家被裁定“输了”,需要根据对方的要求退货、退款,还损失了运费。

该事件也在豆瓣引发热议,有网友同情卖家遭遇,更有商家同行称,日后做生意,要留心、警惕“熊孩子”买家,避免造成额外的损失。

那么,商家出售给“熊孩子”商品后,即便已经影响到二次销售,且造成商家损失,家长仍要求退货、退款,真的有法可依吗?作为电商领域的商家能否避免、杜绝将商品、服务出售给未成年人呢?


如何鉴别屏幕背后的“孩子”?

有法律界人士告诉懂懂笔记,未成年人在线购物家长是否可以要求商家退货退款,其实也分具体情况。倘若未成年人购物与商家订立的买卖合约无效,诸如诱导、欺骗消费,那么家长可以要求完全退货退款,同时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然而,倘若商家对于未成年人的身份并不知情,那彼此间所订立的买卖合约有效,如果商家并未承诺“无理由退款”且影响二次销售,商品虽然可退,但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商家可与家长商讨。

因此,未成年人线上消费与商家订立的买卖合约是否有效,先要看有无诱导消费。

对此,从事电商行业将近十年的商家张巧告诉懂懂笔记,她不否认行业有商家存在诱导消费行为,但毕竟是个别现象。“在最高法出台了未成年人打赏、充值可退的《意见》之后,大家都比较谨慎。”

张巧分析,尽管最高法出台的《意见》主要是针对互联网虚拟产品,但一般的电商商家,普遍也都避免涉及未成年的消费行为。而对于电商商家而言,最困难的就是如何鉴别消费者是否为未成年人。

实际上,未成年群体往往都是通过“盗用”家长的电商账号进行消费。而作为出售商品的商家,也无法尽职询问每位买家,鉴别对方是否为成年人。

而在此次“设圈”事件当中,当事人在与画师沟通、约稿时也称自己是成年人,甚至给自己安上“留学生”身份。直到其家长接管账号,要求退款时,部分画师才知道对方其实是未成年人。

“如果商家不知情,其实可以让家长在退货时承担一定损失,但卖家基本都不敢提。”张巧无奈的表示,尽管“熊孩子”的消费行为家长有监管义务和责任,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家长往往都会弱化自己的责任,并以“未成年受法律保护”为由,要求商家退款。

于是,即便是快消食品、已拆封或无法二次销售的商品,商家也只能退货退款,更别说商讨相应的损失赔偿。毕竟,商家开店为了做生意。谁也不会为了一点儿损失,而冒着卷入舆论风波的风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3.1%,小学以上各学历阶段的普及率均已超过97%。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未成年人“触网”也变得异常简单,在加上家长疏于监督、管理,未成年也开始渗透在各线上消费领域。

而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性,商家无法非常直观的鉴别消费账号的操作者是否已成年,因此,也导致了“熊孩子”购物后,家长要求退货退款的现象频繁发生。

与此同时,随着类似事件的增多,一部分行业人士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担忧。


类似退货理由或被“滥用”?

这次的“设圈”事件之后,有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对版权、交易风险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担忧。

“虽然不具备版权,但对方毕竟看过画师的画,了解创作风格,要仿画也不难。”平面设计师出身、目前在淘宝经营美工店铺的小颜表示,如果任何消费都以“熊孩子购物”为理由成功申请退货退款的话,那对于设计、内容创作从业者而言,简直是一个噩耗。

原因在于,设计、内容创作行业输出的产品,基本都是依托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创意,一旦设计、创作的内容交付给给约稿、定制的买家,对方即能了解设计、创作者的逻辑,“我担心,利用未成年的身份退货,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人士剽窃、抄袭创意的手法。”

小颜告诉懂懂笔记,倘若别有用心的人士要剽窃、抄袭设计、内容创作者的思路,往往只需通过电商平台向提供相关业务的商家约稿,并“借鉴”其思路重新创作,之后再以“熊孩子”乱拍、错拍为由要求相关商家退款。

如此操作,买方剽窃、抄袭了设计、创作的创意,同时只花了极低成本甚至不花钱。即便创作者收回了所谓的版权,其结果也是于事无补。毕竟,买方自打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合作。

同样,在“设圈”事件发生之后,有电商从业人士也担心,如果多数买家以“熊孩子”为由退货,所谓未成年人的身份有可能会成为不良用户滥用、充当无条件退货的理由,“毕竟,家长动不动就说要保护未成年,要举报商家,大家都害怕。”

在淘宝上经营3C数码的商家“蒋蒋”告诉懂懂笔记,此前也有买家在他的店铺中拍下了一台二手游戏机,在超出“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承诺期后,突然要求退货。而理由就是该用户未成年的孩子盗用其账户买下的,因此蒋蒋只能给对方退货退款。

“之前以为是孤例,没有多想,但这次(设圈)事件之后,我真的有点害怕了。”他无奈地表示,如果所有的买家都利用“未成年”身份退货,无视买卖承诺与约定,行业规则或将彻底乱套。


【结束语】


显然,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未成年人在线消费后,家长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监管责任并无详细规定。面对类似的退货退款理由,商家妥协也是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谁也不愿意卷入保护未成年人的“大话题”中。

此外,一部分行业人士所担心的未成年人身份是否会成为用户无视买卖承诺,无条件退货退款的“万能药”,甚至成为不良机构剽窃商业创意的“挡箭牌”等问题,同样值得所有业内人士深思。

未成年人的确需要保护,但是谁来监管未成年人购物的资质,包括这种“理由”被无限放大甚至滥用?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