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砸冰箱”背后的冷思考

公关PR
杜心
2011-11-28
艾瑞
    最近,网络名人罗永浩怒砸西门子冰箱,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事情缘起于今年9月,罗永浩连续发布微博指西门子冰箱“门关不严”,并表示“再也不买这个倒霉牌子了,电器还是日本人做的靠谱”。此条微博被网友们转载3000多次。随后,负责生产销售方相关人员曾两次致电与罗永浩联系,但双方沟通并不顺畅。西门子家电官方微博虽表示了歉意,并承诺免费上门维修,但否认冰箱存在质量问题,而罗永浩则坚决要求西门子承认其冰箱有质量问题......僵持之下,罗把三台西门子牌冰箱拉到该公司北京总部,挥起了铁锤。
 
  对罗永浩砸冰箱一事该如何选择立场?我挺纠结。从情感上说,作为一个在中国市场上长期弱势的消费者中的一员,是应该站在老罗一边的,有时候,面对那些傲慢的大公司,只有消费者硬起来,它们才会软下去。在这方面,不能纯以动机论结果,只要事实确凿,达到“纠错”目的,哪怕老罗就是像质疑者指责的那样在“进行个人炒作”、“被竞争对手利用”,实质上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做了贡献。
 
  但我吃不准的是:西门子冰箱究竟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这事儿不但西门子说了不算,老罗说了也不该算。从九月份至今已经三个月了,还没有任何官方机构对“是否有质量问题”给出权威鉴定结果,也就是说罗永浩对西门子冰箱的指责到目前为止还主要属于个人主观判断性质。如果,我指的是万一,西门子冰箱没有质量问题呢?这吸引了万千关注的几大锤岂不是很有砸错之嫌?又该如何交待?
 
  诚然,西门子在“冰箱门”事件中轻率的咬定冰箱无质量问题,表现得态度傲慢,“完全不符合一个大企业的身份”,但毕竟因服务态度砸冰箱跟因质量砸冰箱仍是截然不同的两类问题。
 
  老罗这几锤头如果砸对了没什么好说的,那纯属西门子活该,但如果砸错了,在如此大的传播声势下,相关企业可就太冤了。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即便事后老罗站出来为西门子正名,恐怕仍难弥补其品牌损失,这还因为是西门子这种全球五百强公司,如果换一家其它企业,结果或许远不止于此。上世纪末,民营保健品企业三株在市场上可谓家喻户晓,但却由于“8瓶三株喝死一老汉”事件在媒体上的广泛传播而在极端时间内走向衰败,即便最后法院判定老汉死亡与三株没有关系,也已无济于事。类似例子还有秦池酒厂的失败,当时,一篇《川酒滚滚流秦池》的媒体报道直接几乎将这家标王企业推倒,尽管勾兑白酒对消费者其实并不算一件坏事。
 
  虽然砸冰箱事件最后到底谁是谁非还有待观察,但一个事实必须正视:以前,只有媒体具备那种瞬间发动舆论击败甚至击垮一家企业的能力,但从“冰箱门”所引起的巨大关注与反响看,如今的个人通过微博类自媒体也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很多名人通过自媒体而成为超级名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已不仅限于微博上的斗斗嘴,约个架,其实际干预生活的能力已堪与媒体比肩。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通过自媒体而具备了超能力的名人来说,他们可以这种能力为善,也可以为恶。为恶者自然最后总是逃不过大众雪亮的眼睛,但为善者却又再分为两种:主观上的为善和事实上的为善,而尤以后者最难。有哪个名人会承认自己利用影响力进行了负面建设?比如,居左的孔庆东教授就不认为他在微博上骂记者或“汉奸”是错的,他认为自己是在匡扶正义。同理,居右的艾未未先生也不会认为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他人私人电话号码为错。而这些行为至少在事实上是饱受争议的。
 
  自媒体赋予了一些个体前所未有的能力,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干预生活,这或许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比如,在见识到其力量后,大公司们势必会检讨自己对待个体的傲慢态度。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比传统媒体使用起来更随意的能力,用得好,个体能采取更灵活更有力甚至稍极端的手段,更有效地除弊兴利促进社会发展,用不好,那就只能等着社会付出惨重代价之后再被纠错了。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