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
也就是2022年,
书亦烧仙草估值近100亿,
门店规模仅次于蜜雪冰城,
排名第二。
2年后:
1997年成立的蜜雪,29273家,
2010年成立的古茗,9001家,
2013年成立的沪上阿姨,8472家,
2008年成立的茶百道,8369家,
2007年成立的书亦烧仙草,6294家。
排名第五。
这两年门店数量,
发生了什么变化:
蜜雪冰城:
2022年,22500家
2024年,29273家
增加约6773家
古茗:
2022年,6669家
2024年,9001家
增加约2332家
沪上阿姨:
2022年,5307家
2024年,8472家
增加约3165家
茶百道:
2022年,6361家
2024年,8369家
增加约2008家
书亦烧仙草:
2022年,7000家
2024年,6294家
减少约706家
曾经的小弟,现在门庭若市,反观自家门前一片冷清,面对这种变化,落在任何人身上都很难受,书亦烧仙草开始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对于门店数量逆势减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是政策是否有优势,
二是自身品牌是否有问题。
首先是政策。
降是大趋势,书亦已经拿出了足够大的诚意:
① 免去了品牌使用费② 免去了开店综合服务费③ 管理费:首年5000,第二年按日缴纳④ 保证金从1万降为5000,老开新全免⑤ 加盟费象征性地收取10000⑥ 设备费用8.5万,其中3万可以分期一年
可以理解为加盟仅赚取1万品牌费用,对于这样体量的品牌来说可以说几乎没有。
所以加盟费用并不是导致门店数量减少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品牌自身问题。
从结果来看2年时间减少706家,对于加盟商来说只有在不盈利的状态下才会选择闭店,所以是品牌盈利能力变差了。
导致品牌盈利能力变差,
原因也只有3个。
第一, 产品层面
可能是产品价值不足,消费者觉得价值价格不对等。
这时候应该想办法提升产品品质,或通过设计出更有档次的包装,体现出产品价值感。
第二, 用户层面
有可能产品确实不错,它值现在这个价格,但是消费者没有真正感知到产品价值。
这时候应该做宣传、打广告,对消费者进行认知教育,提升品牌和产品形象。
第三, 竞争层面
同类似的产品,竞争对手很便宜,而消费者对这个产品有固有的价格认知,显得自身的产品价格贵。
这时候要么跟着降价,要么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针对更有消费能力的用户。
产品层面,书亦先从烧仙草这个细分品类脱颖而出,再推动品牌知名度提升,以小品类撬动茶饮市场,这个战略是成功的。
先通过差异化战略完成品牌第一曲线,再通过聚焦战略实现品牌快速增长,最后通过总成本领先战略成为头部品牌,这是一个品牌的成长路径。
对于书亦来说面临的是巅峰期之后如何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产品是否契合当下的消费需求?这是第一问。
用户层面,书亦的烧仙草系列特点是料特别多,对于很多人来说买的是一杯饮料,却能抵一顿饭。
“半杯都是料”这句广告语一点不夸张,质价比在同类品牌中来说是比较高的。
用料足,有质价比,难道是品牌价值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这是第二问。
竞争层面,当下属于咖啡茶饮混战时代,库底和瑞幸的9.9元大战,已经开始向其它行业蔓延,曾经定位30元的喜茶甚至几块钱就能买到。
价格战降低了消费者对茶饮行业的价格认知,对于定位中低端的茶饮品牌来说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高,要么跟着降,要么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
书亦已经进行了降价,烧仙草系列降到了11元内;鲜果茶系列仅比蜜雪冰城贵2-3元,已降到12元内,奶茶系列几乎和蜜雪冰城同价,均在8元以内。
站在我的角度看:
书亦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将烧仙草这个产品和品牌深度捆绑,很好地建立了品牌辨识度,是一大利好。
采取直接降价的方式向蜜雪靠近,几乎低于其它中端品牌,有竞争力。
以前门店黑白红的色调,站在当下看确实少了些质感,新的红色玉兔+一片绿色有点生物研究室的感觉,又感觉用力过猛。
所以,它当前的问题是品牌在用户心中的价值感不足,需要通过做推广对消费者进行认知教育,提升产品好品牌形象。
只是新的广告语看着有点头痛:仙草植物基,清爽低负担。
植物基,很难理解!
低负担,言下之意就是健康,无论是咖啡还是茶饮,主打健康就是个伪命题。
我买奶茶咖啡,绝不是因为健康,而是馋,想喝!
我吃火锅烧烤,也不是因为健康,就是味道上瘾!
所以应该更多从味道或情感层面下功夫。
比如:蜜雪冰城的甜蜜蜜,古茗的喝不腻,茶百道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茶,霸王喝出真茶味。
始终感觉书亦找到了问题所在,可惜用错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