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大众市场的品牌,才叫品牌

品牌
单仁行
2023-09-27

01

自从人工智能火遍全球之后,大家对于大模型、对于AI的应用都非常向往。

我们热切的希望,AI大模型的应用,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质的变化。 

全球的科技企业也在往这个方向上去努力,特别是中美的企业,发布了各种大模型。

哪怕是在“降本增效”的环境之下,企业也没敢舍弃在AI上的投资,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生怕自己被落下。 

但是,从盈利的角度看来说,目前没有任何一款面向公众的大模型能够盈利,都是在赔本赚吆喝。 

唯一只有一位大赢家赚钱都赚麻了,你猜是谁呢?

英伟达。 

微信图片_20230927095110.png

英伟达在最近一年之内,市值最高翻了近5倍,把勤勤恳恳搞出3nm芯片的台积电都远远甩在身后。

英伟达做什么呢?

它不做任何大模型,但它的高性能GPU却是任何一家大模型必不可少的算力支撑。

英伟达就是在淘金潮当中,那个负责把铲子卖给淘金者的人。

淘金者有没有淘到金子不好说,但卖铲子的人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

根据华尔街分析师预测,到今年年底,英伟达光是卖GPU这一项,销售额就可能突破500亿美元。


02

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我们总希望能遇到一个风口,享受到营销或者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市场新机遇。

一看到好的机会,大家总会争先恐后的一拥而上,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成为市场当中笑到最后的人。 

但实际上,真正能活到最后的玩家非常少,就那么几家企业。

就像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每个车企都希望自己成为用户的心头好,抢占终端的市场份额,这个过程中死了不知道多少企业,就连比亚迪也一度认为自己等不到春天。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车企背后,比如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公司,他们其实没有到前端去卖汽车,也没有去卖太阳能相关的产品,而是选择给新能源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结果他们依然活的非常好,活出了“宁王”的称呼。 

所以,我就在想,企业其实不一定非要做一个终端的大众产品或者项目,你可以为那些正在竞争的行业提供后端的支持,就像英伟达、宁德时代一样。 

我们很多企业对品牌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大家总觉得,我必须要到终端的消费市场获得大众认可,特别是在C端市场里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我才叫品牌,我在同行有知名度,那不算品牌。

其实,品牌有三个重要的维度。


03

第一个维度,品牌是要在目标市场里具备知名度。

英伟达在全世界想要做AI大模型公司当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包括像英伟达后面的台积电,在3C电子的品牌当中,同样具备很高的知名度。 

博世、宁德时代在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当中也具备很高的知名度。 

没有人认为它们不是一个顶级的品牌,它们在B端的知名度会逐渐传导到C端。

第二个纬度,品牌塑造一定要拉高声调,形成目标市场的首选。

也就是对终端企业来说,我采购你的品牌更放心。更加能够彰显自己的产品质量,或者是彰显自己的品位。

就像国内手机厂商会指明自己的芯片来自高通,自己的相机来自于徕卡,这就是一种质量的保证。 

如果品牌可以塑造到这样的程度,成为目标市场的首选,那这就是一个好品牌,不管是在C端市场,还是在B端市场。 

第三个纬度,品牌一定要有溢价。

什么是溢价? 

就是比其他的同行相比有更高的价格。 

溢价是怎么诞生的? 

我最近自己买了几个固态硬盘,一个8T花了360多元,结果我们专门负责做运维的同事一看,说我买错了,这个硬盘不好,连接不稳定,速率也比较慢。 

后面我一查,那些大品牌1T的正常价格,都要在300到400之间,因为我买的是个白牌,它确实很便宜,但产品质量是不太稳定的。

对任何的服务商来说,做品牌其实就是要严格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产出的标准体系和管控体系,同时把服务的质量做好,逐渐形成一个标签。

这个标签让我们能够在顾客心目当中有知名度,让顾客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 

这些就是品牌的重要概念。


04

我们把上面讲的联系起来,对今天的中小企业来说,我不一定是要去追求大而全的大众市场,冒着极高的风险让自己变得家喻户晓。

如果我们今天要传播的是10亿人群,那么品牌需要投入的成本会非常高, 

这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 

但是,如果我们只向特定的目标人群去传播,比如说我只向符合客户特征的人群去传播,我的成本就相对更低一些。 

我只要那些有需求,有能力买单的人知道我就行了。 

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我们今天去向专精特新靠拢的时候。一定要提前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市场,

也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叫STP理论——市场细分(Segmentation)、选择适当的市场目标(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

我相信,未来市场当中,不会有太多针对所有人群的标准化产品了,这样的产品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少。 

但是,一定会有大量的细分市场冒出来,这些细分市场是企业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机会点,它就是我们的赖以持续成长的“利基市场”。

在选择“利基市场”的时候,我们除了考虑产品应用场景和技术研发进度,还得考虑自身的条件。

如果不匹配,那延伸的线要短一点,也就是做一公分的宽度,做一公里的深度。 

我不需要面向太多的人群,而是锁定真正需要我的那部分人,把市场需求和产品应用场景紧密结合起来,给特定对象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今天的视播时代,借助于短视频直播这样的方式,进行营销策略的规划,目标市场的选择,做好相关的账号布局和设计,特别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内容。

细分市场的品牌,必须以内容为核心,进行全平台触达客户。

内容起点并不是制作图文、短视频或直播,而是在商品研发洞察阶段就开始了。 

这也就意味着,内容会贯穿一件商品、乃至一个品牌的全生命周期。 

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在这个市场里,能够真正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变成客户的首选,愿意给我们溢价。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