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者洞察 | 被揭穿的安慰剂为什么还有效果

消费者洞察
于子桓
2022-06-28

虽然还不知道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最终谢幕,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的,比如关于安慰剂。

因为中药和西药在疫情的一开始都声称对病毒有效,于是催发了一场关于实验标准的讨论,所谓的双盲实验。而在双盲实验当中,一个概念被提了出来——安慰剂。

说起这个双盲实验其实一点儿都不难,想象一下你种了两块地的韭菜,你为了考察一下到底种韭菜要不要浇水,所以你对其中的一块地保持浇水,而另外一块地不浇水,最后你观察韭菜长了10天以后的高度、密度等等指标,这其实就是一个对照实验。

现在问题来了,人不是韭菜,韭菜浇不浇水对它的生长或者对它的情绪没有影响。但是人吃不吃药是有影响的,所以医生们就开发了一个叫做安慰剂的东西,也就是说给一组人吃药,另外一组人吃长得跟药一模一样的糖豆,这个糖豆就被称之为安慰剂。

在很多临床医学的实验当中,安慰剂都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说在治疗不孕不育的时候,安慰剂组有时候的疗效会有20%,这个时候我们会把这个称之为安慰剂的疗效。

这个疗效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我们暂且不去管它。但是医生发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当我在给你吃安慰剂糖豆的时候,我告诉你这就是安慰剂,就是个糖豆,但这个时候安慰剂同样有疗效。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安慰剂的疗效当中除了包含心理治疗之外,还有其他的有效部分。而揭穿安慰剂的疗效,事实上是揭穿心理上的被治疗感觉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逻辑推理上的来说,看起来这种推测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平常跑步的时候用耐克APP,这个APP在正常户外跑动的时候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异性。但是如果我某天下雨,在家里面客厅里来回跑圈儿的时候,它的功能就让我特别的惊喜。

这个时候,因为它失去了定位能力,所以它就默认我的步幅是1米2,跟户外运动时差不多。于是,事实上我在客厅里跑步的速度可能是9分钟每公里,但在APP那里显示出来就是5分钟每公里。

这是一个会自己作弊的APP,太让人惊喜了。这大大刺激了我在客厅里运动的积极性,以至于上个月我基本上都没怎么下楼去跑步,因为奖励太丰厚了。

640 (5).png

你看,我明明知道他是一个作弊的APP,结果是假的,但是我依然得到了巨大的鼓舞,这是不是就是那个被揭穿了安慰剂的安慰效果呢?

过去我们认为人是理性的,是清晰地知道投入产出比的,所以会有偏好,偏好那些投入更少、产出更多的方案;同样,人是有逻辑的,违反逻辑的、欺骗性的行为并不会通过人的理性的检验,因此也不会对人造成实质的影响。

然而在以卡尼曼、泰勒为首的行为心理学家看来,人是有限理性、有限自私和有限自控力的主体。比如这个作弊的APP,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不要以为我的快乐是因为我可以拿这样一个作弊的数据去公布给朋友们看,然后在朋友们的赞扬声中获得快乐。其实我在分享给朋友们看的时候,我会跟大家说这是一个作弊的APP,所以其实我的快乐并不来源于朋友们的赞赏,而是来源于我看穿了它的作弊行径。

在这样一个真实性之后,却依然能获得的快乐感觉;或者说看穿作弊的本质这样一个理性的行为,无法影响我从更直接快速的生理通道当中获得的快乐感。

清华大学的彭海平教授从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他发现多巴胺有一些神奇的快乐效果,尤其是如果让人能保持10分钟以上快乐的时候,它就会构建出一个快乐的神经网络。这个时候快乐会成为某种记忆被调动。这个理论也许过于复杂,今生我们也没必要去深究它。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当我看到那个5分钟配速的数字和跑出来高了接近一倍的公里数的时候,我的快乐记忆被唤醒了,多巴胺浪潮滚滚而来,快乐充盈全身。大脑中关联快乐的那一部分身体语言被集体点亮,正如浩瀚的星空一样,快乐经久不息。

这个时候就算意识给出点所谓作弊的信号,也根本无法影响快乐的星光闪耀。事实上,这也是卡尼曼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发现之一。

人总是被线索快速的带入快思考,并据此迅速作出反射,完成任务。比如传统的经济学去判断一个人到底是风险偏好或者风险规避型人格的时候,会设计一个实验:问现在有100块钱有两种方式可以获得,一种是直接拿走100块钱;一种是扔一个钢蹦,如果正面朝上,拿走200反面朝上一分也没有。请问你喜欢哪一种方式?直接拿走100块钱的叫风险规避;参与赌博的叫风险偏好。

然而卡尼曼通过实验发现,事实上所谓的风险偏好或者是风险规避,跟你给出的线索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现在小区被管理了,如果你想出小区,你必须要在以下的两种方式当中选一种:第一交100块钱就可以直接出小区;第二扔一个的钢蹦,如果正面朝上,那么你不要钱就可以出小区,如果反面朝上付200块钱出小区。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马上出现了不一样的风险偏好。

在第一组实验当中,大概有70%的人风险规避,直接拿100块,30%的人风险偏好。

而到了第二组当中,当线索变为要失去100块的时候,立马有70%的人变成了风险偏好,参加赌博,而仅仅只有30%的人变成了风险规避,付出100块。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得到或者是失去这两个不同的线索,就会导致人风险的偏好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有限理性的最明显的表现。

所以不要简单的认为你是一个固定的模板,有相对固定的偏好。事实上,外部的线索不同,你有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偏好。这才是真正的人,也是新消费洞察要揭示的重要部分。

今天的新消费洞察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模型。我们会把新消费者洞察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做任务,也就是说你当前到底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因为这个任务,所以你需要去雇佣一个产品或者是服务来完成它;

第二个方面叫做线索,在当前的环境当中,什么样的重要线索刺激了你,让你产生了或者是调用了你心智当中的不同部分;

第三个部分我们称之为心智,但这个心智不是传统的消费者统计学的心智,而是和线索匹配的真正的心智:比如上面所说的得到的情况下,风险规避;失去的情况下,风险偏好,而不是传统所谓的无线索的心智。

新消费者洞察,与行为心理学家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理论作为基础重新展开,比如损失厌恶、心理账户等等;

而新消费者洞察同时又以进化营销学的进化论作为基础指引,追求在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的市场生态中逐步演化,形成和生物演化一样,具有各种各样侧枝和末端的进化树。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