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媒体的嘴里,那么容易被“强奸”?

消费者洞察
营销王老炮
2019-09-17
在朋友圈刷到一篇《“强奸式”电梯广告》,一度赞叹作者的批判手法,简单而高级,没有一丝累赘,就能让读者的情绪瞬间达到高潮。
但突然发现,看完文章后,除了记住我们被电梯广告“强奸”了之外,没有记住任何东西,“强奸”这个词像个恐怖片,大家捂着眼睛却忍不住要偷看,所以媒体总是不厌其烦的放在标题中,恨不得放大加粗斜体标红。
咪蒙虽“死”,但有千千万万个咪蒙站起来了,挑起你的情绪,却对解决问题的途径点到即止,周而复始,让你上瘾。你爽你的,他拿他的十万加,你看,双赢,多好。
他们经过长期的训练,把握了挑逗情绪的要领,字里行间都是站在弱势群体的一边,为你被割韭菜而不公、为你被贱人打扰而叫骂、为你被电梯广告“强奸”而呐喊。
他们只想让你看到世界对你不公的样子,所以他们总是提醒你电梯里的垃圾广告是多么无耻,你却不知道,他们自己扫电梯广告里瑞幸咖啡的打折二维码时,是多么真实的「真香现场」。
品牌的洗脑广告是品牌方自己选择的一种方式,他就像70年代村头大榕树上的那个喇叭,一旦想起来,你不得不听。
但是你告诉我,以洗脑广告著称的脑白金、恒源祥现在都去哪了?世界杯前后的洗脑团队BOSS直聘、蚂蜂窝、知乎、铂爵旅拍现在活得怎么样了?
商业世界是有反身性的,意思就是,当品牌选择洗脑的方式跟消费者对话的时候,消费者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应品牌方,并对品牌方造成影响。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果传播的方式不对,品牌越用力,死的越快。
同理,如果消费者品牌提供的信息没有价值,不产生购买甚至引起消费者反感的时候,渠道投放的效果会非常明确的反馈给渠道本身和品牌方,谁都不傻,效果不好的渠道,品牌方还会继续投放吗?提供不了有价值信息的品牌,渠道还会跟他合作吗?
电梯和电视、新媒体一样,都只是一个传播的渠道,电梯的密闭性是这个渠道特有的属性,按媒体们的说法,电梯广告的存在,天生就是为了“强奸”你而生的,而且,曾经的电视广告直接就是为了“强奸”全国人民而生的,这么延伸下去可不得了,街边拿传单跟着你前行十几二十米的健身教练、英语机构的老师也是在“强奸”你,视频中间插播的广告也是在“强奸”你。
为什么在媒体的眼里,全世界都要“强奸”你呢?
明明是品牌方没有对应相应的渠道提供有价值信息的问题,情绪却被引导到了渠道身上。
大概是因为那些媒体们知道,情绪发泄是需要聚焦在一个点上的,品牌方的问题没办法让读者的情绪集中发泄,就没有办法形成规模性的传播,所以电梯广告必须背这个锅,电梯广告必须“强奸”你,而且你们每个人都无处可逃!
他们嘴里说公众号是个存量的世界,必须要争夺读者的每一秒注意力,才能在这个存量世界里活下去,他们做到了,用“强奸”这样的字眼做到了。在他们眼里,电梯广告是利用密闭空间形成了自己的注意力经济,完全规避了互联网这个存量世界的竞争。
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嫉妒,就“强奸式”的把用户在电梯里的这段时间定义为垃圾时间,在他们的眼里,在垃圾时间里投放垃圾广告,是没有价值的。
完全诠释了一句硬核的话——“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最后一件事情他们倒是喊对了口号,提示读者们电梯属于业主购买房产时花钱买的公摊面积,受《物权法》的保护,但这个提示又有什么作用呢。
西安奔驰女车坐在引擎盖上哭了一鼻子,撬动了整个4S店收费的潜规则内幕,那如果想要解决公摊面积的广告投放问题,可能得有人在坐在电梯口哭上半天,上个抖音才能解决了。
所以看完那篇文章,突然觉得自己的情绪无处安放,一种情绪高潮过后的空虚,好像失去了什么,但实际有没有。
读者们就是这样被“强奸”掉起胃口后,跟着媒体们的节奏开始情绪的宣泄,一篇又一篇,像毒品一样,直到精力耗散、啥也不知道而剧终。
不去分析品牌为什么要傻到做洗脑广告去惹怒消费者,不去思考电梯广告背后运作的逻辑到底能不能实现双赢,这一切到底跟自己有没有关系。
而是在媒体嘴里的“强奸”中找共鸣、找归属……那只能活该你被电梯广告“强奸”了。
因为你的思想正在被任人宰割。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