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奶茶,隐形王者

案例资讯
小马宋
10小时前

一大早看到古茗今天在港股上市的消息,很为古茗开心。

我曾在《小马宋创业简史》中,写过小马宋和古茗的故事。今天把这篇文章,重新发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眼中的古茗,是什么样子的。

2017年的跨年演讲,罗胖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个扎根在县级城市的奶茶品牌,就是古茗。

那时我是古茗的营销顾问,他们的故事也是我跟罗胖讲的。

2022年的跨年演讲,地址在深圳,罗胖的团队采访了深圳的一家夫妻经营的奶茶店,这家店一年营业额700万左右,也是一家古茗奶茶。

古茗这家企业,有许多很反常识的经营举动,但确实触及到了企业经营的本质。

比如这家门店数过万的奶茶品牌,至今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还没开设过任何门店。比如,古茗至今开店的省份,还不到20个。

它们95%的门店都开在山东及以南地区,在河北有少数门店,再往北,门店数是0。

在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快速扩张开店的同时,古茗今年的经营方针是放慢开店速度,不以门店数为考核标准。

今天我就来说说我认识的古茗。

2016年下半年,古茗的市场总监约我在杭州见面,那时候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古茗,他说他们有600多家门店时,我还以为是他们开的是茶叶店。

后来古茗跟我签约,我成为他们的营销顾问(这时候我已经决定不再接策划业务,专心做营销顾问,出卖我的个人时间)。

我第一次去古茗是在2016年国庆节的前夕。

它们当时的总部在浙江台州温岭县大溪镇,在一个很像是工厂仓库的地方,就是古茗奶茶的总部,低调得不像一个头部品牌。

那两天,古茗的创始人王云安带我在台州附近看了十几家奶茶店,包括大溪镇,温岭城区,以及周边的几个县城。

微信图片_20250213161244.jpg

右一:古茗奶茶创始人王云安

我们还去了雁荡山区里的一个镇,那个镇只有2-3万人,也有一家古茗,当时这家店正在备国庆节的物料。

王云安跟我说,一个老板如果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年度经营周期,他就很难判断什么时候该备多少货,而这家奶茶店的老板是有这个经验的。比如小镇上过年销售就很好,但是大城市过年期间就没有业绩。

其实拜访期间最让我感慨的是,王云安对每一家奶茶店都如数家珍,这家店是女儿大学毕业后回家管店;那家店的店主特别文艺,是当地的打卡网点,总部还特许她们每杯奶茶涨价1-2块;有的门店生意不好,老王说因为店长太懒,不够勤快,但他自己又不相信勤快了就能多挣钱,所以如果再不改,总部就会接管这家店三个月,把他的营业做上去给他看;另外一家店,原来生意不好,然后就卖茶叶蛋,卖手抓饼,其实是不重视产品品质,操作流程不规范,奶茶出品还原度不高等等等。

王云安几乎熟悉去的每一家门店和每个店老板的特点,也做了很多努力,帮他们提升业绩。

同时也跟我介绍了当年古茗为啥能做出来,比如古茗装修的时候,店内的灯要比周围店铺亮很多,这就更能吸引人。

比如古茗当时的街边店都要内退几十公分,这样排队的顾客就可以躲风躲雨躲太阳,还能享受到店里的空调,买奶茶的体验就更好。

王云安大学毕业就和同学一起开了一家奶茶店,惨淡经营了很久,后来他偶然间看到了一本麦当劳创业的传记,有点恍然大悟,门店也越做越好。

古茗在创业早期,当时市场上充斥着割韭菜的“快招品牌”,但古茗一开始,就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让加盟商赚到钱。

所以,古茗在拥有70多家加盟店的时候,王云安一年赚到的利润,还不如一家加盟奶茶店多。

因为那时候古茗门店数少,采购能力有限,很难在供应链上赚到毛利,那他们就主动降低总部的利润,让加盟商先赚钱。

古茗最难能可贵的能力,还在于他对自己的企业和品牌经营,有极强的原则和规划,从来不冒进,拥有极强的战略定力。

比如古茗在2000家门店的时候,主要还是在浙江福建,因为他配送仓的配送范围有限。而他们又不愿意为了多开店而牺牲物流的效率。

因为由总部统一采购,可以保证产品的味道和品质。

比如水果如果各地店主自行采购,那口味就会差很多。但总部配送新鲜水果,就需要冷链,所以古茗的做法是密集开店,然后建仓,自建物流和供应链。

                微信图片_20250213161248.jpg      

图片来源:微博@古茗茶饮

这就是我们看到古茗为什么近万店的时候,还分布在很少的一些省份的原因。

那 2016年 之后,我给古茗做顾问,都做了什么呢?

其实古茗当时有一个迷茫,就是喜茶突然爆红,古茗很渴望能做一个跟喜茶类似的品牌,因为那时候它也觉得自己的门店挺土的,市场部的同事也很渴望能做出一些喜茶那样的东西。

我觉得我很重要的作用,是指出古茗不适合朝着喜茶的方向去走。

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的基因不同,你看大溪镇上大大小小的企业,他就没有这种“时尚、潮流”的基因,你硬要这么做,就会有点东施效颦。

每个做成功的企业,其实你会发现他们各有各的成功道路,而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资源,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去学某个企业或者品牌。

你不能让郭靖去学令狐冲,也不能让韦小宝去学陈近南,他们都学不会,企业也是一样的。这是在战略上的顾问。

后来古茗虽然没忍住试了试,做了一个叫“零氧化”的新品牌,后来还是偃旗息鼓,没声没息了。另外,古茗很多年一直对自己的品牌口号游移不定。

我做顾问期间,跟他们确定了品牌的口号,叫“每天一杯喝不腻”。

微信图片_20250213161251.jpg

图片来源:古茗茶饮官网

为什么是这句话呢?因为我跟许多古茗的顾客聊天,发现他们确实觉得古茗的奶茶更耐喝,可以每天喝都不腻。

还有呢,我那时候就已经觉得古茗隐隐有王者气象,将来古茗会是一个国民级奶茶,它会服务为数众多的顾客,“每天一杯喝不腻”也符合古茗未来的方向和企业定位。

古茗给我一个很好启示的点,是古茗负责运营的合伙人戚侠说的。戚侠说,古茗不贪多求快,每年重点改善、改进、做好一件事就好了。

比如有一年,古茗那时候已经有上千家门了,古茗那一年重点只抓一件事:让每个门店都拉上横幅。

你可能会觉得,拉横幅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其实你如果经营过大型连锁品牌就会知道,要想让几千家门店都按时拉上横幅,并不容易。这里涉及物料制作、配发、门店执行、督导等各个环节。

而古茗那一年就是重点只抓这一件事。

古茗每一年都会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比如物流,人员培训,门店管理等等。

其实你想一想,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策略,因为你一年就可以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一家企业一年就可以把一个问题解决,累计10年,你就可以在大部分企业经营的模块中做到优秀。

而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综合要素组合导致的成功,这才是最本质的成功学。

古茗算是我们营业第一年最重要、也最成功的客户之一,可惜那时候我们公司还没有设计能力,我当时也志不在提供全案咨询服务。

导致后来很多来咨询合作的客户问我们:你们给古茗做了什么?的时候,我竟然很难说清楚我们究竟为古茗做了什么。

因为一个符号,一个IP设计,一套包装,尽管在企业经营的成功中并没有占据很大权重,却很容易让人知道和理解这些都是这家咨询公司做的。这也是几年后,我决定要做全案咨询的原因。

不过当时我还没有这个想法,还是继续悠哉悠哉地做我的咨询顾问。

我做古茗奶茶的顾问做了两年,后来即使不再合作,我们与古茗还是常常互通音讯。

后来古茗总部搬到杭州,我每年几乎都还去拜访一次,也成为了持续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这就是我们的客户古茗的故事。

古茗今天在港股上市了,我衷心祝福古茗,也祝福其他像古茗一样认真经营的中国企业,祝福它们越来越好!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