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新作“香肠嘴”,丑出圈了

案例资讯
休克文案
2023-10-30

最近广告圈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华与华的新作“香肠嘴”logo,先放图给大家感受一波。

一个长了香肠嘴的圆脑袋男孩“烫嘴哥”。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543.png

slogan也是很简单,匡迪保温杯,明天还烫嘴。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606.png

有网友言简意赅地做了总结: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但我只会丑拒不买。

作为一家设计费500W起步、被誉为行业内最贵的营销公司,华与华每次出新作都会在网上引发争议。

像把“舅舅”直接扔碗里煮了的“老娘舅”、花了600W喜提“光头强”丑logo的泸溪河……华与华一直保持稳定性“喊麦”洗脑输出。

传播度肯定是有了,至于好坏,从广告的角度,还得打个问号。


1.卖点形象化,让用户清晰感知价值


在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时代,没有实质性创新的品牌,真的很难打动消费者。

但产品还是得卖出去,那就必须提取一个与众不同的“卖点”,并要给用户一个“为什么购买的”的理由,才能完成建立品牌的目的。在这点上,华与华还是挺深谙套路的。

打个比方,保温杯有很多卖点和价值,长效保温、经久耐用、小巧便携……但这些消费者是没办法直接感知到的。

先来感受下原版LOGO,中英文组合的字体logo,并用小字强调品牌悠久年份。整体很中规中矩,没有凸显行业属性,更像是一个鞋类品牌。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608.jpg

来看看升级后的logo对比,华与华直接提取了一个保温杯最突出的卖点“长效保温”,长效保温=喝了会烫嘴=一个被烫肿了的O嘴。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610.jpg

通过夸张比喻方式将卖点形象化,让用户在看到匡迪保温杯第一眼就被记住,在用户心智中占领一个“烫嘴保温杯”的位置。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614.jpg


包括在slogan提炼上,也是用了一句朗朗上口的押韵口头禅:明天还烫嘴。

比起“24小时烫嘴”这类文绉绉的广告语,口语化广告更接地气。就像品牌和你面对面聊天、直接把核心信息传达给你,用户在接收广告信息时没有障碍。

另外,你也能通过口头传播、将品牌利益点再次传达给其他人,口口相传、二次传播。

整体辨识度还是比较强,香肠嘴小男孩形象也相对年轻化,容易做延展设计,和目前市场上其他走轻奢路线的保温杯品牌,形成差异化对比。


2.套路化表达,只有母体没有文化


熟悉华与华的朋友都知道,除了「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他们还有个营销理论「文化母体理论」:即用人们本来就熟悉的知识或经验场景、进行加工改造,最后变成品牌独有的资产。

不过,这次给匡迪找的文化母体多少有点牵强,未免有点过于套路化。

创意的逻辑是,由于保温效果太好、每次喝都很烫嘴、烫到舌头都痛了,然后联想到《东成西就》梁朝伟扮演的香肠嘴角色,于是就有了“烫嘴哥”IP形象。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618.png

但这个香肠嘴,怎么看都像是辣椒吃多了,有网友吐槽:还以为是餐饮麻辣烫品牌,够辣。

原片中,梁朝伟扮演的欧阳锋也是因为中毒、嘴巴才会肿成香肠的样子。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621.jpg

这和保温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在后面的营销中,估计也很难对所谓的“文化母体”更深入挖掘。


3.黑红也是红,让品牌变成用户谈资


花500W做个新logo,这件事值得吗?

娱乐圈名利场有一句至理名言,“黑红也是红”。被夸是好事,被骂也是好事,唯独“没声音”才是最可怕的事。

广告圈也是同理,比如之前小米花200W请原研哉换logo被群嘲“只是修了修角”,华与华给得到做得新LOGO连创始人罗振宇都忍不住开直播“吐槽”……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626.jpg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629.png

站在企业角度看,他们不只是想要换个“更好看”的品牌形象,而是更想要借助原研哉、华与华这样的行业大咖,博取更多关注和讨论热度。

商业设计不是艺术,不是为了好看而设计,而是为了卖货而设计。卖货第一步,就是先吸引用户关注。

像匡迪保温杯这类面向大众的设计,无非还是希望能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让用户记住品牌。在没有投入一分钱营销的前提下,匡迪新形象一发布就引发众多网友热议,也算是另辟蹊径的营销。

不过,掀起话题讨论只是第一步,品牌想要真正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后期的营销内容必须得跟上,从被群嘲的建立品牌认知阶段、迈向提升品牌美誉度阶段。


4.洗脑再洗脑,中国式喊麦品牌


纵观华与华所有作品,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点,都在往死里放大放大再放大,通过设计变相给消费者不断洗脑、直至嵌入用户心智。

微信图片_20231030211632.jpg

类似的洗脑广告,有世界杯期间的“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伯爵旅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

放大,是突出焦点最直接的一个手段。

这些“丑设计”和“烦人广告”,或许可以在信息爆炸时代、帮品牌实现快速突围,完成某一阶段商业目标。

但如果每个品牌都想走这条捷径,中国本土品牌未免太过于贫瘠。如直播间里的扮丑无下限博取眼球,看多了也会觉得无趣。

从长远看,这种洗脑也绝对是弊大于利。品牌是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并希望与之发生长久关系,当品牌聚集越来越多忠实粉丝、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虽说商业是功利性,但商业设计也可以多点审美主义。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