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门禁制度
最近经常跑医院,遇到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因为疫情反复,很多医院希望控制在医院的人数,所以出台了很多规定。
我最近跑的一家医院定了这样的规矩:
挂了号,或者有预约单才能进入医院;
病人在预约时间内提前30分钟进入——限制院内人数;
每个病人限定一个家属陪同,需要扫码在一个小程序上绑定患者。
绑定流程之复杂,令人发指,年轻人还能应对,老年人就真的没法破解这种套路。但这也就算了,毕竟医院有自己的担心。
不仅如此,这个医院给门诊楼设计了非常高端的门禁,你可以刷身份证,也可以刷随申码进入,但前提是你必须是提前30分钟进入门诊大厅的病人,或者你通过扫码,以家属身份绑定了一位挂号的病人。
否则你刷不进去。
我一开始觉得这种设计非常高端。医院提了需求,供应商的产品经理设计了一套逻辑自洽并闭环管理的一套入院流程。
点赞。
但是我还有一个疑问:即使只让患者提前 30 分钟进入,为啥门诊大厅里依然人满为患?
生病的人,真的这么多吗?
看完病之后,我知道了原因。
我忘记打发票就离开了医院,发现时已经离开了门诊大厅,想要再回到医院打印病史和发票。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tmd,我是不是还得挂个号,然后才能进去门诊大厅。
再一想,很多病人都有得去门诊大厅办事的各种需求,但并不见得每次都要挂号,他们是怎么进去的?
我来到门禁的位置,对着看守门禁的门卫讲了我面对的困难。
门卫创新性的给出了简单的解决方案:
你速度快一点,跟着前面的人一起进来就行。
……
我随即仔细观察了一下,刷证进入的其实是一小部分人,绝大部分人都是跟在别人身后混进门诊大厅的。
门卫们并不会阻止,反而会鼓励:不用刷了,快点进去。
你看产品设计得不合理,运营就会遇到问题;运营遇到问题,却又无法在产品流程内解决的话,他们就会发明创作一套新的解决方案,彻底让产品流程作废。
躬身入局
为什么有这么垃圾的设计?
在我看来,无论是这个产品提需求的人,还是落地设计产品流程的人,都不是经常需要走看病流程的人。
很多在会议上看起来没有半点毛病,被反复论证的产品流程,往往一上线就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很正常,但如果可以自己实地走流程,看个10来次病,我相信,产品的设计者会意识到,这个流程是有问题的。
在我的印象中,但凡在医院里看过几次病的人,大概率对于流程都会有各种抱怨,遇到过各种问题。
目前很多医院,和很多头部互联网大厂一样,招聘了大量的运营人员,穿着白大褂在设备旁边站着,手动帮助患者操作。
医院还是有钱的单位。
但如果在企业里,就算是如今的互联网大厂,也不见得能够不停招聘新的运营人员,靠着人海战术,来解决产品的问题了。
如果你是产品的设计者,你怎么能确保产品是适合用户的?
很简单,你自己也变成一个用户就行了。
我听过字节跳动的一位运营管理者提过,他当时做的是「头条号」这个产品,他对所有运营的要求就是,你们自己也得写头条。
好处是,运营把自己变成了创作者,立马就感受到了创作者的处境,也能设身处地帮助创作者解决问题;坏处是,运营的创作越来越好,赚了越来越多的钱,后来辞职专门去写头条号了。
这在我看来,这才是职场成功之道。
你要把自己融入到自己的工作里,我们要设身处地去思考,如果我是客户,我需要什么?我遇到什么困难?我需要什么帮助?
这就是「躬身入局」的精神。
我有一位很钦佩的领导 + 朋友,原先并不做自媒体,但是在接受了内容营销的业务之后,她开始研究钻研各个平台上的自媒体,不但自己研究,还经常去拜访各种自媒体,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
虽然这个时代,我们都在说互联网有大数据,有用户分析,但真正想要对一个业务充分了解,在我看来,互联网不如「肉联网」。
我们还是得线下一家家客户拜访,一个个用户访谈,听第一线的声音,才能做到优秀。
是的,这太难了,但如果简单,别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能成功?
做爱做的事情 vs 做稳定的事情
如今求职找工作越来越不容易。
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开始往教师岗位上卷,一个月薪几千的老师,也有一大堆硕士博士在竞争;还有些人卷体制内,卷考研,似乎现在只要不进入企业,以后就不会遇到就业风险。
我理解,谁都渴望稳定的工作,但我真的没法喜欢上这种求职方式。
基于工作稳定性来找工作的逻辑,在我看来,太功利了。
而功利的方式,往往会被反噬。
真正能够不断成长的就业方式,还是应该找到自己的内心挚爱,去做那些自己热爱的事业,也非工作。
我之前分享过「反脆弱」这个概念,如果你我都一味想要追求稳定,其实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变得更脆弱,反而会带来很多风险。
《反脆弱》里描述了一对兄弟:
兄长是HR,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办公场所,每月有固定收入。
弟弟是出租车司机,好的时候能赚到钱,运气不好的时候可能还要亏油钱,一个月下来收入可能和兄长差不多,但弟弟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好,哥哥赚钱更加容易。
但塔勒布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做HR的兄长是脆弱的,因为他有稳定的收入,这种舒适区,让他没有动力去收集更多对自己工作生死攸关的信息;一旦有一天失业,他根本无法承受这种损失。
而开出租车的弟弟,却是反脆弱的。
因为赚一天亏一天,他始终会研究自己的赚钱方式,哪条路更适合自己走?哪些金主可以长期合作?因为不稳定,所以他始终在吸收和自己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万一哪天遇到突发变化,他没准能从中受益,所以他是反脆弱的。
的确如此,我坐滴滴遇到过年龄50多岁的司机,但实话实话很少见到50岁以上的HR。
理想的工作,当然是聚集了「喜爱 + 擅长 + 市场买单」三大特点。
在无法聚集三大要素的时候,我认为「喜爱」是最重要的。
这个「喜爱」不是我喜爱哪个明星,哪首歌,哪个景点的泛泛的喜爱,而是我每天早上醒来想到马上要去上班了,我就充满了动力的那种使命感。
在我看来,只要你拥有这种使命感,绝大部分工作都没有那么高的门槛,让你无法逾越。只要你有这种动力,你很快就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想要做出伟大的成就,只有一种办法,热爱你所做的事情。
我们不应该强迫自己爱上不合适的工作,而应该首先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