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每周总结的产品经理,都会写点啥?

职业指南
王海
2021-09-06

一年52周,每周都要总结反思。

我之前试过365天每日记录,一段时间后觉的不合理。我们不是每天都有启发,刻意为了总结而每日就失去了意义。

成长在于有感而发。我们以每周的维度记录,即不虚度,也能勾勒出成长的点线面。每周的点滴串起每月的连线,每月的连线交织出成长的方方面面。

我一般会按照产品经理的本职、商业管理的兴趣、个人成长的期望展开三方面的复盘。偶尔夹杂一些不符合三者的其他,很合理。

这是9月第一周的总结思考,希望对在做产品、在职场的你有启发。


01 产品经理的本职


产品本职是要提升对产品的理解,加深自己对用户、需求、功能、项目的理解。

1 顺丰的客户管理

数据如何赋能业务,这周我在顺丰看到了一个好的案例。

周二我需要远程收一个顺丰到付,快递员给我拍照说13块钱。在拍照中我发现个细节,在我的名字后面有四个字「用户画像」。

然后产品经理的职业病犯了,我让快递员点进去,把我的画像发给我看看,于是我看到了几个基础信息:常用收件人、常用代收点、常用支付方式、常用收件时间。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顺丰以此数据总结作为快递员的效率基础,让他们可以合理的安排送件时间。当然,为了安全,快递签收后画像也就不允许看了。

好用的数据,总是业务场景中最需要的。

2 如果你是王师沐,你打算怎么办?

王师沐去了腾讯新闻做负责人,这应该是产品经理打工的天花板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他,你打算怎么做腾讯新闻呢?

如何跨行开展工作?如何空降管理团队?对新闻是否有新的理解?只提问,不用真正回答这些问题。

这是为了刻意的把自己放到这个位置,去思考一些事情。比如投资的一个经典问题——给你1个亿,你打算怎么花?

在职场中,我们要尝试站在老板的位置、领导的位置去思考事情,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决策,就会想通了。

如此我们也就更理解决策背后的动机,从而让自己的工作更契合目标,给出优秀的策划方案。

3 不唱歌,就不会打广告了吗?

这周的电梯间,又多了两个唱歌的广告。

突然意识到现在的绝大多数广告,都要给你唱出来,循环停驻在你的脑海里。当然这也是对的,就跟电商APP的首页一样。

那广告策划是干啥呢?一旦遇到传播品牌广告,方案都是唱出来一种形式吗?所以,我觉得这是策划的本职工作,没有放在商业的分类里。

我也看过广告的书,明白广告的核心是转化效果,既然效果好,就别在乎那么多了。也许广告行业也很内卷,对不对不重要,不错就行了。

不过这有幸存者偏差,我留意的是电梯间广告,其他形式的广告不是这样。


02 商业管理的兴趣


产品是公司商业形式的载体,公司的意志通过产品表现出来。产品经理就是执行商业意志的中间人角色。因此,懂商业是产品经理跃迁的必备技能。

1 商业世界并不稳定,新流量等于新机会

用户在哪,流量就在那,新的商业机会也在那。这个流量可以换一个表述形式——不同的广告形式。

纵看互联网的广告形式,用户从电视迁移到PC,从PC迁移到移动手机,从图文信息流迁移到短视频,再从短视频迁移到直播。

每一次用户的变化,都给商业世界带来了新鲜。比如淘品牌韩都衣舍、小红色品牌韩束,直播品牌花西子。他们抓住了红利,发展壮大。

所以,做商业的一个方法论是——先活着,然后等待用户结构的变化。不要在红海流量里披荆斩棘,要在蓝海流量里做个吃螃蟹的人。

新的流量机会,就是品牌的机会。

2 生意要讲究获客转化的逻辑,无论线上线下

线上线下的商业可以归结为一套逻辑——获取注意力让用户停留,然后进去成交转化。

线上是互联网的打法,强调数据,不断的验证和迭代。从广告图片的利益点+文案+元素的设计,到详情页的模块顺序、触达效果的AB测试。

线下是传统的玩法,但大部分商家不迭代。门头店招的设计、小黑板上第二杯半价的宣传,商品摆放位置和价格设计,还有购买后的下次再来。

这点是看到小区卖肉的店铺新装了一闪一闪的招牌,目的不就是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力么,跟互联网的玩法一模一样。

3 主动的别有用心

注意力完全被争夺的现在,大家都很忙,忙着刷抖音,忙着打王者,忙着追剧,忙着看综艺。

他们忙的是没时间主动找我们的,哪些人会主动呢?别有所图的人,图你的人、图你的钱、图你的资源。

也不用悲观,大部分没有坏心思,只是他们有一些诉求,可能觉得你能帮他们解决。

于我自身,经常会有一些微商要发展我,然后让我继续发展社群内成员,也有一些课程说有没有一些(免费的)合作形式。

于生活中,常见的诸如「在吗」的下一句,往往是给另一方社交压力的事情,回了在,就会多一个待办todo。

于商业里,广告直播售货员的主动搭讪里,都在帮用户解决问题推荐产品。

走自己的路,你们别打扰我。


03 个人成长的期望


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我们没多少时间顾得上自己的成长了。这不对。

1 成长的AB两面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是说,成长的太快了,短时间就有了一个大变化。

这句话的另一个反面是——士别三年,还是一样的看法。由于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是我的习惯,因此我反而更能比他们自己观察到他们的变化。

但现实是——有些人几乎没有变化。不是说职场中用到的基本能力,这个本身是我们每日训练的内容,这些肯定会变。

但拨开这一层表象,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做着机械的工作,也不思考和总结,就跟手机生产线上的流水工一样。

他们的谈吐没有变化,做事方法没有变化,今年的生活跟去年没有变化,今年想的事情跟去年也没有变化。

但换个角度,为什么要一个成长模式呢?一直都是少年不好吗?保持自己的一份单纯不好吗?

不用世俗的成功约束自己,不用大的理想框架自己,过着自己喜欢的衣食无忧的生活,挺好的。

2 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环境

上周买了个桌面书架,把桌上的东西都整理了一遍。发现极为简洁,很喜欢。

放上去后,发现了暑假的第二个作用——发呆。给眼睛一个焦点,让自己发呆。

产品工作有大部分需要思考,我就盯着基本书名,做思考状。

微信图片_20210906212657.jpg

这几本书都推荐。

祝好~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